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歲月中,科學家們為複活1918年的流感病毒做了種種努力,演繹出一係列驚心動魄的曆史故事,但這所有的努力都被曆史學家們淹沒了,正如美國《紐約時報》科學專欄特約記者吉娜·科拉塔在她的新作《又見死神——與流感共舞》一書的序言中所敘述的:“非常明顯,我以前根本不了解1918年那場席卷世界的大災難,它的魔爪伸向了世上的幾乎每一戶家庭,所到之處無不滿目瘡痍。1918年大流感是曆史大疑難之一,但被曆史學家們淹沒了。盡管他們—般遺忘的是科學和技術,而非瘟疫。”從吉娜·科拉塔的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1918年,傳播全球的西班牙流感的流行所致死的人比戰爭本身的死亡還要多。
西雅圖作者花了大量的時間走訪了幸存者和有關科學家,記錄了科學家們為複活該病毒所做的種種努力,描述了因對瘟疫的恐懼而導致政府政策的錯誤走向,還回憶了1918年大流感以及在此之前的幾次流行,貢獻了科學界在流感防治方麵的第一手資料,書看起來非常緊張和刺激。從書中可以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向法國進發的美軍第39團列隊走過華盛頓西雅圖大街時,每個士兵都戴著由美國紅十字會提供的口罩;在西雅圖,一個沒有戴口罩的人被電車司機趕下車;1918年,在一場小職業球隊聯盟棒球賽的比賽中,雙方隊員的臉都看不清,原因就是每個隊員都帶著防流感口罩;1976 年,因害怕 1918 年的病毒以豬流感的形式再次出現,美國政府發起了一場全民免疫運動;1997年12月29日,為防止禽流感病毒傷害人類,成為另一場1918年大流感,香港開始殺死來自160家農場和1000多個零售商及攤位的120萬隻雞!由此可見,流感確實是人類最古老、最致命的傳染病殺手。
新西蘭1957~1958年,“亞洲流感”導致280萬人死亡;1968~1969年,“香港流感”流行,美國發生了103萬有生命危險的病例,有3.4萬人死亡。自1995年10月至1996年9月,國外流感活動明顯加強。1995 年 10 日,日本、英國、哈薩克斯坦和伊朗等國發生了流感大流行,同年12月日本北部發生流感,其流行規模約等於1994年同期的10倍。1995年12月至1996年1月期間,歐洲絕大多數國家,如挪威、法國、匈牙利、德國等國及美國相繼發生了流感流行。1996 年 5~6 月,在冬季流感一直處於平靜狀態的南半球一些國家,如澳大利亞、新西蘭、智利和阿根廷等也相繼發生了流感流行,至今這種病毒仍是最可怕的一種流感病毒。
在1953~1976年,我國已有12次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流感流行,每次流行均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1957年,甲型流感病毒流行,在6個月內波及全世界,我國2個月內即形成全國大流行,上海市發病率就高達54%。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流感的疫情以散發與小爆發為主,1995年10月至1996年9月,我國流感活動程度比1994年10月至1995年9月明顯增強。1995年12月下旬開始,我國華北和東北地區發生了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流行,元旦前後達高峰。1996年2月流感波及到華東地區,如山東、安徽、江蘇和上海等地,接著南下,3~4月蔓延到湖北、湖南、兩廣、福建、四川和海南等省,然而到1996年8月份,天津和北京地區又出現了一個流感小流行波,雖然流行波比較小,但這在流感病毒新亞型毒株未出現的情況下,在華北地區於夏季發生流感流行實屬罕見。
世界上最近的一次流感於2003年1月發生在剛果赤道省、班頓杜省和首都金沙薩等地,死亡人數眾多,造成的破壞非常大。這次流感來源於中非共和國,多年戰亂使剛果內地60%~80%的人營養不良,戰亂還產生大量流動人口,因此流感蔓延十分迅速。
(二)病源及其傳播途徑的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