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宮人累 宮廷對食和魏忠賢的興衰沉浮(2 / 3)

當然,魏進忠不是教育學家,他的教育粗糙又不全麵。他沒有教朱由校儒家倫理——這是帝國宣揚的意識形態和朝臣們的思維方式,也沒有教朱由校曆史興衰——這是一個合格的皇室成員應該知道的,更沒有教朱由校如何做一個有為的皇帝——這需要教嗎?朱由校有多大可能成為皇帝呢?可歎的是,魏進忠目不識丁,根本就沒讀過書。上麵那些東西在他頭腦裏壓根就沒有,怎麼教給朱由校呢?朱由校長到15歲,還沒有上過一天學,隻認得幾個簡單的字——其他太監閑來無事的時候,教他認的。但這絲毫不影響魏進忠在朱由校小小心靈中崇高的形象。

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幼年會對一個人的人生造成終身影響。朱由校從小烙下的對魏進忠的信任、依賴和類似親情的感情,日後會對明帝國產生巨大的消極影響。

另一個烙刻在朱由校幼小心靈上的人物是乳母客氏。

客氏是河北保定人,出身貧寒,大字不識一個。她最初的人生和魏四相似,但比魏四幸運,客氏在18歲時成為皇長孫朱由校的乳母。當時,皇宮裏乃至整個北京城的奶媽都不合朱由校的胃口,小家夥一口奶都不吃,愁死了宮中操辦的人。這個皇長孫雖然前途不太好,可如果因為沒有奶喝而夭折了,這個責任誰也負不起。於是,尋找奶媽的範圍擴大到北京附近的州縣。保定的客氏剛剛生下兒子侯國興不久,奶水很足,被地方官送到宮中候選。奇怪了,朱由校誰的奶水都不吃,就隻吃客氏的奶水。順理成章的,客氏留在宮中成了朱由校的專職奶媽。

因為朱由校的地位不高,客氏的宮廷地位也不高。她的生活和魏進忠一樣枯燥無聊,能做的就是用母親一樣的胸懷關心朱由校。朱由校的父親自顧不暇,母親早死,生活上是客氏一手照顧。客氏和朱由校朝夕相處,叫他起床,哄他睡覺,看著他慢慢長大,簡直把他當成了少小分離的親生兒子。朱由校對生母王氏沒有太深印象,懵懂之中客氏就像是自己的母親,哺育自己,幫自己穿衣服,喂自己吃飯,幫自己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漸漸的,朱由校離不開奶媽了。

朱由校有兩個朝夕相處的人,就是客氏和魏進忠。客氏解決了朱由校生活上的問題,主內;魏進忠教導朱由校認識自然和社會,學會各種本事,主外。

這一主二仆,是皇宮中獨特的風景,多少令人感慨。

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情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先是常年隱居深宮的萬曆皇帝朱翊鈞駕崩了,苦等皇位30年的太子朱常洛順理成章地當了新皇帝。朱常洛的漫長等待隻換來了3個月的短暫龍椅,很快就因為縱欲過度、身患重病撒手人寰了。臨死前,朱常洛指定長子朱由校為接班人。在王安、楊漣等內外臣工的支持下,年幼的朱由校被擁立為新皇帝,年號天啟。

事情變化得太快。幾個月前還很少有人對朱由校熱情相對,突然間所有太監和宮女就都把熱臉往朱由校身邊湊。順帶著,地位卑微的魏進忠和客氏也成了宮廷裏的香饃饃,誰都對他倆高看三分。

朱由校雖然當了皇帝,可什麼都不會,凡事都要仰仗魏進忠的指點,遇到什麼難題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問魏進忠這個老奴才應該怎麼辦。在生活上,還是客氏全權打理朱由校的一切,隻是原來的粗茶淡飯變成了美味佳肴。皇帝離不開客氏。朝臣們認為皇帝即位了,奶媽還留在宮廷中,甚至和皇帝同吃同住,實在不合禮製,所以紛紛上書要求將客氏送出皇宮。朱由校迫於壓力,在即位初讓客氏搬出了皇宮。可在客氏離開後,朱由校厭食、失眠、頭暈,精神恍惚,生活不下去了。幾天後,他不顧大臣們的反對,把客氏召回了紫禁城。整個天啟朝,客氏都自由出入宮廷,和朱由校生活在一起。

因為多年陪護之功和皇帝對他倆的依賴,魏進忠和客氏在朱由校即位不久便鯉魚跳龍門:“未逾月,封客氏奉聖夫人,蔭其子侯國興、弟客光先及忠賢兄釗俱錦衣千戶。”除了兄弟子侄得到官職之外,魏進忠也升遷為“司禮秉筆太監兼提督寶和三店”。這個“司禮秉筆太監”是司禮監替皇帝草擬政令意見的人,起碼得由識字的太監擔任,但魏進忠打破了這個職位的任職條件。

