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大和”既是軍艦,又是民族的象征,這條艦象征著日本的民族之魂,服役後一直是聯合艦隊的旗艦。從理論上說,沒有一艘美艦是它的對手。如果讓它闖進衝繩近海,那些美艦艇銀本經不起它的一發炮彈。因此,當“大和”還停在軍港整修時,美機就盯上了它。然而,衝繩開戰後它卻突然失蹤了。
為什麼一定要把“大和”號送到太平洋讓美軍擊沉呢?不但和大和號一起死去的3000名海軍官兵不明白,甚至連當時發出命令的聯合艦隊司令長官豐田副武海軍大將自己也不明白。
戰後,豐田副武寫了一本《最後的帝國海軍》一書,訴說他當時的心境:
沒有製空權的水上艦艇,它的命運如何是不問可知的。大和號的自殺性攻擊行動連一半的成功希望都沒有,這在當時是非常清楚的。明明知道但還要挺著幹,這種無謀的事情,就是戰敗末期的悲劇。戰後,輿論界和史學界的評論都責難這次作戰的荒謬。我隻有回答當時不得不如此,此外再沒有什麼可以辯解的。隻有一點可以說的,就是當裁斷非此不可的時候,我的苦惱,比前一年萊特灣海戰命令全軍突擊的時候更甚,這是事實。
對這樣連幼童遊戲都幹不出來的愚蠢荒謬舉動,當時大本營海軍首腦之一的宇垣纏中將自己心中也很不平靜。在聽到大和號被擊沉的消息以後,他自己非常後悔。為了鼓舞日軍士氣反而造成悲慘的後果,這不是毫無收益的無謀之舉是什麼?他在這一天的日記裏記敘說:發生這種荒誕事情的根本原因,完全由於偶然的心血來潮。他寫道:
發生這個事態的根本原因,是由於軍令部總長向天皇上奏時,天皇問總攻擊是否單獨由航空部隊去幹,總長說不是,海軍也把全部兵力拿出來。對於運籌帷幄而言,總長輔弼的責任確實不輕。
從這個記載不難看出,軍令部總長在天皇麵前誇了口,一語既出不能挽回,為了顧全麵子,便毫不思索地決定了3000人的命運,把海軍的家底一次丟光。
就像賭徒輸光了以後紅了眼一樣,還要把老婆孩子都拿出來當賭注。用豐田副武的話來說,就是要破罐子破摔。日語的原話是:喝了毒藥連盤子也要舔幹淨。
開戰不久,斯普魯恩斯在他的旗艦“新墨西哥”號上收到了關於發現“大和”號的電報。隨後,衝繩海麵的各型軍艦都展開了緊急部署,分散的艦群集中起來,運送彈藥、油料的支援艦隻穿梭其間,進行快速補給。可是,“大和”號很快又失蹤了。
原來,伊藤命令艦隊駛出豐後水道後,沿九州東海岸南下,然後經大隅海峽西去,進入了中國東海。他知道,徑直南下,必躲不過美國人的眼睛。“大和”號的希望在奇襲,在東海繞一個大彎,或許可以掩人耳目。
斯普魯恩斯指示海上的潛艇和巡邏機擴大搜索範圍。4月7日早上,“埃塞克斯”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一架飛機報告:目標重新出現,在鹿兒島以西海域。當時,米切爾艦隊正好位於衝繩島西北海域。“大和”號費盡心機想避開美軍,萬沒想到轉了個大彎後,恰恰投入米切爾的懷抱。
4月7日上午11時,米切爾利用賦予他的臨場機動權,命令第一波飛機緊急起飛。隨後,他給斯普魯恩斯發去一份電報:“我已起飛了。你攻還是我攻,請速決斷!”水上的軍艦再快也趕不上飛機,斯普魯恩斯當即決定:“你攻!但必須幹得徹底!”
11時30分,設在衝繩以北一個小島上的日軍觀察站看到,約200多架美機遮天蔽日,向北飛去。伊藤艦隊的各條艦上警鈴大作,炮手就位,大小口徑的高射炮都抬起了頭。
午夜時分,位於“大和”艦陣最前端的“矢矧號”首先發現來襲的行機,它迅即向“大和”號通報。在美機就要飛臨艦上空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烏雲突然遮住了高空,海麵上變成漆黑一片,天上的飛機和海麵上的軍艦被雲隔了開來。“感謝天照大神保佑!”炮手們歡呼雀躍。
但好景不常,10分鍾後,烏雲就過去了,候在高空的飛機盤旋著撲了下米。艦上的高炮齊鳴,在艦陣上空織成一張火網,但是,美軍決心要消滅“大和”號這個心腹之患。魚雷機和俯衝轟炸機紛紛突破日軍的火網。魚雷機飛到艦群貼近海麵的側力,投下一枚枚魚雷;俯衝轟炸機則直撲日艦,炸彈從上方雨點般地落下。然後,它們快速拉起,消逝在遠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