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李淵的家庭關係
李淵於北周武帝天和元年(566)生於長安,七歲時襲唐國公的爵位。隋朝取代北周後,以門蔭補授千牛備身,即皇帝的侍衛小軍官。由於隋文帝的皇後獨孤氏是李淵的姨母,所以對李淵特別關照,使其在仕途上比較順利,曆任譙、隴、岐等州刺史。當時有一個人名叫史世良,善於相麵,他對李淵說:“公骨法非常,必為人主,願自愛,勿忘鄙言。”(《舊唐書·高祖本紀》)李淵因此也頗為自負,更加注意收買人心,所到之處,廣樹恩德,結納豪傑,贏得了朝野上下的一片讚揚之聲。
李淵建唐之前的家庭除了妻子竇氏外共有五男六女,其中為竇氏所生者四男一女,即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一女即平陽公主。李淵建唐之前,由於竇氏早亡,兄弟之間並無利害關係,故關係尚比較和睦。
隋煬帝大業十一年(615),李淵奉命前往河東討伐農民起義軍時隻帶了次子李世民前往,將李建成、李元吉等安置在河東郡(今山西永濟西南)居住,連同家屬都托付給河東縣戶曹任瓌照看。任瓌,廬州合肥人,為陳朝定遠太守任七寶之子。陳滅亡後,他曾勸都督王勇起兵抗隋,不聽,他棄官而去。隋文帝時一度任韓城尉,後又被罷官,他所任的河東縣戶曹之職還是李淵承製所授的,因此任瓌與李淵的關係非常親密,是李淵的親信,故將兒子及家屬托其照管。
李淵還有一子李智雲,排行第五,為李淵妾萬氏所生。萬氏在唐朝建立後被封為貴妃。萬氏“性恭順,特蒙高祖親禮。宮中之事皆諮稟之,諸王妃主,莫不推敬”(《舊唐書·楚王智雲傳》)。由於李淵懷念其妻竇氏,所以一直沒有立她為皇後,但後宮之事卻由她掌管,由於沒有再立皇後,故萬貴妃的地位與權力相當於皇後。
大業十一年(615)時,李建成已經二十七歲,李元吉年僅十三歲,第三子李玄霸已於去年亡故。大業十三年(617),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派人密召建成與元吉赴太原。《舊唐書·楚王智雲傳》說:“以智雲年小,委之而去。”結果被隋朝官吏捕獲押到長安,被隋左翊衛將軍陰世師殺害,年僅十四歲。就此來看,李智雲僅比李元吉小一歲,為什麼李建成隻帶走了李元吉而未帶上李智雲?看來說其年齡幼小僅是借口,非一母同生,關係較疏,才是李建成拋棄李智雲的根本原因。當時李智雲的親母萬氏很可能也不在河東,而是隨李淵在太原任上,如其仍在河東,如何肯拋棄自己的親生兒子而不顧?還有一個證據證明萬氏不在河東,即建唐以後她仍然健在,並被封為貴妃,如果此時仍居於河東,必被隋朝官吏殺害。
李智雲初名稚詮,死後於武德元年(618)追贈楚王。由於其無子,在武德三年(620),唐高祖李淵命以李世民之子李寬為其子嗣。李寬死後,唐太宗於貞觀二年(628)又命濟南公李世都之子李靈龜為其子嗣。李靈龜的孫子李承況在唐中宗時任右羽林將軍,參與中宗第三子節湣太子李重俊討伐武三思、韋後及安樂公主之事,失敗被殺,李智雲這一支係的香火至此斷絕。
在唐朝建立之前,李淵所生的女兒現能考知的為六人,其餘大都為其建唐稱帝後所生。除了第三女平陽公主的生母可考外,其餘諸人的生母已很難考知了。
