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犧牲自由以圖苟安的人,既不配享受自由,也不配獲得安全。——富蘭克林

人痘接種術

天花是一種傳染性較強的急性發疹性疾病,它在我國古已有之。早在晉代時,著名藥學家葛洪在《肘後備急方》中已對天花進行了記載,他說:“比歲有病時行,仍發瘡頭麵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瘡,皆戴白漿,隨決隨生”,“劇者多死”,同時他對天花的起源進行了追溯,他指出天花起自東漢光武帝建武年間,這是世界上最早關於天花的記載。書中還說:“永徽四年,此瘡從西流東,遍及海中。”這是世界最早關於天花流行的記載。

葛洪公元9世紀,歐洲天花甚為流行,在日耳曼軍隊入侵法國時,兵士感染天花,統率者竟下令采取殺死一切患者的殘忍手段以防止其傳染,結果天花照樣流行,在印度則采取供奉“天花女神”的迷信辦法來治療疾病,自然也無濟於事。

中國人民在麵對天花時,不是采取消極抵抗的措施,而是對天花病毒進行研究,以求對其達到徹底的根治和杜絕。早期的醫學研究者不僅早就注意天花的治療,而且積極采取預防措施防備天花的襲擊。據清代醫學家朱純嘏在《痘疹定論》中記載,宋真宗或仁宗時期,四川峨眉山有一醫者能種痘,被人譽為神醫,後來被聘到開封府為宰相王旦之子王素種痘並獲得成功,後來王素活了67歲,這個傳說也許有訛誤,但不能排除宋代有產生人痘接種萌芽的可能性。到了明代,隨著對傳染性疾病的認識加深和治療痘疹經驗的豐富,人痘接種術被正式發明。

1947 年紐約人排長隊種痘清代醫家俞茂鯤在《痘科金鏡賦集解》中說得很明確:“種痘法起於明隆慶年間,寧國府太平縣,姓氏失考,得之異人丹徒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種花者,寧國人居多。”乾隆時期,醫家張琰在《種痘新書》中也說:“餘祖承聶久吾先生之教,種痘箕裘,已經數代。”又說:“種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這些記載說明,自16世紀以來,我國已逐步推廣人痘接種術,而且世代相傳,師承相授。清初醫家張璐在《醫通》中綜述了痘漿、旱苗、痘衣等多種預防接種方法。其具體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用棉花醮取痘瘡漿液塞入接種兒童鼻孔中或將痘痂研細,用銀管吹入兒童鼻內;第二種是將患痘兒童的內衣脫下,著於健康兒童身上,使之感染。這兩種方法都是使接受疫苗者產生抗體來預防天花。

人痘接種塑像從種種記錄可以看出,我國最遲在 16 世紀下半葉已發明人痘接種術,到17世紀已普遍推廣。1682年,康熙皇帝曾下令各地種痘。據康熙的《庭訓格言》寫道:“訓曰:國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種痘方,諸子女及爾等子女,皆以種痘得無恙。今邊外四十九旗及喀爾喀諸藩,俱命種痘,凡所種皆得善愈。嚐記初種時,年老人尚以為怪,朕堅意為之,遂全此千萬人之生者,豈偶然耶?”可見當時種痘術已在全國範圍內推行。

人痘接種法的發明很快引起外國注意,俞正燮《癸巳存稿》載:“康熙時,俄羅斯遣人至中國學痘醫。”俄國是最早派留學生來中國學習種人痘的國家,種痘法後經俄國又傳至土耳其和北歐。1717 年,英國駐土耳其公使蒙塔古夫人在君士坦丁堡學得種痘法,3 年後為自己 6歲的女兒在英國種了人痘,隨後歐洲各國和印度也試行接種人痘。18世紀初,突尼斯也推行此法。1744年杭州人李仁山去日本九突尼斯州長崎,把種痘法傳授給折隆元等人,乾隆十七年《醫宗金鑒》傳到日本,種痘法在日本就廣為流傳了,其後此法又傳到朝鮮。18世紀中葉,我國所發明的人痘接種術已傳遍歐亞各國。1796 年,英國人琴納受我國人痘接種法的啟示,試種牛痘成功,這才逐漸取代了人痘接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