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參也是漢高祖劉邦的同鄉。劉邦起兵之後,曹參跟從劉邦為大將,率軍南征北戰,東拚西殺,立下不少功勞。西漢建立後,劉邦封長子劉肥為齊王,而以曹參為齊相國,封平陽侯。當時,劉肥的封地在劉家同姓諸王中麵積最大,有七十餘城。當時天下初定,曹參由帶兵打仗而轉為治理民事,並無什麼實際經驗。因此,當齊相之後,曹參將齊地所有的德高望重的長老和儒生招來,向他們詢問怎樣安集百姓,讓齊地安定下來。那些儒生多達百人,七嘴八舌,一人說一套,莫能統一,曹參也聽得不知所以。後來,他聽說膠西有一個叫蓋公的老人,善治黃、老之言,便派人帶上禮物,把蓋公請來。見了蓋公之後,蓋公向曹參講述一番治國的道理,主張治理國家貴在清靜無為,任其自然,而百姓自然安定。曹參一聽,認為有理,當即實行,還為蓋公蓋了一座房子,讓老人安頓下來。曹參為齊相九年,齊國之地得到安集,生產發展,人民安定,曹參也獲得了很高的聲譽,被人稱為賢相。漢惠帝二年(前193年),蕭何去世。曹參聽說後,便讓舍人趕快打點行裝,說:“我要入朝為相了。”沒幾天,朝中使者果然來召曹參入朝。曹參臨走時,囑咐他的後任說:“齊國的監獄和市場這兩處地方輕易不要窮治。”後任說:“漢國難道沒有比這更重要的嗎?”曹參說:“不然。監獄和市場這兩種地方,都是奸人容身之地。君若窮治其奸,使奸人無所容其身,便會滋事生非。所以我先交待這一點。”
曹參代蕭何為丞相後,什麼事都按蕭何定下的老規矩,一點也不加改變。在選擇地方郡縣的官吏時,也隻選那些木訥而拙於文辭的人和那些為人厚道的長者為官。又從這些人中選拔一些人到中央來當丞相史。官吏中的那些善於舞文弄墨、能說會道,光想博取名聲的人,曹參把他們統統都趕出去。每天從早到晚喝酒,很少過問政事。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賓客們見曹參身為丞相,卻無所事事,都想勸說他改正。隻要他們一來,曹參便讓他們坐下來飲酒。賓客們一想談治國的事,曹參馬上將酒灌入他們口中,直到把他們灌醉,讓他們始終不能開口,就這樣習以為常。丞相府的後園是屬吏們住的房舍,屬吏們見丞相曹參日夜飲酒,無所事事,便也學著曹參的樣子,在舍中日夜飲酒歌呼。有些屬吏十分討厭,卻又管不了,便請曹參到後園遊玩,指望曹參聽到那些人的飲酒歌呼之聲以後,會依法懲治他們。哪知曹參聽到以後,也命人拿過酒來,擺在地上大喝一氣,又暢歌嗚嗚,與那裏遙相應和。曹參見別人犯了什麼小錯誤,總是替人家掩蓋,因此府中無事。曹參的兒了曹窋當中大夫。漢惠帝對曹參不管政事感到奇怪,認為曹參是因為自己年少,不熟悉政事才如此。所以,漢惠帝對曹窋時:“你回家以後,試著從容問你父親:‘高帝新棄群臣,帝富於春秋,君身為丞相,終日飲酒而無所執事,靠什麼治理天下呢?’但不要說是我讓您問的。”曹窋放假回家,在侍侯父親時,乘機勸曹參、並按惠帝的要求去問。曹參一聽大怒,讓人把曹窋揍了一頓,說:“去,趕緊去侍侯皇帝陛下。天下之事不是你該問的。”至朝會時,漢惠帝責讓曹參說:“你幹嗎要打曹窯?那是我讓他問的。”曹參一聽,脫掉帽子,稽首向漢惠帝道歉,並問道:“陛下自己估量聖明英武比得上高皇帝嗎?”漢惠帝道:“朕哪裏敢和先帝相比。”曹參又說:“陛下看臣和蕭何相比,誰更賢能?”漢惠帝說:“你好像不及蕭何。”曹參說:“陛下說得對。高皇帝與蕭何定天下之法已經十分明白清楚,如今陛下垂拱而治,臣等守職,遵而不失,不也可以嗎?”漢惠帝一聽便明白了曹參的意思,說:“好!你不用說了。”
