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環境(1 / 3)

一個村莊的選址,風水很重要,風水問題實際就是一個環境問題。

一、名稱

我們研究的這個村莊的行政名稱為:山西省山陰縣北周莊鎮安岸莊村。該村坐落在山西省山陰縣城北偏東約六公裏;在管轄該村的北周莊鎮東南方向四公裏;在它正南一公裏處,是同屬本鎮的新岱嶽村;正北一公裏處,是同屬本鎮的辛留村;正西三公裏處是同屬本鎮的李家窯村;正東四公裏處是合盛堡鄉所轄的大蟲堡村。

這個村莊的名稱實際是不確定的,因為當地方言中沒有零聲母,南、安同音,所以人們有時也寫作南岸莊。一個確鑿的事實是,這個村莊坐落在木瓜河的南岸,因此,叫“南岸莊”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木瓜河南岸有許多村莊,為什麼偏偏把這個村莊稱作“南岸莊”呢?還是有些說不清楚。相比之下,把它稱作“安岸莊”,似乎證據更充分一些。這個村莊坐落在西部山地與東部盆地的接壤地帶,舊時的盆地一片沼澤,行動不便。村莊往東五公裏,有一個大村叫“水上”,附近尚有“郭莊”,當地叫作“瓜莊”,疑是“泒莊”,“泒”“瓜”同音,是被大水衝走的意思,水患頗多。另外尚有“河頭”、“西小河”、“東小河”、“上小河”等村莊,可以看出,我們研究的這個村莊以東,因是一片澤國而行走比較艱難,有時不太安全。舊時的同太路亦即現在的二○八國道,外加大運路、大運高速路等南北交通要道都是沿著西部山區與東部盆地接壤的漫坡地帶修築的。從地圖上看,這幾條道路附近,從北至南,分別有安岸莊、安榮、安良鋪等村莊,總而言之,這條南北交通線也是一條針對水患的分界線和安全線,因為交通線以西就是地勢較高的坡梁地帶了。據此,我們也可以認為,最早的村莊名稱可能叫“安岸莊”而非“南岸莊”。

二、風水

一個村莊的選址,無論是從古人還是今人看來,都是要講究風水的,這與選擇宅基地和墳地具有同樣的心理取向。風水問題實際就是一個環境問題。風是風向,不能逆風而居,特別是在塞外風大的地方。也不能敞風而居,無所聚斂,而應有所遮擋,哪怕隻是象征性的遮擋。

該村北部有一座矮山,稱作黃花梁,古時植被很好,樹木參天。據考證,聞名中外的應縣木塔所用木料全為黃花梁所產。山陰縣誌記載,新中國成立初期,黃花梁上尚有豹子出沒,可見,黃花梁上的植被在以前一直是很好的。黃花梁雖距該村三四公裏,但也可以起到擋風的作用,至少從風水學的布局上講是這樣。

水在居住選擇的過程中至關重要。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定居時更需要充足的水源。該村地勢較為特殊。它的西麵不遠處即為洪濤山。該村處在洪濤山水土衝擊形成的緩坡地帶的邊緣。村東不遠處即為前文所說的沼澤地帶。這一沼澤地帶一直綿延到東部鄰縣應縣與渾源縣的山脈附近,名為神武川,屬於大同盆地的一部分。該村處於坡梁地與沼澤地接壤地帶,具有明顯的東高西低的地形地貌。曆史上,該村周圍的水源十分豐富。北麵二公裏處,木瓜河從西向東流過,常年不斷。尚有一座較大型水庫即縣營四庫建在這裏。北麵不到一公裏處,亦即該村與辛留村接壤地帶,有一條時令河。這條河是從一個名為二道溝的溝裏流來,雖為季節性河流,流量也少,但因為是在沼澤地帶流,滲流和蒸發都少,所以,也算得上是一個較大的水源。舊時,該村在村東的鹽堿灘裏開設了一大片熬鹽熬堿的作坊,用的主要是這一水源。實際上,當地鹽堿的形成也與這一水源的漫漶有關。緊挨該村的南邊還有一條被稱作南溝的大溝。這條溝被從西麵坡梁地帶流下的洪水衝刷而形成,常年衝刷使地下水暴露在外,所以,即使不下雨不發洪水,溝裏也常有涓涓細流,尚有長得很健壯的青蛙和永遠長不大但遊得很歡的叫不起名來的小魚。再往南八公裏,著名的桑幹河滔滔不絕地流過,在她的兩岸,滋養起一眼望不到邊的楊柳樹,遠遠望去,一片蔥綠。

由於水源豐富,在村莊的周圍,特別是村莊以東形成了一個接一個的池塘。春秋兩季常有被村民稱為“赤佬”的大雁群排成人字或一字從半空中飛過,晚上在那裏棲息。池塘以外是一片連一片的青草地。那些青草長不高,但很密集,根係發達,並糾纏在一起,村民們常把他們裁成一塊一塊的被稱作“蓑皮”的泥坯磚用來壘牆。春季裏水位上升,地麵泛漿,在當街走路時會有顫動。夏天的午後,村裏的兒童多半會到池塘裏遊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