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宣宗自始至終都沒有放棄對所謂元和逆黨的追究和查處,使得宮廷內外為數不少的一些人惴惴不安,為了保全身家性命,不得不鋌而走險。
五、懿宗的荒淫生活
(一)懿宗是如何即位的
唐宣宗生前遲遲不立太子,大中十二年(858)二月,宰相崔慎由勸其早日冊立太子,宣宗不悅,不滿十日,就將其罷去了相位。那麼,宣宗為什麼不願早日冊立太子,並且對臣僚的勸諫如此敏感呢?史載:“初,上長子鄆王溫,無寵,居十六宅,餘子皆居禁中。夔王滋,第三子也,上愛之,欲以為嗣,為其非次,故久不建東宮。”(《資治通鑒》卷249)崔慎由勸宣宗早立太子,無非是屬意於皇長子李溫,故引起了宣宗的極大不滿。宣宗將其罷相,無非是為將來立夔王時可以減少一些阻力,然而使他沒有料到的是,還未及等到這一天,自己就已經先死去了。
宣宗不願立長子鄆王李溫為太子,顯然是他已經覺察到此子生性荒唐,不足以繼承大位,故堅決不願立其為太子。然而這樣的人卻正是宦官們所願意擁立的對象,因為隻有生活荒淫、不關心政事的皇帝,他們才有專擅權力的可能。
宣宗本來就打算立夔王李滋為太子,當他因服食丹藥病重之時,便秘密召見樞密使王歸長、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等人,吩咐他們一旦自己不測,便擁戴李滋為皇帝。大中十三年(859)八月,宣宗因病重一個多月不見朝臣,連宰相也無法與其見麵。王歸長等三人與右神策中尉王茂玄都是宣宗平時信任之人,隻有左神策中尉王宗實與他們素有矛盾,於是他們商定以宣宗的名義任命王宗實為淮南監軍。王宗實不知宣宗是否已死,不敢輕舉妄動,在宣化門接受敕命後,準備從銀台門而出。就在這時,遇到了左神策軍副使亓元實,亓元實告訴他這道敕命有可能是假的,勸他入宮察看虛實。“(王)宗實感寤,複入,諸門已踵故事增人守捉矣。亓元實翼導宗實直至寢殿,上已崩,東首環泣矣。宗實叱歸長等,責以矯詔;皆捧足乞命。”(《資治通鑒》卷249)對於這一記載,有很大的疑問存在,試想王歸長、馬公儒、王居方等既然受命於宣宗,並且已頒敕貶逐了王宗實,難道不事先做好應變準備?而且王宗實僅在亓元實的導引下便可順利地進入戒備森嚴的宮門,也是很難想象的。尤其當他們見到赤手空拳的王宗實後,竟然“皆捧足乞命”,更是難以使人相信。可以斷定,王宗實一定是率領禁軍強行闖入宮中的,在雙方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王歸長一方才會捧足乞命,承認失敗。導致王歸長等人失敗的還有一個原因,即此時掌握著右神策軍兵權的王茂玄並不在宮中,失去了軍事力量的支持,王歸長等人還有什麼力量能與王宗實抗衡呢?
在王宗實一派宦官控製了以王歸長為首的另一派宦官後,馬上派遣宣徽北院使齊元簡迎接鄆王李溫入宮。隨後又頒布王宗實等炮製的遺詔,立鄆王為太子,權勾當軍國政事,並改名李漼。與此同時,將王歸長、馬公儒、王居方等人收捕下獄,隨即處死。八月十三日,鄆王正式即皇帝位,史稱唐懿宗,時年二十七歲。
懿宗即位後,馬上加封王宗實為驃騎上將軍,將為宣宗煉製丹藥的醫官李玄伯、道士虞紫芝、山人王樂全部處死。
懿宗借助王宗實等宦官的勢力登上了皇帝寶座,這完全是宦官內部矛盾鬥爭的結果,但是在舊史家的筆下卻寫成了天命所歸,早有定數在先。如《舊唐書·懿宗本紀》就寫道:懿宗氣度不凡,姿貌雄傑,異於常人。有一次大病之中,其妃郭氏給他端茶送水,就看見有一條黃龍出入於他的臥室。病愈之後,郭氏告訴他所看到的一切,李溫還一再告誡她不要對外人泄露,以免招來殺身之禍,並表示將來一旦大富大貴,一定會與之共享富貴的。甚至還記載說,有一次天降大雪,四處雪深數尺,唯有李溫所居之室無雪。還說宣宗所撰寫的《泰邊陲樂曲詞》中有“海嶽晏鹹通”之句,正好與懿宗即位後改年號為“鹹通”相合。又記載說在大中末年,長安兒童中流行玩一種名叫“拔暈”的遊戲,“暈”字與“鄆”字諧音,預示著鄆王將要做天子。所有這一切皆荒誕不經,不足為信。
