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封建帝王,盡享人間的榮華富貴,惟有疾病和死亡,無法抗拒。而道士修煉的“仙丹”,正迎合了帝王的需求。所謂“仙丹”,是指以天然礦物石、藥為原料,用爐鼎燒煉而成,服用後可以祛病延年、長生不老的丹藥。曆史上,迷戀這種“仙丹”的君主不計其數,雍正皇帝就是其中一個。
雍正對道教修煉的丹藥非常感興趣,在宮中湊豢養道士為他煉丹。他讚賞道士紫陽真人,說他所著的《悟真篇》闡明了金丹的“真諦”,堪稱“神仙”。雍正還寫過許多歌頌道士采藥、煉丹、放鶴的詩句。在他的《禦製詩集》中,就有這樣一首描寫煉丹的詩:“鉛砂和藥物,鬆柏繞雲壇;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光芒衝鬥耀,靈異衛龍蟠;自覺仙胎熟,天符降紫鸞。”描繪出一幅生動的宮中煉丹圖。
雍正廣泛收羅道士進宮,大約是在雍正七年以後。雍正即位初年,日理萬機,事無巨細都親自處理,過度操勞。至雍正七年(1729年)政局日趨安定之時,51歲的雍正帝的健康卻日漸衰退。這年的冬天,他生了一場大病,忽寒忽熱,似瘧非瘧,食欲不振,睡眠不寧。太醫們使出渾身解數,仍不能痊愈,於是雍正帝將康複的希望寄托於道士的丹藥。他拖著病重的身體,親自用朱筆書寫密折數份,特諭一些地方心腹要員留心訪問深達修養性命之人或道士;如果能找到,一定要耐心開導,不可強迫,並贈予重金來安頓他的家人;對本人更要優禮榮待,迅速派車護送來京;(朕)自己有用處,一定要博問廣訪,竭力為自己尋找。為了消除諸大臣的疑慮,他同時說即使送來的人沒有本領,他也不怪罪,自己自有試用的方法;還告誡他們不必張揚,一定要“縝密”從事。可見,雍正帝急於得到“仙丹妙藥”,以調理自己的病痛。而諸大臣接到如此上諭,又怎敢怠慢,紛紛推薦道士進京。
很快,四川巡撫憲德寫折子說,當地有個人叫龔倫,有長生之術,86歲時還得了個兒子。雍正立即諭令此人進宮,但此時龔倫卻死去了。為此,雍正十分惋惜。
浙江總督李衛密奏說,民間傳聞河南道士賈士芳有神仙之稱,特推薦此人進京為皇上治病。賈士芳原是北京白雲觀道士,後來浪跡河南。賈士芳進宮初期,雍正還覺得治療非常見效,可後來他漸漸發現,賈士芳用按摩、咒語等方術控製了自己的健康。天子豈能容他人擺布?雍正於是下令將賈道士斬首。雖然殺了賈士芳,但並沒有因此失去對道士的信任。據清宮檔案記載,從鬧病到死去的大約5年時間裏,雍正一直頻繁地參加道教活動。此外,他還在主要宮殿安放道神符板,甚至在禦花園建了幾間房子讓道士婁近垣等人居住。雍正在蘇州還給道士訂做了法衣,一次就是60件。北京故宮博物院還收藏有雍正當年穿道教服裝的畫像。
據資料記載,諸道士中有一位名叫婁近垣的道士,頗為雍正帝所賞識。婁近垣來自江南貴溪縣龍虎山,那裏一向是道教徒修行的聖地,漢代張道陵曾於龍虎山煉丹成道。據傳,他曾得秘書,能通神變化,治病除妖。此後曆代宗師徒相傳,出過許多有名的道士,如元代的張留孫,明代的邵元節等。婁近垣作為龍虎山道士,身懷秘術,善用符和丹藥,他以自製的仙丹為雍正治病,療效甚佳,加之處事謹慎,從不恃寵而驕,被雍正帝讚為“一片忠心,深屬可嘉”,封他為四品龍虎山提點司欽安殿住持。雍正十二年八月,又賞賜他巨額銀兩,令他返回龍虎山增建道院,購置香田,招收道徒。
在雍正大搞道教活動的同時,圓明園內開始秘密生火煉丹。清宮《活計檔》是專門記載皇宮日用物品的內務府賬本,裏麵披露了雍正煉丹的一些情況。最早的記載是在雍正八年(1730年),其主要內容如下——十一月十七,內務府總管海望和太醫院院使劉勝芳一同傳令:往圓明園秀清村送去桑柴750公斤,白炭200公斤。十二月初七,海望、劉勝芳傳令:往圓明園秀清村送去口徑一尺八寸、高一尺五寸的鐵火盆罩一件,紅爐炭100公斤。十二月十五,海望、劉勝芳和執事侍李進忠一同傳令:往圓明園秀清村送去礦銀十兩、黑炭50公斤、好煤100公斤。十二月二十二,海望和李進忠又一同傳令:圓明園秀清村正在煉銀,要用白炭500公斤、渣煤5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