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藏緙絲與刺繡品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中國古代緙絲與刺繡品的收藏,首先要從鑒賞入手,而鑒賞是一個需從多個角度全麵考慮的問題。這裏所謂的鑒賞,一是判斷其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依賴的是眼光、曆史知識和審美趣味;二是對其市場價格的估算,靠的是資料、經驗和信息。既要有鑒賞力,又要有對織繡藝術品來源的豐富知識,同時還要有“砍價”的能力,最終才能收藏到精品和珍品。

鑒賞織繡品首先要判斷織繡品的價值,即年代、品種、品相、珍罕程度。茲分述如下:

一、年代

刺繡品的年代判定極為關鍵。對收藏者來說,年代愈早的織繡品價值越高;但是,高年份的織繡品一般品相極差,多為殘片,很難被鑒賞家和收藏家看中。所以,對待年代問題,要有一個辨證的觀點。收藏家雖然也搜集早期織繡品,但並不放棄對品相的要求,盡管尺度可以有所放寬。其次,年代與品種的關係密不可分。某一織繡的早期代表作和盛期的經典之作當然是收藏者集中追求的目標。

二、品種

品種本身當然也影響其價值和價格。緙絲與刺繡品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一類為宮廷風格。其特征為富麗堂皇,嚴謹精細。具體品種有龍袍、霞帔、禦用絲毯服飾等。這類織繡多為明清織物。

一類為民間風格。其特征稚拙有趣,想象豐富而富於生命力。這類織繡品,材料及技巧上有其粗糙的一麵,但求立意新鮮而不陳腐,隻要不入俗套即可。

一類為舊時的老物件。老物件既有觀賞價值,又有投資價值,就其本身價值而言,目前的市場價位相對偏低,因此,這一收藏品將來仍然有很大的升值空間。

三、品相

刺繡的品相至關重要,因為刺繡易於褪色損壞而難以修複。殘破織繡品的外觀與其當初的外觀相去太遠。當然,商周漢唐的紡織品殘片,依然被珍藏於各大博物館。這些藏品,其用於研究的文物價值,大大超出了作為藝術品或工藝品的審美價值。所以,一般的私人收藏家對此興趣不大。至於清代乃至民國的織繡品,如果殘破,其價值就會大大打折,特別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衣物飾品,更是如此。

四、珍罕程度

物以稀為貴,織繡收藏同樣遵循這一規律。荷包品種極多,而葫蘆包其中較為難覓,故身價較高。而緙絲由於傳世品種極少,緙絲的價值又遠高於刺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