(二)懿宗的荒淫生活
唐懿宗是唐代晚期諸帝中比較荒淫的一個,與其父宣宗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他即位之後的一個時期內,雖然唐朝在政治上沒有發生大的變故,但是卻從宣宗時期的清明政治迅速地滑向了腐敗。
與其父不同,懿宗是一個喜好樂舞和熱鬧的皇帝,在皇宮裏專門為他服務的樂工經常保持在五百人左右,甚至夜以繼日地觀賞樂舞和滑稽表演而毫無困倦之意。他出手大方,對樂工與優伶的賞賜從來都不吝惜錢財,動輒達千貫以上。樂工李可及為了討懿宗的歡心,經常譜一些新曲獻給皇帝,誘使懿宗醉心於享樂生活,而置國家政事於不顧,成為皇帝最寵愛的近臣之一,除了賞賜給大量財寶外,甚至還任命他為左威衛將軍。
這些樂工們不僅有正常的薪俸收入,還可以時常得到皇帝的賞賜,因而在生活上養尊處優。他們還倚仗皇帝的恩寵,與朝臣、宦官們交結,橫行不法,幹預政事,從而加速了唐朝政治的腐敗。宣宗皇帝十分珍惜官爵名位,從不輕易授人,而懿宗卻恰恰相反,毫不珍惜官爵,尤其對優人的授官已經達到了泛濫成災的地步,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清楚到底授了多少官職給樂工優人。
懿宗的另一個愛好便是無節製地舉辦各類宴會。每月在宮中舉辦的大型宴會不下十餘次,或與百官宴飲,或與諸王、嬪妃聚餐。食不厭精,水陸珍奇,山珍海味,無所不備,每次宴會的花費都十分巨大。鹹通前期全國許多地方水、旱、蝗災不斷,唐朝又在安南、西川、浙東等地打仗,所需軍費不計其數,百姓負擔空前沉重,而懿宗的大肆揮霍,對百姓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懿宗還有一個愛好就是巡遊。足跡遍及長安周圍的風景名勝如曲江池、昆明池、興慶宮、灞水與滻水風景區,稍遠一些的有昭應的華清宮、鹹陽的望賢樓等,至於位於宮城以北的禁苑更是他經常光顧的地方。懿宗還是一個性急的人,他每次出遊,一旦決定,馬上成行,不容絲毫耽擱,經常使宮中侍應機構的官員無所措手足。因為要隨時保證皇帝出遊的需要,官員們索性把樂工、優伶以及樂器、道具、飲食、帳幕等物事先準備好,以便隨時支應皇帝所需,甚至從行的諸王也都時刻處於待命狀態,立馬恭候,以備皇帝隨時召喚。
懿宗的遊幸活動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小行從,指到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以及禁苑內的遊幸;另一類稱大行從,指到華清宮、昆明池等稍遠一些地方的遊幸。每次遊幸的場麵都很宏大,隨行的有大量的樂工、優伶、軍隊、車輿等,通常樂工、優人約有五百人,軍士三千人,各類車輿一百輛,此外還有裝滿金帛的大車五輛,用於賞賜從行人員。每次大行從花費約十萬錢,規模最大的遊幸出動的各類人員竟達十萬人之多,這十萬錢肯定是不夠用的了。
由於懿宗用於遊幸的費用開支浩大,且漫無節製,引起朝廷內外許多人士的擔憂。一些官員上書勸諫,希望能有所節製,但他都置若罔聞,依然我行我素,以至於到了後來,人們也就不再為此多費口舌了。
懿宗還是一個佞佛的典型,他花費在這方麵的錢財數量也是非常驚人的。最為典型的便是赴法門寺迎奉佛骨。鹹通十四年(873)三月,懿宗決定遣使赴法門寺迎取佛骨,群臣紛紛勸諫,懿宗不聽,並表示“朕生得見之,死亦無恨!”(《資治通鑒》卷252)他下令廣征民間工匠,趕造了許多浮圖、寶帳、香輿、幡花、幢蓋等,皆以金玉、錦繡、