長女長沙公主,嫁給馮少師為妻。
次女襄陽公主,嫁給隋朝貴族竇誕為妻。
三女平陽公主,嫁給柴紹為妻。李淵太原起兵時,她在鄠縣(今陝西戶縣)散家財舉兵響應李淵,擁兵七萬,威震關中。武德六年(623)死,李淵頒詔以鼓吹之樂葬之,太常認為鼓吹乃軍樂,婦人不宜用,李淵說:“鼓吹,軍樂也。往者主身執金鼓,參佐命,於古有邪?宜用之。”(《新唐書·諸帝公主列傳》)
四女高密公主,先嫁長孫孝政,後嫁隋朝的左親衛段綸為妻。段綸在藍田(今陝西藍田)聚兵萬餘人響應李淵,應該也是唐朝的開國功臣之一。此女在唐高宗時被封為高密大長公主,死於唐高宗永徽六年(655)。
五女長廣公主,嫁給趙慈景為妻。太原起兵時,隋朝官吏四處搜捕李淵親屬,有人勸趙慈景逃去,趙慈景因母親年老不忍離去,被捕獲入獄。李淵攻入長安後趙慈景才得以獲釋,後來在攻打河東時戰死。於是公主又改嫁楊師道。楊師道在唐太宗貞觀時期任中書令,位居宰相之職。太子李承乾謀反事敗露,命楊師道與長孫無忌共同審理此案。長廣公主與趙慈景所生的兒子趙節也參與了此事,楊師道因公主故,對其有所庇護,被太宗降為吏部尚書。長廣公主是太宗的姐姐,因此太宗親至其府百般安撫。史載:“(公主)聰悟有思,工為詩,豪侈自肆,晚稍折節,以壽薨。”(《新唐書·諸帝公主列傳》)
六女萬春公主,在隋朝統治時期尚未出閣。李淵率軍攻入長安時,隋朝貴族、隋文帝的外甥豆盧寬率眾歸附,李淵大喜,任其為殿中監,將萬春公主嫁給了豆盧寬之子豆盧懷讓,並將長安城中延康坊的隋朝大臣楊素的舊宅賞給了萬春公主居住。據《唐會要》卷48《寺》記載:此宅“貞觀中,賜濮王泰。泰死乃立為寺”,即著名的西明寺。很可能因為公主早亡才使得此宅轉賜他人。
李淵共有二十二子、十九女,除了以上諸人為其稱帝前所生外,其餘多為稱帝後所生,後麵還會論到,這裏就不多說了。
二、隋末恐怖的歲月
(一)曲折坎坷的仕途
隋煬帝即位初,李淵曆任滎陽、樓煩二郡太守,後又被召回朝中任殿內少監。大業九年(613),任衛尉少卿。隋煬帝征伐高麗時,他負責督運糧草,不辭辛勞,往返於各地。在這個時期李淵一直沒有掌握過兵權,隋煬帝對他也比較放心。隋朝貴族楊玄感利用隋煬帝在高麗前線督戰之機在洛陽發動叛亂,全國震動。為了穩定關中局麵,隋煬帝急命李淵鎮守弘化郡(今甘肅慶陽)兼知關右諸軍事,從而使李淵掌握了一定的兵權。隋煬帝令李淵掌管關右諸軍事,說明此時的他對李淵尚未有猜忌之心,但是隨著國內農民起義的浪潮風起雲湧,各地反隋活動此起彼伏,隋王朝統治的危機日趨嚴重,隋煬帝的猜忌之心也日益加重,李淵遂成為其猜疑的對象之一了。
有一次,隋煬帝召李淵入京覲見,李淵因病未能成行。李淵的外甥女王氏在宮中為宮嬪,隋煬帝問道:“汝舅何遲?”王氏回答說因病未能及時入京。隋煬帝又說:“可得死否?”(《舊唐書·高祖本紀》)此話傳到李淵那裏後,使他更加憂懼。李淵遂收集金寶珍玩,頻頻向隋煬帝進獻,一麵又縱情聲色,混跡於賭博與酒宴之間,竭力裝出一副酒色之徒的樣子,以迷惑隋煬帝,希圖免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