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小日本投降山河複(3 / 3)

“當初我認為你們兩個一個在共產黨裏幹事,一個在國民黨裏幹事,能夠相互照應,現在看來是我錯了。你們沒有看一看國民黨是個什麼樣子?腐敗無能,政權和財權掌握在四大家族手裏,老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能不敗落嗎?”

王文燦說:“這個我知道,國民黨政府在與日寇之戰中的失敗,並非由於缺乏武器彈藥,事實上是因為蔣介石政府的腐敗與無能,當然也有人說腐敗不是國民黨失敗的理由,而是官僚機構無能,蔣介石本人無能。”

王洛生說:“有人愛拿蔣介石和毛澤東作比較,我覺得毛澤東是雄才大略,蔣介石是亂世梟雄,兩個人有著根本的區別。”

王瑞亭淡淡一笑說:“你們說的都有一點道理,但不是問題的實質,問題的實質是一個新生政權代替舊政權是自然規律,在中國,幾乎每個朝代都有他的初始、繁榮、衰敗的過程,這個過程沒有那個朝代能夠幸免。我原來以為偏安一隅的共產黨成不了氣候,毛澤東也不過是黃巢李自成而已,沒有想到毛澤東還真是成就大事業的人,共產黨還真比國民黨強。因此我說是我誤了文燦,當初我應該讓他去延安,不應該在洛陽參加國民黨,現在悔之不及啊!”

王陽梅也說:“我不是共產黨員,但是我覺得國民黨的腐敗無能是造成共產黨發展到今天這樣龐大勢力的一個主要原因,當然,日本鬼子侵略中國,也給了共產黨發展的機遇。日本鬼子一來,國民黨逃之夭夭,而共產黨建立根據地,和日本人戰鬥,收複失地,咱們豫西的皮司令不是活生生的例子嗎?皮司令帶領我們打鬼子的時候,蔣介石哪裏去了?胡宗南哪裏去了,現在鬼子投降了,這些人都有模有樣地站出來了,真是不可思議!”

王瑞亭奄奄一息地說:“正因為國民黨的統治腐敗無能,使人民覺得前途茫茫,才都寄希望於共產黨,因此共產黨必然最終勝利,洛生,你在適當的時候要幫助文燦,讓他也加入共產黨……”

隨著王洛生的答應聲,王瑞亭老人已經咽氣了。大家哭作一團,然後是張羅著葬埋老人。

在老家處理完二爺的喪事,王陽梅和王洛生因為有任務,沒有和王文燦一起去洛陽。等文燦起身一天之後,王陽梅和王洛生才到父母的墳前拜祭了父母的亡靈,王陽梅說:“爹,經過八年抗戰,我們終於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你老人家在九泉之下可以瞑目了。”

這時葛攀樹也來到王天橫的墳前,王陽梅不看見葛攀樹冷不熱地說:“你來幹什麼?聽說你不是去重慶投靠蔣介石了嗎?國民黨給你封了個什麼官?光宗耀祖了吧?”

葛攀樹淡然一笑說:“我在這裏已經等你們一星期了,怎麼現在才來啊。”

王陽梅紅著眼睛說:“二爺王瑞亭病故了,在老家安葬老人,耽誤了一段時間。”

葛攀樹聽說王瑞亭病逝,不禁潸然淚下:“二爺可是個好人,他對我就像對待親孫子一樣,你們怎麼不告訴我,連文燦也沒有告訴我啊!”

“誰叫你現在是國民黨軍統特務呢。”

“我可是個好特務,並不是戴笠、毛人鳳。”

“呸!反正都是國民黨特務。”王陽梅立即掏出槍對準葛攀樹的腦袋說:“你這狗特務是不是來送死來了?是不是想逼我殺了你?”王洛生也立即警覺起來,掏出了槍。

葛攀樹哈哈一笑說:“但是我還有一個特殊身份,是你們兩個的領導,是奉上級的命令回洛陽的。”

“我們又不是軍統特務,誰要你這特務來領導?”王洛生不屑一顧地說。

葛攀樹說:“陽梅,你們不知道,我在加入軍統之前就是共產黨員了,難道皮司令攻打自由縣的時候你們還沒有看出來?這麼多年你王陽梅什麼時候見我做過壞事?哪一件事情不是和共產黨一心的?”

“這個我倒相信你,不過過去沒有幹壞事,不等於將來不幹壞事。”

“我一是來和你們接頭,二是告訴你們,現在漢奸朱成材搖身一變成為國民黨洛陽的縣長,謝得勝是洛陽的警備副司令,他們過去專門和共產黨人作對,到處搜查共產黨人,曾經殺害了多名共產黨員。這次你們到洛陽千萬要小心,最好少拋頭露麵,也不要使用真實姓名。”

