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漢朝(9)(1 / 3)

十一月的最後一天,發生日食。十二月十五日,又發生日食。文帝下詔說:“我聽說上天生育了萬民,為他們設置君主來撫養和治理他們。君主不仁德,施政不公平,上天就以災異相示,來告誡他天下沒有治理好。竟然在十一月最後一天,發生了日食,上天向我顯示了譴責之意,災異沒有比這更為嚴重的了。我能夠守護宗廟,以渺小的個人處於億萬民眾和諸侯王之上,天下治亂,在我一個人,隻有兩三個執政大臣如同我的左右手。我對下不能治理和養育萬物生靈,對上有損於日、月、星辰的光輝,我的不仁德實在是太嚴重了。我的命令到達時,都要思考一下我的錯誤,以及我所知、所見、所想都達不到的地方,請求你們告訴我。並且推選賢良方正,能夠直言極諫的人,來糾正我的過失。趁此機會各自整頓自己擔負的職責,力求減少徭役和費用,以便利百姓。我既然不能遠施德澤,所以心裏很不安,擔心邊遠地區的人們有為非作歹的,由於這一緣故沒有解除軍事戒務。現在縱然不能罷除邊塞的屯戌,而又命令士卒嚴嚴實實地保衛我,(是沒有必要的,)撤掉衛將軍統率的軍隊。太仆現存的馬匹留下僅僅夠用的,多餘的都送給驛站。”

文帝三年正月,文帝下詔說:“農事是國家的根基,我要開墾藉田,親自率領耕種,以供給祭祀宗廟時所用的穀物。”

三月,官員們請求立皇子為諸候王。文帝說:“趙幽王被幽禁而死,我非常憐憫他,已經立他的大兒子劉遂為趙王。劉遂的弟弟劉辟強以及齊悼惠王的兒子朱虛侯劉章、東牟侯劉興居立有功勞,可以封王。”於是立趙幽王的小兒子劉辟強為河間王,以齊國重要的郡地立朱虛侯為城陽王,立東牟侯為濟北王,立皇子劉武為代王,皇子劉參為太原王,皇子劉揖為梁王。

文帝下詔說:“古代治理天下,朝廷設有進獻善言的旌旗和供書寫誹謗言論的木柱,以此來保持治國之道的暢通,使直言正諫的人前來發表意見。現在法律上有誹謗妖言之罪,這就使大臣們不敢暢所欲言,皇帝無從聽到自己的過失。這怎麼能夠使遠方的賢良人士來到朝廷呢?應該廢除這一法令。百姓當中有的人咒詛皇帝,約定互相隱瞞,而後來又相互欺蒙揭發,官吏就認為是大逆不道,如果還有其他言論,官吏又以為是誹謗,這些都是小民的愚昧無知,據此治以死罪,我非常不讚成。從今以後,有犯這種罪行的,不要審理和治罪。”

文帝三年十月三十日,發生日食。十一月,文帝說:“前些時候下詔讓列侯前往自己的封國,有的托辭不走。丞相是我所器重的,應該率領列侯前往封國。”絳侯周勃免除丞相職務,回到自己的封國,以太尉潁陰侯灌嬰為丞相。廢除太尉這一官職,把它的權限歸屬丞相。四月,城陽王劉章去世。淮南王劉長和隨從人員魏敬殺死了辟陽侯審食其。

五月,匈奴進入北地郡,占據黃河以南,寇掠為害。文帝初次幸臨甘泉宮。六月,文帝說:“漢朝和匈奴結為兄弟,不讓它侵害邊境,為此輸送給匈奴的禮物非常豐厚。現在右賢王離開他的國土,帶領部眾駐紮在黃河以南已經降服漢朝的地區,改變了原來的狀態,在邊塞地區出入往來,捕殺官吏和士卒,驅逐城堡要塞上的蠻夷,不讓他們居住在原地,欺淩邊地官吏,進入內地搶劫,非常傲慢無道,違背了過去的約定。(現在)調發邊境地區的官吏和騎兵八萬五千人到高奴,派遣丞相潁陰侯灌嬰出擊匈奴。”匈奴撤離了邊塞。調遣中尉材官歸屬衛將軍,駐紮在長安。

二十七日,文帝從甘泉宮去高奴,順路駕臨太原,接見原來代國的群臣,全都加以賞賜。又選取有功勞的大臣加行獎賞,那些裏中百姓賜給牛和酒。免除晉陽、中都民眾三年的徭役和賦稅。在太原停留巡遊了十多天。

濟北王劉興居聽說文帝前往代地,準備出擊匈奴,就趁機反叛,調遣軍隊打算襲擊滎陽。於是文帝暫時停止進攻匈奴,派遣棘蒲侯陳武為大將軍,統率十萬軍隊去攻打濟北王。祁侯繒賀為將軍,駐紮在滎陽。七月十八日,文帝從太原回到長安,就對官員們下詔說:“濟北王違背道德,反叛皇帝,連累了官吏和民眾,大逆不道。如果大軍未至,濟北官吏和民眾自己先安定下來,以及以軍隊和地方城邑投降的人,一律赦免,恢複原來的官職和爵位。與濟北王劉興居一起反叛又回來的,也予以赦免。”八月,漢軍打垮了濟北封國的軍隊,俘虜了濟北王。赦免濟北封國跟隨濟北王起來造反的官吏和民眾。

文帝六年,官員們報告淮南王劉長廢棄先帝的法令,不聽從天子的詔命,居住的宮室不合乎法度,出入時車馬儀仗依照天子的規格,擅自製定法令,和棘蒲侯的太子陳奇陰謀反叛,派人出使閩越和匈奴,征發他們的軍隊,想要危害宗廟和國家。朝上討論,大臣都說“劉長應當處死街頭,暴屍示眾”。文帝不忍心按法律處理淮南王,赦免了他的罪過,廢除了他的王位。大臣們要求把淮南王安置在蜀郡嚴道縣邛都,文帝答應了。劉長沒有到達安置他的地方,就病死在路上,文帝很憐憫他。後來第十六年,追尊淮南王劉長,諡號為厲王,封他的三個兒子為淮南王、衡山王、廬江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