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場上有很多現代工藝刺繡和成規模的集體仿古刺繡,這些刺繡品與原始手工刺繡品具有同等的收藏價值嗎?

中國的刺繡工藝發展到近代時出現了斷層,民國以後,由於封建皇權統治的結束,服繡服飾已失去了其高高在上的地位。雖然刺繡技術仍在持續發展,但已經是盛況不再,刺繡品隻是作為一種觀賞品和民用品,在民間交流和使用。

現代市場上有很多現代工藝刺繡和成規模的集體仿古刺繡,這些刺繡品與原始手工刺繡品的收藏價值除了在年代上的差距外,在品相、價格上和做工上也有著極大差別。但作為珍奇稀罕之物,仿古刺繡品在某種意義上仍具有十分難得的收藏價值。例如,1957年北京定陵出土的明萬曆年孝靖皇後的“百子衣”。這件“百子衣”是孝靖皇後大婚時的禮服,衣上繡有一百個嬉戲的童子,象征著多福多壽多子孫。“百子衣”以四季暗花羅為底,立領,對襟。前後襟及兩袖用金線繡九條姿態各異的矯龍,前胸龍首上部繡“萬”字,背後龍首頂部繡“壽”字。其餘部分以八寶紋和山石、樹木、花卉為場景,巧妙地與百子的各種活動情節融為一體,構成一幅幅精彩生動的畫麵。這件“百子衣”刺繡技法純熟,針法細密,配色得體,人物刻畫細致生動,神形兼備,惟妙惟肖,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刺繡工藝的高超水平。該作品後經繡工仿製,雖然在品相、紋樣細節的處理、人物形象、色彩、畫麵效果和繡工上跟原作差之很遠,並帶有了一些世俗的色彩,但它仍可謂仿古刺繡的極品。

因此,對目前市場上出現的現代工藝刺繡和成規模的集體仿古刺繡,我們可分為以下幾類不同層次的類別,加以鑒定並對待。

一類是仿古刺繡。這類刺繡品一般是指對宮廷刺繡品的仿製部分。作為仿製者一般選擇的繡品,均為各個時期的時代精品,或為古代珍奇稀罕之物。這類繡品技術難度大,針法嚴格,繡工精細,繡製過程漫長,整體來講,這種仿古刺繡具有很高收藏價值。

一類是仿舊刺繡品。這類刺繡品基本是指現今民間繡工對民間流行的頗具商業和收藏價值老刺繡的仿製部分。由於民間刺繡常用於百姓的生活,易損易壞,而其中很多繡品的紋樣、款式、針法,具有特殊的地域性和代表性,其中不乏優秀作品,專家、學者和收藏者均很關注。由於這類作品在市場上有需求,因而被後人模仿。就民間刺繡工藝來講,很多技藝已經失傳,更有許多老的紋樣和形式隨著老藝人的逝去而消逝,而能夠仿製這些工藝的人也越來越少。所以這類老繡品新做,也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一類是現代工藝刺繡。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很多運用現代工藝製成的刺繡品的工藝水平已經達到了仿真效果,但是它畢竟缺乏傳統刺繡藝術的神韻,因而也失去了傳統刺繡真正的風采,所以這些繡品的藝術價值不大,收藏價值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