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瘧疾是一種嚴重影響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蟲媒傳染病,我們應加緊預防措施。
(四)容易傳播
因為瘧疾的傳播媒介按蚊,而它是全球生存最為廣泛的蚊種,因而瘧疾傳播也非常容易。因為間日瘧原蟲僅寄生於未成熟的紅細胞,三日瘧原蟲愛追逐成熟紅細胞,惡性瘧原蟲可無選擇地侵入兩種紅細胞,所以越是嗜好吸人血的蚊種,越是瘧疾的高效媒介,我國微小按蚊、巴拉巴按蚊、中華按蚊等都屬於高效媒介蚊種。個別吸人血媒介蚊種因外界條件改變而嗜血習性改變,如中華按蚊既吸人血,又吸牛血,牛群增多,吸人血機會減少,因此有些地方曾采用牛棚防瘧的措施。媒介蚊種的種群數量越大,傳播速度也越快。{TP牛棚.TIF}
分布範圍廣泛且種群數量很大的按蚊,即使不是高效的媒介,但在適宜條件下,亦可使瘧疾加劇傳播以至產生流行,中華按蚊即如此。在我國的媒介按蚊中,中華按蚊分布於全國。微小按蚊分布在長江流域以南山區及海南、台灣大部分地區;大劣按蚊在海南為多;麥塞按蚊是東北和北疆的傳播媒介。
按蚊作為瘧疾傳媒已被實驗和實踐證明,但是流行數千年的瘧疾,其傳媒研究卻是近代完成的。1894年蘇格蘭人曼遜使羅斯相信瘧疾是因按蚊叮咬引起的假說,重複及證實的早期工作由法國微生物學家拉弗朗完成,弗朗發現叮咬瘧疾患者的按蚊胃中有瘧原蟲存在。1897年羅斯在此基礎上證實了蚊子是瘧疾傳播的必要載體,還闡明瘧原蟲的生命周期與瘧疾的關係,因此他在1901年獲諾貝爾獎。{TP長江.TIF}
瘧疾流行具有傳染源、傳播媒介和易感人群這三個環節。人瘧傳染源為人瘧現症病人和無症狀的帶菌者,但其末梢血液中存在配子體時,才具有流行環節意義。配子體由裂殖子進入紅細胞發育稱兩性配子體,雌性按蚊吸入後,蚊胃中進行有性生殖並發育成子孢子,當這種按蚊叮咬人體後,子孢子隨唾液進入人體進行裂體增殖而引起瘧疾發作。不計其數的按蚊包圍著人類欲做傳媒,使瘧疾很容易傳播開來。
(五)很難滅絕
縱觀人類發展的曆史,瘧疾流行了數千年,可見瘧原蟲是相當頑固的病原體。
瘧原蟲生活中紅前期的潛隱體裂體增殖並不引起臨床症狀,但在紅內期發育增殖階段,裂殖體使紅細胞破裂,裂殖子及其代謝產物進入血流時,即可引起症狀。氯喹、奎寧、阿的平等對血內瘧原蟲有作用,現在後兩種藥已不用,氯喹對不少地區的惡性瘧已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藥性,伯喹是根治間日瘧的藥物,需要與血內裂殖體滅殺物氯喹配伍使用,對抗氯喹惡性瘧治療現多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TP青蒿.TIF}
曆史經驗告訴我們:社會在發展,人類在演進,病原體也在不斷變化。就瘧原蟲而言,它在千方百計對抗人類對它的抑製,改頭換麵侵襲人類,抗氯喹惡性瘧就是例證。既然惡性瘧可以抗氯喹,那麼日久天長,也能演進為抗青蒿素的新的惡性瘧。加之媒介按蚊是不可能徹底滅絕的,再說即使滅絕了按蚊也有可能產生新的傳媒。
六、它是魔鬼的代名詞
(一)曆史上的麻風病
麻風的曆史非常悠久,早在公元前14世紀,非洲就已經出現過這種疾病。一些考古學家從埃及的木乃伊中發現了因為麻風病而引起顱骨損害的情況,因而認為非洲是世界上最早出現麻風病的地區。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印度是麻風最早的疫源地,同時歐洲、美洲等地都有流行。在亞洲則以印度、中國發病最為嚴重。{TP印度.TIF}
麻風病患者的情況非常恐怖,在晚期會出現眉落、目損、鼻崩、唇裂、足底穿等症狀,因為當時人們無法解釋這種疾病,便認為是上帝或神靈對人類的懲罰,所以麻風患者不僅在肉體上遭受損害,在精神上也分外痛苦,並且自古以來就遭到人們的歧視。
麻風古稱癘、厲、癩、大風。據學者研究,中國史籍中最早明確記載有麻風患者的,應該是孔子的《論語·雍也》,其中談到孔子的弟子伯牛“有惡疾”。後人研究認為,伯牛所患惡疾即為癘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