“聽說蔣介石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現在不是國共合作時期嗎?”王陽梅問。

“是。抗戰勝利後,由於共同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已經被逐出中國,國共之爭再次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人們無不擔心內戰在中國重演。蔣介石是位個人獨裁者,仍未放棄消滅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的意圖,但蔣介石對全麵內戰也有顧忌,一是經過八年抗戰,全國人民普遍期待和平建設國家,包括民主黨派甚至國民黨內部均有人反對戰爭;二是英、美、蘇三國都表示不讚成中國發生內戰,需要和平;三是國民黨政府的精銳軍隊抗戰期間大都退到中國西南和西北地區,想要迅速開赴共產黨控製區的前線還需要有一段時間。權衡利弊之後,蔣介石在調兵遣將的同時,亦發動和平攻勢,連續三次電邀中共領袖毛澤東到重慶談判。”

王陽梅說:“難道毛澤東就那麼好欺負,我看毛澤東也不一定服氣蔣介石。”

“是啊,毛澤東也是人中之龍啊,他也不甘示弱,中共中央於8月23日在延安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認為抗日戰爭階段已經結束,新的階段是和平建設,應當力爭一個和平建設時期,避免內戰或使全麵內戰盡可能地推遲爆發。於是,中共中央派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為代表,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8月28日,毛澤東等在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國民黨政府代表張治中的陪同下,從延安乘專機赴重慶。8月28日,毛澤東在機場向新聞界發表了簡短的談話,指出目前最迫切的任務,是保證國內和平,實現民主政治,鞏固國內團結,以期實現全國統一,建立獨立、自由與富強的新中國。毛澤東親自到重慶談判,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平、民主、團結的誠意受到全國人民的熱烈歡迎和擁護。毛澤東到重慶後,蔣介石做出了以禮相待的姿態,由於國民黨本來沒有和談的誠意,沒作談判的任何準備,談判的程序、議案均由共產黨方麵首先提出,才使談判籌備工作得以基本完成。”葛攀樹滔滔不絕地介紹了重慶談判的情況。

這個時候又開始替葛攀樹擔心了,她問葛攀樹:“你在重慶好好的,來洛陽幹什麼?還是關向良領導你?”

“是,我們洛陽站現在一共四個人,關向良是中原情報站的少將站長,我是上校副站長,工作人員是王文燦和劉淑娟。”

王陽梅問道:“這個關向良到底是什麼人?我對他有些捉摸不透。”

葛攀樹說:“他肯定不是共產黨員,但是感覺他人在曹營心在漢,不是頑固分子,我們要努力爭取他,畢竟他是洛梅的丈夫,親戚關係啊!”

“那就走著看吧,王文燦肯定不會和我們作對。”

王陽梅和王洛生他們到洛陽不久,杜金嬋就生了個白胖兒子,關向良和王洛梅來看望杜金嬋,在坐下來喝茶聊天的時候,關向良說:“我知道洛生是共產黨員,目前國共合作,就是將來爭天下,我們各為其主,鹿死誰手也未可知,我們是親戚,在私下我們不討論國民黨和共產黨的事情,永遠是兄弟。”王陽梅和王洛生都點點頭,未置可否。這個時候關向良還不知道葛攀樹也是共產黨員,就說:“攀樹現在在軍統洛陽站是副站長,工作很忙,也不可能經常照顧你們,我建議在洛陽搞個絲綢行,這樣你們就都有事情做了。”大家都讚成關向良這樣的安排。

葛攀樹在關向良的幫助下,在洛陽辦了個絲綢行,王洛生、杜金嬋他們都在絲綢行裏居住,葛攀樹專門聘請了一個經理,不讓王洛生和杜金嬋多露臉,王陽梅一時做起了專職太太。

王洛梅仍然在洛陽的一所學校裏教書,她和陽梅的女兒,還有梅香的兒子都在學校裏上學,大的已經上高中,小的還在讀小學。

時間一晃,國共合作的平靜時期過去了。1946年11月15日國民黨偽國大召開和偽憲法的製訂,將國共兩黨重慶談判的停戰協定和政協決議破壞殆盡。國共兩黨的大衝突是從“中原突圍”開始的,1946年6月以後,國民黨軍以26個整旅約30萬人的兵力圍攻共產黨鄂豫邊境的中原解放區,蔣介石宣布,將在“48小時內全殲”中原解放軍。國民黨兵力數十倍於共軍,中共中央毛澤東作出了中原部隊戰略突圍的決定。皮定均時任中原軍區第一野戰縱隊第一旅旅長,接到掩護中原部隊主力越過平漢線向西突圍的任務後,皮旅積極準備。當中原部隊主力越過平漢鐵路之後,皮定均立即布置第一團與第二團分別向東、東南及東北方向做出積極行動姿態,前沿部隊則繼續加固工事,擺出一副堅決禦敵的陣勢。同時抽出一部分部隊趁黑夜悄悄移到西邊,到白天再大張旗鼓地向東開進,迷惑國軍……皮定均將一旅之力造成大軍的聲勢,給國軍造成判斷上的錯覺,把國軍指揮員的注意力吸引到一旅這邊來,使其他部隊勝利突圍。