從社會底層瞬間躍升成帝國的核心角色,魏進忠和客氏兩人還真有點不太習慣。每個人,不論他處在什麼地位,都有渴望尊嚴、權勢和得到社會認同的欲望,隻是絕大多數人的欲望被強力壓製著,不能得到滿足。魏進忠和客氏也是這樣,如今“潘多拉魔盒”打開了,欲望的實現不再遙不可及,而是唾手可得了。他們沒有經受住榮華富貴和一切享受的誘惑,很自然地把手從朱由校身上伸到了朝廷上。

麵對驟然到手的權勢,麵對可能發揮的巨大作用,當事人的素質決定了夢想實現以後對己對人是福還是禍。

不用說,魏進忠和客氏的政治素質和思想境界都不高。與生俱來的小農意識主導了他們麵對富貴的態度。他們對天下事談不上什麼規劃和謀略,盡管他們在幹預朝政的時候也不見得有什麼惡意。他們關心最多的還是眼前的利益,宮廷裏的享受和到處“擺闊”。

魏進忠先把名字改為了“魏忠賢”,說明自己不僅忠誠,而且還是賢才。他很快也像前朝的大太監一樣在北京城裏置辦了大宅院,往返於宅院和紫禁城之間都要鑼鼓動天,前簇後擁,帶齊侍衛、婢女、聽差、馬夫、轎夫、醫生、儀仗隊、戲班子、吹鼓手等人,順便調來禁軍保護安全。所以,魏忠賢出一趟門,帶個七八千人隨行很正常,帶上一萬人也是常有的事情。通常,“魏公公”如果要回家,那麼從紫禁城到魏府的道路就是他的專用道了——因為有一萬多人在路上排著隊,拿著各種家什走路呢。“擺闊”這一點在“奉聖夫人”客氏身上體現得更為明顯。奶媽每回出行,排場都不亞於皇帝本人,沿途必定是清水潑街,黃沙鋪路,香煙繚繞。回到保定老家,家族人等一一拜見,州縣父母官則連拜見的資格都沒有,在外麵等著聽客氏隨從的吩咐。另外,和魏忠賢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宮外不同,客氏全部精力都放在宮中,獨霸後宮,地位類似太後。每年客氏生日,朱由校都親自操辦慶壽,宮裏宮外“老祖太太千歲”的呼聲喊破了天。

魏、客二人根本不知道高調張揚的排場是官場的禁忌,也容易招致老百姓的罵聲。這在曆史上都有實實在在的反麵教材。遺憾的是,魏、客二人沒讀過書,不知道曆史上興衰榮辱的教訓。相反,暴發戶的心理和潛在的小農意識讓他們很享受奢侈跋扈的日子。

地位穩固後,魏、客二人的動作開始多了起來,朝著肆無忌憚的方向發展了。

客氏之前有個宮中的“對食”,就是魏忠賢原來的上司魏朝。

什麼是“對食”呢?對食就是太監、宮女們為了排遣枯燥乏味的宮廷生活而過起的虛擬的家庭生活,可以是宮女和宮女之間,但以太監和宮女對食居多。

對食的起源很早。在前麵關於趙飛燕的一章中,就提到過史書明確記載曹宮和道房“對食”。可見,在西漢時期,宮廷中就有對食存在。它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據說宮廷的太監不能生火做飯,而宮女則可以。所以如果太監輪到值班或者當差時錯過了飯點,就沒有飯吃,而相熟的宮女會把自己的飯分給太監吃或者給太監做飯,久而久之,兩人幹脆生活在一起,稱作對食,也有叫“菜戶”的。慢慢的,這個做法在宮中發展成太監和宮女為了消滅寂寞而互相安慰,私下戀愛生活。如果和婚姻類比,那麼它就是一種“無性婚姻”。一開始,宮廷嚴禁對食,可禁不住,後來就睜隻眼閉隻眼,不聞不問了。太監和宮女們就憑借這種畸形的家庭生活,走完漫漫人生旅途。其間不乏雙方忠貞不貳,相扶相持的感人情形。

客氏入宮時年輕美貌,很快就和高級太監魏朝組成了對食。魏忠賢當時地位低下,年紀大(比客氏大了20歲),憑硬性條件肯定競爭不過魏朝。但魏忠賢因為照顧朱由校,和客氏在一起的時間很多。兩人相互了解越來越多。客氏發現眼前這個長得高大、冒傻氣的老太監,其實是個挺可靠、挺能幹的人,對魏忠賢的感情越來越深了。而魏朝呢,職位高,事情多,和客氏在一起的時間很少,慢慢地在競爭中落在了魏忠賢的後麵。

