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元年(168年)八月,太白犯房四星中之上將(房四星為明堂,是天子布政之宮,也有四輔,第一星上將,第二星次將,第三星次相,最後之星即上相),入太微。侍中劉瑜平素善觀天文,觀此惡跡,遂上書皇太後說:“依此天象,查對占書,載曰‘宮門當閉,將相不利,奸人在主傍’,希望盡快預防之。”劉瑜又寫信給陳蕃、竇武,認為星辰錯繆,不利大臣,應該速斷大計。於是陳蕃、竇武以朱寓為司隸校尉,劉柘為河南尹,虞祁為洛陽令。竇武奏免黃門令魏彪,而以自己的親信小黃門山冰代替魏彪,派山冰奏收長樂尚書鄭颯,押送北寺監獄。陳蕃對竇武說:“應該把鄭颯立即殺掉,何需再進行審核!”竇武不以為然,不從,令山冰與尹勳、侍禦史祝瑨共同審訊鄭颯,而案連及曹節、王甫。水冰、尹勳郡奏逮捕曹節等人,派劉瑜內奏皇太後。
九月,辛亥,竇武出宿而歸府。典中書者先把此事告訴樂部五官史(主管太後宮中五個女尚書),朱瑀盜走竇武的內奏並將它發布出去,大罵著說:“禁中之官有放縱者,自可誅殺,而我們這些人有什麼罪,都要遭受如此滅族的罪名!”又因此大呼說:“陳蕃,竇武稟太後要廢除皇帝,實為大逆!”朱瑀因此於當夜召集平素比較親近且健壯之人如長樂從官史共普、張亮等十七人,歃血共盟,預謀誅殺竇武等人。曹節也稟奏皇帝說:“外間情勢急迫,請出禦德陽前殿。”說得皇帝拔劍踴躍,並讓乳母趙嬈等擁衛左右,取棨(古代官吏出行時用來證明身份的東西,用木製成,形狀象戟)信,關閉各個禁門,召集尚書官屬,脅以白刃,用作詔板,拜王甫為黃門令,持節到北寺獄,逮捕尹勳,山冰。山冰心有懷疑,不受詔書,王甫殺了山冰,並殺了尹勳;救出鄭颯,還兵劫走太後,奪取皇綬。曹節又令掌守門戶者守南宮,閉門斷絕複道(洛陽南宮,北宮有複道相通)。派鄭颯等持節及侍禦謁者逮捕竇武等人。竇武不受詔書,馳入步兵營,與其兄的兒子步校尉竇紹共同射殺使者。召集北軍五校士兵數千人屯居都亭(洛陽都亭),並向軍士下達命令說:“黃門,常侍反叛,有盡力平叛殺敵者封侯重賞。”陳蕃聞難,率官屬諸生八十多人,並拔刃突入承明門,又到尚書門,並振臂大呼說:“大將軍精忠衛國,黃門反叛,為何卻說竇氏不道呢!”王甫這時出來正好與陳蕃相遇,聽到陳蕃這一番話,而斥陳蕃說:“先帝新棄天下(靈帝剛剛即位),山陵未成,而竇武有何功績,卻兄弟父子連封在侯(竇武的兒子機封渭陽侯,武兄之子紹封鄠侯,紹之弟靖封西鄉侯)!又飲酒作樂,多取掖庭宮人,旬日之間,家財巨萬計,大臣若此,難道是盡忠嗎?陳蕃為宰輔,卻相互附益阿黨,這樣為賊人辯護。”王甫讓劍士捕陳蕃,陳蕃拔劍阿叱王甫,麵色更加嚴厲。王甫遂抓陳蕃,押送北寺獄。黃門從官騎士蹋踩陳蕃說:“你這老不死的妖怪!看你還能不能損我曹員數。奪我曹稟假!”當日就把陳蕃殺掉。這時護匈奴中郎將張奐征還京師,曹節等以張奐剛到,不知事情原尾,就捏造詔書以少府周靖行車騎將軍事、加節、與張奐率五營士兵討伐竇武。天微明時,王甫將虎賁、羽林等兵合千餘人,出屯朱雀掖門(北宮南掖門),與張奐等合兵一處,已而悉軍闕下,與竇武對陣。王甫兵勢漸盛,讓其士兵大聲向竇武的士兵呼喊:“竇武反叛,而你們都是禁兵,應當保衛宮廷,為什麼要隨竇武反叛呢?先投降者定給厚賞!”營府兵(五營校尉府)平素就畏懼服中官。於是竇武軍士開始有歸降王甫的,從早到吃午飯時,竇武軍基本上全投降。竇武、竇紹逃走,各軍追擊圍攻他們,後竇武、紹皆自殺,被梟首洛陽都亭;同時收捕宗親賓客姻屬,全部處以死刑,以及侍中劉瑜,屯騎校尉馮述,全被夷其族。宦官又譖虎賁中郎將河洞劉淑、故尚書會稽魏朗,說他們與竇武是同謀,因而也皆自殺。遷皇太後於南宮,徙竇武家屬於日南;自公卿以下曾為陳蕃,竇武新舉薦者,以及門生故吏,皆免官禁錮。議郎勃海巴肅,當初曾與竇武等同謀。曹節等人不了解真情,因而巴肅就隻被禁錮。後來曹節查知此事就要把巴肅逮捕歸案。巴肅自己到縣衙門,縣令見到巴肅,即解去巴肅的印綬,縣令欲押巴肅一同前往。巴肅說:“為人臣者,有預謀不敢隱瞞,有罪就更不敢逃避刑罰,既然已經承認自己是同謀,那麼又怎麼還會逃避刑罰呢!”巴肅後來遂也被殺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