曹參當丞相三年後去世。當時的百姓感念蕭何和曹參的治國之功,作歌雲:“蕭何為法,講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淨,民以寧一。”
誅滅諸呂文帝即位
漢孝文皇帝是高祖劉邦的四子。其母薄氏原為項羽所封魏王豹的宮人。漢高祖三年(前204)劉邦滅魏封國,俘其後宮至滎陽織布。後來劉邦偶爾閑逛至織房,見其有一些姿色,便召其進了後官。極少寵幸薄氏,甚至是一直受冷落,其子劉恒同樣也不被劉邦看重,因此呂後也不太忌恨他們母子。他們也不敢像其他皇子那樣張揚,反而給朝內留下了“賢智溫良”的印象。高祖十一年(前196)春天打垮陳豨的軍隊,平定了代地,由於蕭何等人的推薦,劉恒被立為代王,建都中都。做代王的第十七年,時值高後八年,這年七月,高後去世。九月,呂後的家族呂產等人想要叛亂,推翻劉氏政權,大臣們一起誅滅了呂氏家族,商量召代王來都城,立為皇帝。
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秘密派人去迎接代王。代王詢問左右近臣郎中令張武等人意見。張武等人建議說:“漢朝廷中的大臣都是過去高帝時的大將,熟悉軍事,多謀善詐,他們的真正意圖並不止於此,(這樣做,)隻是畏懼高帝、呂太後的威勢罷了。如今已經誅滅了呂氏宗族,血洗京城,來這裏名義上是迎接大王,實際上不可信賴。希望大王佯稱有病,不要前往京城,坐觀事態的變化。”中尉宋昌進言說:“群臣的意見都是不對的。當秦朝腐敗瓦解的時候,諸侯豪傑同時並起,自認為能得到天下的人數以萬計,然而最終登上天子之位的是劉氏,天下爭雄的人斷絕了做皇帝的希望,這是第一點。高帝封子弟為王,封國領土犬牙交錯,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磐石一樣堅固的宗族,天下的人都屈服於劉氏的強大,這是第二點。漢朝興起,廢除秦朝苛刻的政令,簡化法令,施德惠於民,人人都生活安寧,難以動搖,這是第三點。以呂太後威嚴,立呂氏子弟三人為王,擅權專製,然而太尉持節進入北軍,一聲呼喚,士卒都袒露左臂,擁護劉氏,背叛呂氏,結果消滅了呂氏宗族。這是上天所授,不是人為所能做到的。現在即使大臣想要叛變,百姓也不肯被他們所驅使,他們的黨羽難道能一心一意地團結在一起嗎?當今京城內有朱虛侯、東牟侯這樣的親族,京城外又畏懼吳王、楚王、淮南王、琅邪王、齊王、代王的強大。目前高帝的兒子僅有淮南王和大王,大王又年長,賢能、聖德、仁愛、孝順,聞名天下,所以大臣們順應天下百姓的心願,而想迎接大王立為皇帝,大王不要疑慮。”劉恒又找他的母親薄氏商量,猶猶豫豫,沒有拿定主意。用龜甲來占卜,卦的兆象得到大橫。兆辭說:“大橫預示著更替,我成為天王,像夏啟一樣發揚光大先帝的事業。”代王說:“我本來已經是諸侯王了,還要做什麼王?”占卜的人說:“所說的天王是天子。”於是代王就派遣太後的弟弟薄昭前往京城會周勃,周勃等人把所以要迎立代王的意圖全部告訴了薄昭。薄昭回來報告說:“情況是真實的,沒有什麼可懷疑的。”代王於是笑著對宋昌說:“果然象你說的一樣。”就讓宋昌在車的右麵陪乘,張武等六人乘傳車(隨同代王)前往長安。到達高陵停息下來,派宋昌先驅車去長安觀察局勢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