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馬可·波羅筆下的元代中國(2 / 2)

2、長虹臥波

馬可·波羅對富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橋梁建築藝術,傾注極大的興趣,留下了難以忘懷,令人激動的藝術感受。《行記》介紹皇宮太液池風景區時提到了一座橫跨水麵、作為皇宮和皇太子宮的交通橋。這座美麗的橋梁,把周圍宮殿和池邊樓台亭榭連接起來,湖光山色倒影在池上,構成一幅賞心悅目的優美圖畫,這座橋在園林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盧溝橋的建築藝術更使馬可·波羅為之傾倒、迷戀。《行記》稱讚它是一座美麗的石橋,不僅造橋技術高超絕倫,而且造型工藝更是世間罕有,合理的石洞技術、橋麵精巧的雕刻,都使整座橋氣貫如虹,蔚為壯觀,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大石橋。除此之外,馬可·波羅還對成都的有頂石橋,杭州的十字交叉拱橋等都有深入的觀察和生動的描繪,表現了他對中國文化的無比熱愛。

3、人間天堂

中國的秀麗景色更是在《行記》中描繪得淋漓盡致。元代皇城大都的景色無疑是最漂亮的。太液池風景區青山、翠樹、綠亭,渾然一體,形成一幅令人心曠神怡的園林奇景。皇家園囿內種植各種奇花異樹,不少獸類奔跑其中,如鹿、獐、山羊等數目眾多,其型甚美。皇城的大明殿很寬廣,足足可以容納1000多人用餐,配套的房屋很多,鱗次櫛比,真是人間的奇觀。這座宮殿壯麗富瞻,布置精良。同樣,馬可·波羅對杭州美景的讚譽不亞於大都,從繁榮的城市到秀麗的山湖景色都有熱情洋溢的描繪。《行記》特別提到杭州人麵目清秀,皮膚白皙,大多穿絲綢的衣服,整個城市非常整潔,人們很講究禮貌、衛生。馬可·波羅尤其對充滿詩情畫意的西湖和湖上方便遊人的設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眼中,西湖碧波蕩漾,湖上畫舫遊船穿梭其間,湖邊離宮別墅、院廟寺宇林立,極其賞心悅目,簡直就是一個人間天堂。

4、風俗與宗教

馬可·波羅對中國各地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也作了細致的觀察。如談到中國人從出生到長大、經商外出、婚姻等,請風水先生占卜吉凶,人死之後實行土葬,焚燒紙錢,在佛像麵前禱告。在雲南的時候,他看見了毒蛇大蟒,《行記》將怎樣捕捉毒蟒的方法也不厭其煩地記下。在福建的時候,馬可·波羅看見當地人用生薑調味,也感到十分的新奇。他還見到一種奇怪的雞,顏色與貓一樣,卻沒有羽毛。據考證,這種雞叫烏骨雞,營養豐富且味道鮮美。馬可·波羅發現,元朝政府對各種宗教采取兼容並蓄的態度。大都的喪葬禮俗都是依死者的不同宗教信仰而有所不同。馬可·波羅來自羅馬,對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播尤其敏感,當時在中國的天主教徒不多,隻在喀什噶爾、莎車、沙州、隸州、甘州等地有教堂,南方的杭州、福州、揚州等地還沒有天主教堂。

馬可·波羅將多姿多彩的東方文化介紹到西方,打開了中古時代歐洲人的視野,引起了西方世界對中國的向往。他的著作是中、意兩國人民在中古時代友好往來的生動體現。

繁華富庶的經濟

作為一個商人,馬可·波羅對元代繁華富庶的經濟更是讚不絕口。他每到一地,都會留心觀察和記載當地的物產、商業情況。

作為元朝首都的大都,交通四通八達,是當時世界聞名的大都會,商業市場星羅棋布。市內主要有三大市場,一為今積水潭東北岸上的斜街市,二是今北京西四附近的羊角市,三為東四附近的樞密院市。這些市場每日百貨輸入,川流不息,天生地產,山奇海怪,四方雲集,僅絲一項,每天就有近千車。可見元大都的商業繁榮非同一般。

杭州的商業也很繁盛。城中有大市十所,沿街的小市更是難以計數,每周有3天為市集之日,有四五萬人來到集市,交換物品,買賣東西。到了市集的日子,整個集市,車船運貨,絡繹不絕,市場上有麋鹿、兔子等走獸,有鷓鴣、野雞、家雞、鵪鶉等飛禽。杭州人非常喜歡吃魚,各種各樣的魚品種繁多;數量之大,令人乍舌,但很快就傾銷一空。店鋪裏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商品,包括各種名貴香料、首飾、珠寶等,令人目不暇接。

福建工商業發達、經濟繁榮,同樣給馬可·波羅留下很深的印象。據《行記》載,當時福建建寧的紡織業興盛;德化的瓷器精致美觀、廉價實用;泉州的“刺桐緞”更是聞名於國內外,暢銷於南洋、印度以及歐洲等地。泉州對外交通發達,外國商人、傳教士、旅行家接踵而至,亞非各國商船往來頻繁,運載著香料、珠寶、綢緞及其他貴重物品出入此口岸。元朝還在泉州設立市舶司,管理商人、船舶來往和貿易業務,以及征集稅收等事項。

《行記》有關元代繁華富庶經濟的信息在歐洲傳播開來後,刺激了西方早期殖民者的侵略野心。他們野心勃勃地想以“火”與“劍”乘機掠奪東方世界的黃金和財寶,紛紛叫嚷著要去東方世界搶奪那個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