不管人生的賭博是得是損,隻要該賭的肉尚剩一磅,我就會賭它。——羅曼·羅蘭
結核病的克星
就像噩夢總是在黑夜出現一樣,人類來到地球的那一刻起,結核病就如影隨形地侵擾著人們,毫不留情地奪去了無數患者寶貴的生命。
人們都知道,一旦得了結核病,人就會消瘦、咳嗽、咯血。有人認為這是看不見的“魔鬼”在與人類作對,有些想象力豐富的人甚至在萬般無奈之際求助於五花八門的“驅魔術”,但是,這個窮凶極惡的“魔鬼”並不懼怕什麼驅魔術,照樣在人間肆虐橫行。可憐的患者照樣一批批吐血,又一批批含恨死去……以至於人們談“核”色變,那時人們對結核病的恐懼並不亞於今天我們對癌症和“艾滋病”的恐懼。
埋頭研究的科赫為了擒住“惡魔”,讓人類走出結核病的陰影,重新沐浴在健康的生命陽光之中,一群勇敢的人開始了與“魔鬼”打交道的艱辛曆程。
19世紀末,德國的科赫在結核病的結節中發現了結核病菌。結核病菌現出原形後,如何“宜將剩勇追窮寇”,發明征服頑疾的疫苗,成了科學家們夢寐以求的目標。此時,時間也閃電般地進入了20世紀。沐浴在新世紀的陽光之中,法國的細菌學家卡爾梅特和介林試製成功了結核病菌的人工疫苗,又稱“卡介苗”,使人類擁有了抵抗結核病菌侵襲的有力武器,從而將結核病魔鎖進了樊籠。
卡爾梅特與介林是怎樣取得成功的呢?這裏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那是一個陽光和煦、柔風輕拂的下午,時值收獲的金秋季節,巴黎近郊的馬波泰農場上,農場主馬波泰先生正在自己經營的一片玉米地上轉悠。這時,迎麵走來兩個學者模樣的年輕人,他們在熱烈地討論著問題。
“奇怪,琴納在牛身上能取得牛痘疫苗,可我們將結核病菌種在公羊上的試驗卻遭到失敗。為什麼?”
“是不是咱們分離提取的結核病菌有問題?”
“不會吧?我看我們還是從別的地方找找原因。”
說著說著,這兩位學者模樣的年輕人不知不覺走到了農場主馬波泰麵前。他們見眼前並不貧瘠的土地上長著一片玉米,穗兒特小,葉子枯黃,便關切地問:“看來今年收成不好啊,是缺少肥料嗎?”
“哦,不,先生們,這種玉米引種到這裏已經十幾代,有些退化。”農場主似乎有些無奈地回答。
“什麼?退化!”兩個陌生人幾乎異口同聲地重複了農場主無意間提到的這個詞——退化。
“是的,退化了。一代不如一代!”農場主苦笑著。
一代不如一代?卡爾梅特和介林立即從玉米種子的退化想到:如果把毒性很強的結核病菌,一代接一代地定向培育下去,它的毒性是否也會退化呢?而這種毒性退化了的結核病菌,作為疫苗注射到人體中去,不就可以使人體產生抗體,從而獲得結核病的免疫力了嗎?卡爾梅特和介林想到這兒,來不及和農場主告別,便匆匆回到了自己的實驗室,開始了結核病菌的定向培育實驗。
結核病菌這實驗一做就是13年!4700多個日夜的耕耘不輟,終於結出了碩果,他們培育出了230代馴服了的結核病菌作為人工疫苗。後來,人們為了紀念為人類的健康與生命做出了卓越貢獻的科學家卡爾梅特和介林,便把這種結核病疫苗命名為“卡介苗”。
卡介苗卡介苗接種的主要對象是新生嬰幼兒,接種後可預防發生兒童結核病,特別是能防止那些嚴重的結核病,如結核性腦膜炎。接種卡介苗對兒童的健康成長很有好處,卡介苗接種被稱為“出生第一針”。
人類終於征服了結核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