薦福寺塔(小雁塔)珠翠裝飾。最引人注目的是各種大小佛塔,大者高數丈,小者丈餘,頂部用金銀製成,簷柱以名貴的檀木製成,周身塗以金泥,又用珠玉、孔雀羽毛裝飾帳幕,每一佛塔由數百人舉在頭頂隨香車前進。從鳳翔法門寺到長安的三百裏官道上,車馬、人流絡繹不絕,晝夜不息,浩浩蕩蕩。四月,到達長安後,懿宗出動了禁軍兵仗以及公私音樂,綿亙數十裏,前來迎接佛骨。長安各寺院的僧尼、諸司官員皆奉命夾道迎於城外,許多富室、大戶紛紛出資在道路兩旁搭蓋彩樓,舉行無遮大會。他們競相攀比,或以水銀為池,或以金銀為樹,至於錦車繡輿更是不計其數。場麵之宏大,花費之多,遠遠超過了憲宗時迎奉佛骨的活動。
懿宗親自駕臨安福門迎候,佛骨到後,頂禮膜拜,泣涕不止。他還厚賜諸僧及元和時見到過憲宗迎佛骨場麵的長安耆老。宰相以下官員為了取悅皇帝,也紛紛拿出金錢和絹帛向寺院施舍,以表示對佛祖的恭敬和尊崇。懿宗把佛骨迎入宮中,供奉三日後,出置於安國崇化寺,供人們膜拜。為了表示自己的誠心,他還特意下詔赦免全國囚犯。
懿宗的佞佛並不僅僅表現在迎奉佛骨這件事上,他即位後不久就繼承了宣宗複興佛教的政策,廣造寺院、道場,普度僧尼。早在鹹通三年(862)四月,懿宗命長安城內的慈恩、薦福、西明、莊嚴四寺各置戒壇,度人為僧尼。又在宮內鹹泰殿築壇,為宮人出家者就地受戒剃度為尼。當時還把左右街的僧尼全部請入宮中,參加剃度宮人的儀式,一時間鍾鼓齊鳴,香煙繚繞,把一座莊嚴肅穆的皇宮搞得烏煙瘴氣。
懿宗還在宮中設置道場,請高僧誦念經文,有時皇帝本人也親自登壇講經說法,並親手抄寫經文。至於長安城中諸寺,更是懿宗經常臨幸的地方,所到之處隨手布施,所用財物不計其數。有一次,他到安國寺,賞賜給講經僧重謙和澈沈檀香木製成的寶座各一把,寶座高二丈,雕刻有龍鳳瑞獸和奇花異草,用黃金扣邊,塗漆,座的四周各立有數尺高的瑞鳥神人,製造精細,價值不菲。懿宗還多次舉行齋會,規模很大,最多時一次齋僧尼上萬人,稱之為“萬人齋”。至於平時給寺院僧尼的施舍,所用財物更是難以計數。
唐懿宗的這種大肆揮霍民脂民膏的行徑,不僅浪費了大量的資財,加劇了社會矛盾的激化,影響了社會生產的發展,而且也加速了唐朝政治的進一步腐敗,嚴重動搖了李唐王朝的統治基礎。
(三)奢華的公主婚禮
同昌公主是唐懿宗與郭淑妃所生的女兒。郭淑妃是懿宗最寵愛的妃子,此人自幼入宮,陪侍在時為鄆王的懿宗身邊。當時,鄆王雖然貴為皇長子,但由於失去了宣宗的寵愛,其諸弟皆住在宮中,隻有他一人居住在十六宅中,孤苦伶仃,身邊隻有郭妃相陪,兩人相依為命,感情自然非同一般。懿宗即位後,郭氏進位美人,不久又封為淑妃。本來郭氏是可以立為皇後的,但由於非名門貴族出身,懿宗擔心立其為皇後會遭到群臣的反對,所以也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郭妃與懿宗所生的這個女兒,長到數歲還不會說話,忽然有一天她開口說話了,第一句話就是:“這回可活了!”使其父母感到非常驚異。也正因為這個原因,他們對此女非常寵愛,懿宗即位後遂封為同昌公主。
同昌公主長到十幾歲時,到了該嫁人的年齡了,懿宗遂在青年貴族中為其物色駙馬,最後選定了京兆人韋保衡。韋保衡當時任右拾遺之職,雖然官職不高,但卻是京兆韋氏的後裔,門第高貴,他本人又是進士及第出身,是所謂年輕才俊之士,才有幸被懿宗選為乘龍快婿。懿宗馬上升任他為起居郎、駙馬都尉,於鹹通十年(869)正月,將公主嫁給了他。
