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同治帝一天天長大,朝政由太後做主,他深居九重宮闕之中,無事可做,悶得發慌,於是瞞著兩位太後,帶上十幾名隨身小太監,都換上藍布長衫,百姓打扮,偷偷出宮,在京城到處遊逛,大小館子也吃得不少。他微服出遊,最怕碰見王公大臣,因此,凡是大的娛樂場所、大店鋪、大飯館都不敢去。他經常光顧的地方是天橋夜市場、韓家潭妓院,以及冷僻街道的茶館、酒店。總之,這些小地方,王公大臣是不屑一顧的,恰好是他的自由小天地。日子久了,北京城裏逐漸傳遍了同治帝微服出遊的事,隻瞞著慈禧太後一人。同治十三年十二月,親政兩年、年僅19歲的同治帝崩,太醫院公布病情是“出天花”。據說其實是在韓家潭妓院染上了梅毒,當時還沒有治梅毒的特效藥。太醫們認為萬歲爺染上梅毒太不光彩,隻得說成“出天花”掩蓋過去。
雖說同治帝死於梅毒頗有些搞笑的成分,但這應該不是同治皇帝真正的死因,而其走向不歸路的根源應當與慈禧的專橫有直接關係。一日,皇後阿魯特氏到養心殿看望同治帝病情,臥榻旁夫妻倆相依談心,皇後為婆媳之間不睦之事而傷心落淚,皇帝百般勸解安慰說:多忍耐一些時間,將來總有出頭的日子。孰不知隔牆有耳,這些話飛到慈禧耳中,一場大禍從天而降。慈禧闖入皇帝內室,淫威大作,破口大罵:“好個狐媚子,又來勾引皇帝!”皇後辯白:“我是乘鳳輦從大清門迎娶進宮的,天下皆知,皇帝生病我前來探看,犯了什麼罪?”這幾句話猶如火上潑油,正燒到了慈禧的痛處,因為慈禧是大清皇後中唯一一個由最低賤的秀女爬上皇後之位的。惱羞成怒的慈禧一把抓住皇後的頭發,連拽帶打。皇後哪敢還手,慈禧還不解恨,又咬牙切齒地呼喊太監用棍杖擊打皇後。這番折騰,把個久病初愈的同治帝直嚇得昏死過去,此刻慈禧才算住了手。同治帝從此臥病不起,日趨惡化,不久便撒手西歸。
阿魯特氏當皇後僅兩年,同治帝崩,皇後為丈夫早亡萬分悲痛,又因自己無子,阿魯特皇後為自己渺茫的前程感到絕望,又對慈禧的專橫、陰毒、暴虐充滿怨恨,竟吞了金屑。雖經搶救暫緩死日,後又絕食而亡,時年22歲,距同治帝死期隻有半百之日。
如果說同治帝是慈禧間接害死的話,那麼她在光緒皇帝之死上就是直接的罪魁禍首了。1875年,年僅4歲的載湉登基,年號光緒,又是一個任人擺布的傀儡,由慈禧二度垂簾。光緒十五年,18歲的光緒帝大婚,同時親政。慈禧隻好再次歸政,但她豈肯放棄手中大權?為將光緒帝牢牢控製住,她特在光緒帝的婚事上下了一番苦工夫。慈禧將其胞弟桂祥的女兒、自己的侄女葉赫那拉氏立為皇後,並在多處設置親信,廣充耳目,以窺測光緒帝的行動,帝後從此不和。中日甲午戰爭後,人們渴望變法維新,期望國家富強。為此,光緒帝接受了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維新,頒布新政。慈禧頑固守舊,極力反對,在榮祿、袁世凱等封建頑固勢力支持下,重演了一次宮廷政變,即戊戌政變。慈禧自頤和園還宮,將光緒皇帝囚禁在中南海的瀛台;同時對支持變法的珍妃撤了簪珥,施以杖刑,不許她再見到光緒帝;殺害維新派譚嗣同等六人。八月初八日,慈禧訓政,詔令恢複一切舊製。此後,光緒皇帝一直鬱鬱寡歡。就在慈禧去世前一天的晚上,清朝廷突然宣布光緒皇帝暴病而亡,這讓人們疑竇叢生。
這位由選秀入宮、母因子貴而最終登上太後寶座的慈禧,之所以能夠控製滿清大權長達近50年,關鍵在於她為鹹豐生了一個唯一的皇位繼承人。這位從最下層爬上來的秀女,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勢和地位,她一次次立下年幼無知的小皇帝,一次次簽下喪權辱國的條約;為了滿足自己的權力欲望,在她走進地宮的漫長過程中,至少有兩位皇帝、一位太後、一位皇後、一位妃子、數十位大臣、無數的義和團戰士成為她地宮的殉葬品。這些還是有據可查的,至於間接死於其手的人,那就無法計算了。
比紫禁城還豪華的殿宇
定陵之東的普陀峪,埋葬著鹹豐的兩位皇後,一位是東太後慈安,另一位就是把持清王朝政權近半個世紀的西太後慈禧。兩陵並排而立,規製相同。掌權後的慈禧為了蓋過慈安,顯示自己的地位,修建的陵寢豪華到什麼程度,從隆恩殿等三大殿就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