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清世宗雍正泰陵之謎(3)(2 / 2)

現代的考古學家認為:作為泰陵建築總體布局的序列起點,大紅門南對元寶山,元寶山東西兩翼又有東、西華蓋山的聳峙,成為陵前氣勢雄偉的天然屏障和對景,而大紅門兩翼,則東有九龍山,西有九鳳山迤邐延展,大紅門正扼於兩山天然豁口中間,前後地勢在聚中又呈宏廓,南易水更分岔在這山口,南北彙流,因天然水勢,大紅門前築五孔白石拱橋,後修石水橋,再於門前疏密得宜構築了東、西、南三座五間六柱十一樓石碑坊,更增強了這陵區人口的空間界麵。天工人巧完美結合,顯示出非同凡響的氣概。這種精心布局,如果苟且迎合皇帝旨意,展拓向外,則必成敗筆。泰陵石像生的設置,雖未構成敗筆,卻也形成蛇足。

清西陵每座陵寢的隆恩殿頂的岔脊上,都排列著一個仙人和九個動物,最邊角上的就是騎鳳小仙人。這中間又有什麼謎團呢?

關於騎鳳小仙人有兩種傳說:一種傳說他是薑子牙的小舅子,他想利用薑子牙的關係,升官發財往上爬。薑子牙是一個清平公正的官,他看出小舅子的居心,也深深知道他才能有限,對他說:“你的官已升到頂了,如果再往上爬就會摔下來。”雕刻家們根據這個傳說故事寓意深遠地把他放在了簷角的尺端,如果再往上爬一步就會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另一種傳說他是戰國時期的齊王,在位期間不務正業,昏庸無道,所以遭到群眾的憎恨,珍禽異獸亦對他窮追猛打,直把他追到走投無路的地步,再往前邁一步,就會掉下來摔得粉身碎骨。

在這個小仙人之後,坐姿排列著九個小獸,它們排列的順序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甲魚、獬豸、鬥牛。這些小獸大多是傳說中的動物,都有一定的象征意義。龍、鳳代表至高無上的尊貴;天馬、海馬象征著皇家的威德通天入海,暢達四方;鬥牛、甲魚是海中異獸,據說可以興雲作雨,鎮火防災;獅子是獸中之王,鎮山之主;狻猊則是我國傳說中能食虎豹的猛獸,象征著江山一統,連百獸都甘心順從;獬豸善於辨別是非曲直,是皇家所謂“正大光明”的象征。這些小獸端坐簷角,除象征意義外,還有典雅古樸的裝飾作用,為古建築增添了美感。

相關鏈接

1.雍正皇帝是否奪嫡一直是曆史學家和人們心中的一個疑團。解開這個疑團的關鍵性證據——康熙皇帝的傳位遺詔就收藏在台灣“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裏,該研究所的文物陳列館近日重新開館,並首次公開清代康熙皇帝傳位遺詔,詔內寫明了“雍親王皇四子胤禛”,與傳說“傳位十四子”有所出入,解除了多年來的疑團。

2.2000年11月30日,清西陵作為中國明清皇家陵寢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標誌著這組古老的建築群又邁入一個新的曆史時期,她的價值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認。

3.2001年1月9日,清西陵又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清西陵的所有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以及周邊環境已成為全人類的文明成果和文化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