眼看著客氏和魏忠賢日漸親昵,魏朝不甘心,吵也吵了,鬧也鬧了,魏忠賢也強硬地不肯退讓。三個人的關係就僵在那裏了。

朱由校當了皇帝以後,魏忠賢才徹底戰勝了魏朝。有一次魏朝和魏忠賢又發生了一次大爭吵,事情鬧到了朱由校麵前。朱由校以九五之尊,親自來解決宮中的對食糾紛。他把客氏也叫了過來,問奶媽到底是喜歡哪個人,魏朝還是魏忠賢,他來替奶媽做主。結果,客氏選擇了魏忠賢。於是,朱由校親口認可了魏、客二人的對食關係。這樁由皇帝主持的對食關係堂而皇之地被記在了《明史》裏麵,可見事情鬧得很大,也可見朱由校不顧身份地對魏、客二人的支持。

客氏是朱由校最依賴的人,離開她,朱由校都活不下去。魏忠賢沒有客氏這樣的地位,但客氏選擇了魏忠賢,魏忠賢就和她緊密地聯係在一起,進退一體,榮辱與共了。朱由校對客氏的信任和依賴,很大部分轉移到了魏忠賢身上,魏忠賢等於是集兩份恩寵於一身了。

至於失敗的魏朝,命運就悲慘了,不僅高級太監當不了了,還被貶出宮去當差。魏忠賢在此時體現出了他凶狠的一麵。他指使親信在宮外找了個過錯,輕易殺掉了魏朝。想當年,如果沒有魏朝的引薦,魏忠賢還當不了夥食管理員呢。

至於提拔魏忠賢當夥食管理員的大太監王安,也被魏忠賢“絆倒”了。王安是聲望不錯的太監,在扶立朱由校等事情上立過大功。魏忠賢沒讀過書,卻知道一山難容二虎,一條街上不能有兩家羊肉鋪。於是,魏忠賢找了王安的一個過失,利用朱由校的信任,把王安貶到南海子當了一名“淨軍”——宦官士兵。朱由校記得王安的擁戴之功,沒有采取進一步的行動。魏忠賢就派了王安的仇家去當“淨軍”的頂頭上司。很快,南海子就傳來了前任大太監王安的死訊。

鏟除魏朝、王安後,宮廷大內就成了魏忠賢和客氏的天下。魏忠賢推薦唯唯諾諾的太監王體乾擔任司禮監掌印太監,做名義上的頭,他自己依然取秉筆太監的實利,又兼任了特務機構東廠的總管太監,加上派往各支部隊的監軍太監,魏忠賢集明朝政務、特務和軍務大權於一身,成了大權顯赫的人物。

陰差陽錯

一個人壓抑了五十多年的欲望、付出沉重代價換來的榮華富貴、從最底層突然上升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巔峰的炫目感覺,三者在魏忠賢身上糾結在一起。

魏忠賢缺乏準備——不論是能力上還是思想上,卻不得不走上政治前台,用他的方式治理起國家來。

從小好動、愛好廣泛的皇帝朱由校把喜歡桌椅板凳的愛好發揚光大,瘋狂迷戀上了木工,“朝夕營造”,樂此不疲,成了中國曆史上的“木工皇帝”。他造的東西好壞我們不得而知,但他工作的熱情卻是驚人的。史載朱由校“每營造得意,即膳飲可忘,寒暑罔覺”。朱由校對寒暑都不問,對朝政自然也不放在心上,推給魏忠賢處理。掌握代擬政令權力的魏忠賢等於是“代理皇帝”。

事實證明,魏忠賢是明王朝的一場災難。

每天要處理各種奏章公文,魏忠賢遇到的第一個麻煩是不識字,隻好找識字的太監來把內容念給他聽。可是,大臣士子們寫的文言文,魏忠賢連聽都聽不懂。沒辦法,隻好麻煩念字的太監再把念完的內容用魏忠賢能夠聽懂的口語解釋一遍。然後,魏忠賢再根據從泥土中得到的經驗教訓作出判斷,找人寫成批語。一個大字不識的人竟然掌握了中國的政治中樞,真是不可思議。而且魏忠賢還極力隱瞞自己不識字這個“公開的秘密”。有大臣鄙夷魏忠賢“目不識一丁”,結果被抓進東廠打得皮開肉綻。審問的東廠爪牙罵那大臣,你說你批評魏公公什麼不好,怎麼能說他不認字呢?

明朝是太監專權弊政突出的朝代,但明代高級太監中不識字的可能就隻有魏忠賢一個人了。先後專權的王振、劉瑾等大太監不僅識字,而且文化水平都不低。王振更是接受了係統的儒家教育,入宮前還當過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