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刺繡品中都有哪些吉祥紋樣和傳說故事?其曆史淵源是什麼?哪些種類更具有收藏價值?

吉祥觀念始終是民間藝術永恒的創作主題。中國民間吉祥藝術貫穿於民眾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個領域,寓意著人類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祈盼,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曆史文化和人類社會生活的不同側麵及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顯示出蓬勃的生命力。

在民間刺繡品中吉祥紋樣和帶有寓意吉祥的傳說故事,幾乎貫穿於刺繡藝術由古至今的各個曆史時期。吉祥紋樣是中國民間刺繡品紋飾中的重要內容,並在各個民族和地域間相互借鑒,相互交融。

喜鵲鬧梅,是漢族民間刺繡中常見的吉祥紋樣,也有人將其稱之為喜上眉(梅)梢。中國西部的老百姓大多認為“梅”就是“媒”,是美好婚姻的象征,這就不難看出“喜鵲鬧梅”、“喜鵲登梅”、“鵲踏梅枝”這類藝術形式,所隱喻的就是人們向往美好愛情和婚姻生活的吉祥願望。

魚兒戲蓮,蓮生貴子,也是漢民族民間刺繡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吉祥紋樣。在新娘的雲肩上、繡花衣上,在定情之物荷包、肚兜上,在作為嫁妝的枕頭頂、鏡套上出現最多的刺繡紋樣就是魚兒戲蓮、蓮生貴子等吉祥圖案。如果對這類紋樣隻是匆匆瀏覽而過,也許會認為它不過是一般的自然景象描寫而已。但經過大量的田野考察,就可以看到實際存在於民間作者群體中的完整思想:魚戲蓮——魚咬蓮——魚穿蓮——蓮生貴子——魚蓮相戲。這明顯是通過自然現象中的魚和蓮的美好形象借喻人類的性愛、性結合和生育活動。它是人類生命繁衍本能的藝術幻想和審美升華。在一般情況下魚象征男性,蓮花象征女性。

貴州苗族刺繡最常見的紋樣是蝴蝶,苗族人認為蝴蝶是人類的祖先。苗族古歌裏這樣描述:楓木樹裏有個蟲,蟲變蝴蝶,蝴蝶生十二蛋,大獸“修牛”給蝴蝶建窩,“宇鳥”給蝴蝶孵蛋。“宇鳥”孵蛋十五年,曆盡辛苦,後來“宇鳥”饑餓難忍,準備放棄孵蛋。這時一個蛋說話了,請求“宇鳥”不要走,再孵一夜,否則,我們出不來,就毀了一個宗族。“宇鳥”聽後很感動,又重新孵蛋,終於孵出人、牛、龍、虎、雷公等。而那個會說話的蛋就是後來孵出的人,傳說他就是繁衍了人類的苗族始祖薑央,並親切地稱之為“央公”。苗族古歌中有《楓木歌》。楓木樹是苗族圖騰神樹,被視為“生命之樹”和“風水樹”。苗族人視蝴蝶為人類和大自然一切動物的母親,稱之為“蝴蝶媽媽”,視薑央和薑央的妹妹“央妹”為人祖,並把楓木樹、蝴蝶及“央公央妹”繡在衣服上最突出的部位,以表示對祖先的懷念和崇拜。

龍的紋樣在貴州苗族刺繡中是最為普遍的。在苗族古老的傳說中,龍能呼風喚雨,帶來五穀豐登,因此,苗族人民特別喜歡它,把它作為一種吉祥形象廣泛使用。在繡品中龍的紋樣造型優美,生動有趣。特別在苗族姑娘的服飾中,幾乎所有的盛裝都離不開它,甚至在同一件繡品中大大小小反複出現。

從收藏和增值、保值的角度看,民間服飾刺繡最具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