6月26日黎明,圍攻中原解放軍的國軍開始炮擊,皮定均指揮全旅與敵軍奮力抗擊。戰鬥打響後,國軍對共軍中原部隊主力的行動方向弄不清,炮火雖然猛烈,但大軍行動遲緩,目標不明確。到了下午,國軍對共軍中原部隊主力西進有所察覺,頓時傾全線兵力壓來。皮定均果斷指揮部隊,實施強有力的阻擊,然後步步為營,邊打邊走。戰鬥越打越激烈。皮旅指戰員與數十倍於自己的國軍作拚死的搏殺,國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皮定均采取支撐點式的防禦體係,每個山包就是一個支撐點,每個山包自成一體,相互之間火力交叉,構成一道道銅牆鐵壁。皮定均手握望遠鏡,在指揮所裏注視國軍的行動。國軍炮火猛烈,隨後進攻隊形像潮水似的不斷湧來,皮定均命令擔任阻擊的一團和二團出擊,可部隊衝出陣地下山,大批國軍立即包圍過來,部隊隻得又撤回山上。國軍投入重兵,不惜一切代價與這支孤軍作戰。麵對強敵,皮定均命令部隊一定要堅決頂住,勝利完成掩護任務!按照預先方案,皮旅掩護任務的時間已進入尾聲。此時,天佑共軍,一場暴雨突如其來,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天地一片混沌,幾米之外就看不清人影。皮定均抓住有利時機,迅速命令部隊:“出擊!把敵人趕得遠一點,然後撤下來!”軍號聲響起,共軍冒雨全線出擊,所向披靡。隨後又全線撤回,並迅速撤出了陣地,隻留下一個營監視敵軍,玩起得心應手的遊擊戰術。共軍乘著夜色,撤出陣地的各部隊先往西南急行軍30裏,然後返回白雀園東南十多裏的劉家衝會合,隱蔽在劉家衝深山坳的一片密林裏。共軍不起火,不抽煙,紮住戰馬的嘴,沒有一點動靜。共軍可以聽到大隊國軍的汽車坦克的行進聲響,國軍卻不知道他們隱蔽在何處。然後共軍悄然而行,向東突圍。

掩護中原部隊主力突圍後,皮旅向東突圍,雖然有遭受國軍前後夾擊的危險,但與中原部隊主力背道而馳,可將敵人追兵引向東邊,減輕主力西進的壓力,又能利用大別山地形複雜的特點跳出重圍,遊擊而戰。

從皮定均率一旅突圍開始,到部隊躍出大別山,電台與上級失去聯絡,當時全旅沒有一份軍用地圖,皮定均僅靠一本袖珍分省地圖和一個指南針來研判方位。他下令組織一支偵察隊,每天提前出發,沿途查詢敵情、地形和社情,到郵局搜集報刊郵件,從中了解相關的信息,作為指揮的參考。

皮定均素來愛兵如子,但此時卻鐵麵無私,毫不通融。部隊連續幾晝夜沒休息,皮定均令飯後立即出發。有一位老團長提出:“部隊太疲勞了,休息一天吧。”皮定均說:“不能休息,走!”這位老紅軍指著皮定均說:“算什麼英雄,怕死鬼!什麼打仗?在這裏休息一天,敵人來了,老子幹掉它!”皮定均何嚐不想躺倒睡上一天,但是他板著臉說:“我們在這裏停三個小時,就有全軍覆滅的危險!走,服從命令!”

政委徐子榮看到大家疲憊萬分,對皮定均說:“部隊太疲勞了,是不是稍稍休息一下?”皮定均卻說:“兵貴神速,絲毫不容懈怠。敵人在追我們,堵我們,比我們多好幾倍。一旦陷入重圍,想走也走不了,如果部隊有失,對不起黨!”

部隊吃了飯又開始了行軍。許多同誌一麵在走路,一麵閉著眼睛睡覺,一個不留神,就掉進水田裏,半個身體塗滿了爛泥。有的同誌猛地醒來,伸手一摸前麵沒有人,便趕緊追上去,結果又把前麵的同誌撞個趔趄,要是碰在槍身上,還少不得額頭留個紀念。騎在牲口上的人也是前仰後合地打著盹,剛剛合眼酣睡,撲通掉下來,哎呀幾聲,又連忙牽著牲口追上去。皮定均並不計較戰友的態度,無論是這位老紅軍還是政委,也都在後來的戰局變化中理解了皮定均的苦衷,咬緊牙關,跟隨皮司令將這支部隊帶出了險境。

國民黨軍抽調三個師圍追堵截,皮旅在夾縫中急行軍。偵察科長帶幾個偵察兵連夜摸進一個集鎮,看到很多當兵的抱槍睡覺。站崗的兵也睡著了,科長把他踢醒,那個兵老老實實地回答部隊番號,原來這是國民黨軍一個團,趕了一晝夜也累慘了,倒頭便睡。科長趕快回去向皮定均報告,皮定均帶領先頭團衝進鎮子,把這一個團的槍全繳了。皮旅在掩護軍區主力西進轉移後孤軍東征,以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突破敵軍的封鎖包圍和堵擊,跨越層巒疊嶂的大別山,輾轉24個晝夜,行程1500餘裏,大小戰鬥23次,以幾乎全旅5000人的建製,勝利到達蘇皖解放區。因此毛澤東在後來受軍銜的時候特批:皮有功,少進中。成為當時豫西各支隊司令中的唯一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