懿宗本是一個講排場的皇帝,加之同昌公主又是其最寵愛的女兒,自幼嬌生慣養,養成了一擲千金的奢豪習氣,為其舉行婚禮自然就不能簡慢了。懿宗首先命令在長安廣化裏為其修建了一座豪華氣派的府邸,從福建、雲貴等地深山中運來了上好的木材,打造了精美的家具,“窗戶皆飾以雜寶,井欄、藥臼、槽匱亦以金銀為之,編金縷以為箕筐”(《資治通鑒》卷251)。帳幕是穿珍珠而成,其中卻寒簾的製造材料據說是用一種卻寒鳥的骨骼製成的,看起來類似玳瑁,表麵有紫色的斑紋,是外國進貢給皇帝的寶物。其他許多器皿都以五色玉石製成,顯得十分豪華精美。公主臥室中有鷓鴣枕,用七種寶玉製成,其表麵有鷓鴣羽毛的斑紋,故此得名。此外,還有飛禽羽毛裝飾的翡翠匣,繡有三千隻鴛鴦和綴有小珍珠的神絲繡被,長百尺、寬三丈的碧綠色瑟瑟幕,據說這種帳幕輕薄無比,舉之若無,即使大雨滂沱,帳幕上也滴水不沾。其他珍異物品還有潔白如雪的紋布巾,據說其蓬鬆柔軟,拭水不濕,使用一年也不會髒;火蠶綿,也是外國進貢的珍異物品,用它來製棉衣,最多隻需要一兩,如果用多了則穿在身上熱不可耐。
據史書記載,懿宗傾宮中珍玩賞賜給公主作為陪嫁。僅公主隨身佩帶的就有不少罕見的寶物,如蠲忿犀,是一種圓如彈丸的佩飾物,據說佩帶此物可以使人解除憤怨,平心靜氣;九玉釵,上麵刻有九隻鸞,各為九色,工藝精湛,巧奪天工,據說是南齊潘淑妃之遺物;如意玉,形如桃核,鑿有七孔,象征聰明精思之意。懿宗還不滿意,又賜給公主“金麥”、“銀米”數斛,現錢五百萬貫。朝廷中的許多大臣也都向公主大獻殷勤,紛紛拿出巨額錢財或珍異寶物,作為公主結婚的獻禮送到了廣化裏府中。
韋保衡由於當上了懿宗的乘龍快婿,不僅使他一舉成為當時的巨富,在物質上享盡了富貴榮華,而且也使其政治地位迅速提高,與同昌公主成婚僅一年多的時間就被任命為宰相。婚後不久,由於公主患病,夫妻生活變得有名無實,這使他不免感到有些美中不足。在這一時期,郭妃雖然寵冠後宮,但皇帝畢竟嬪妃眾多,對郭氏難免時有冷落,遂使這位女人難以忍受。在這種情況下,不甘寂寞的郭妃與韋保衡在交往中萌生了奸情。他們二人一個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一個則是認定了郭妃在懿宗心目中的特殊地位,為了獲取更大的政治利益,不惜以人格與亂倫為代價。為了方便與韋保衡廝混,郭氏經常打著看望女兒的旗號來到廣化裏公主府中,流連歡娛,數日不歸。有時也把韋保衡接入宮中,數日不返。二人之間的這種行徑雖然是在極為秘密的狀態下進行的,但是沒有不透風的牆,不久長安城中便有一股風言風語在流傳,隻是瞞住了懿宗與同昌公主而已。
同昌公主雖然富貴已極,但卻極為薄命,出嫁還不滿兩年,就於鹹通十一年(870)八月病故了。公主的病故使懿宗極為痛心,他把一腔憤怒之情全部發泄到為公主治病的醫官身上,下令處死了醫官二十餘人,將其家屬三百多人全部抓捕投入獄中。此事震動了朝野,宰相劉瞻動員諫官上表進諫,諫官們沒有人敢出麵,劉瞻隻好親自出麵,勸懿宗釋放被抓人員。懿宗正在氣頭上,一怒之下將劉瞻貶為荊南節度使。韋保衡先前因與劉瞻議事不合,為泄私憤,乘機與人編造了劉瞻與醫官合謀投藥毒死同昌公主的罪名,將劉瞻連續貶為康州刺史、州司戶參軍。受牽連被貶的還有朝官高湘、楊知至、魏簹、孫湟、鄭畋、尹溫璋等一批人,其中尹溫璋被貶後自殺而亡。
鹹通十二年(871)正月,懿宗為同昌公主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並親自創作挽歌,令文武百官唱之。入葬當天,懿宗與郭妃親自坐在延興門樓上送行,陪葬的衣服、器皿、珍寶無數,殉葬的陶俑等物排列有三十裏長,僅給抬靈柩的力夫準備的酒就達一百斛之多,準備的麵餅等食品用了四十頭駱駝馱運。更為可惡的是,懿宗竟然下令將同昌公主的奶媽殉葬,將中國曆史上早就廢除不用的人殉製度又重新恢複,充分暴露了懿宗草菅人命的殘忍本性。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韋保衡與郭淑妃二人也沒有好下場。唐僖宗即位後,借口韋保衡犯有其他罪行,實際上是因為他與郭淑妃的奸情,將其貶死。至於郭淑妃,後來在黃巢義軍攻入長安時,僖宗逃亡西川,跟從不及,實際上是拋棄不顧,竟不知所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