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禁煙運動(1 / 3)

禁煙運動,是由以英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引起的。

鴉片俗名大煙,是用罌粟的汁液製成的,自古充作藥用,可使人忘憂多眠,安神止痛,而由於它含有大量使人麻醉的毒素,吸食上癮,又會使人慢慢骨瘦如柴,精神萎靡,如同廢人,直至死亡。罌粟產於南歐和小亞細亞,中世紀時傳入阿拉伯。我國之鴉片、阿片、阿扁等名,即拉丁語Opium之譯音;阿芙蓉、亞榮、合浦融等名,即阿拉伯語Afyun之譯音。唐朝時,罌粟始由阿拉伯人傳入中國。不過,迄明初,罌粟均為藥劑或補品。自明朝中葉以後,隨著西方殖民國家的入侵,作為其資本原始積累的一部分,鴉片這種毒品才在中國逐漸泛濫起來。明正德九年(1514)葡萄牙殖民者首先入侵中國,且於嘉靖三十六年(1557),竊據澳門。從此,他們便由其在印度的侵占地臥亞(今果阿)、達曼販運鴉片來華。明萬曆十七年(1589),《陸餉貨物稅則例》中,已明文規定鴉片按進口藥材納稅,“每十斤稅銀二錢,是為中國征稅之始”①。荷蘭人於天啟四年(1624)起強占台灣達四十年之久。在此期間,他們將爪哇吸食鴉片之法傳入台灣,複由台灣傳入漳州、泉州、廈門。這就為鴉片大量輸入創造了條件。清康熙帝統治後期,英國開始向中國輸入鴉片。乾隆二十二年(1757),英國占領印度鴉片產地孟加拉。英印當局鑒於鴉片貿易可獲取高額利潤,在乾隆三十八年確定了鴉片政策,給予英國東印度公司以鴉片專賣權;嘉慶二年(1797),又給予東印度公司以製造鴉片的特權。東印度公司利用這些特權強迫和用貸款引誘印度農民種植罌粟,然後按預先規定的價格賣給官方專賣局。專賣局加工製成後,在市場上公開拍賣給商人,偷運進中國。從此,輸華鴉片數量迅猛增長。據統計,雍正七年(1729)以前,每年輸華鴉片不超過200箱。其後逐年增多,至乾隆三十二年(1767)增至1000箱。以後有加無減。從嘉慶五年至二十五年(1800~1820)的二十年間,平均每年輸入鴉片在4000箱以上。道光元年至四年(1821~1824),每年平均輸入7889箱;道光五年至九年(1825~1829),每年平均輸入12576箱;道光十年至十四年(1830~1834),每年平均輸入20331箱;道光十五年至十八年(1835~1838),每年平均輸入35445箱;道光十八年至十九年(1838~1839),輸入達40200箱。這時,向中國走私鴉片的國家除英國外,還有美國和俄國。

麵對鴉片的泛濫,清政府不得不采取對策。雍正七年(1729),清廷首次頒布禁煙詔令,規定對販運鴉片煙者,“枷號一月,發近邊充軍”;對私開鴉片煙館者,“擬絞監候”;對失察之文武各官,“均交部嚴加議處”②。但此次詔書,未涉及吸食者,也未禁止入口,海關則例在藥材項下仍訂有鴉片稅銀,因而為殖民者對華的鴉片輸入留下一個大漏洞。乾隆年間,又曾發布禁令,毫無效果。嘉慶元年(1796)再頒禁令,停止征收鴉片稅,禁止鴉片輸入。以後又三令五申,嚴禁鴉片的輸入、販賣、種植和吸食。鴉片貿易完全成為非法。但英國決不放棄鴉片貿易,不能公開販賣,就改為走私。他們通過卑鄙的賄賂手段,將鴉片的囤儲地點改在澳門,然後用船載往黃浦,不再上岸,就在船邊私售。而清政府的“緝私巡船”由於受到賄賂,對鴉片走私則予以包庇。道光元年(1821),清政府重申禁令,不許在澳門、黃浦囤放和販賣鴉片。英國鴉片販子便在珠江口外的伶仃洋建立走私據點,在伶仃島停泊固定的“躉船”,存放外洋運來的鴉片,並由兵船加以保護。他們又勾引廣州的土棍,以開設其他店鋪為名,暗中包售鴉片,稱為“大窯口”。中國鴉片販子到大窯口看過樣品,然後交款,得到大窯口的提貨單,到躉船提貸。提出的鴉片專門有包辦武裝走私的快船運到各地,這種船名為“快蟹”或“扒龍”。鴉片運到內地以後,又由該地的衙門吏胥、軍官、土棍等開設“小窯口”,售賣到各城鄉市鎮。道光十四年(1834)英國政府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的對華貿易壟斷權,而由英國外交部直接派出駐華商務監督,指揮對華“貿易”,鴉片走私愈益猖獗起來。

隨著煙毒的泛濫,它所造成的社會危機也日益嚴重。據道光十五年(1835)的估計,全國吸食鴉片的人數在200萬以上,流行地區已從沿海地區擴大到內地十幾省。鴉片吸食者中有貴族、官僚、地主、商人、衙役、士兵、遊民、乞丐等各種人,而絕大部分是剝削階級和剝削階級的依附者。他們為吸食鴉片而消耗的大量錢財,完全轉嫁到勞動人民身上,使本已十分沉重的封建剝削更加沉重。尤為嚴重的是,煙毒泛濫造成大量白銀外流,引起銀貴錢賤,又直接威脅到勞動人民的生活。有些地區過去的銀錢比價,白銀一兩換銅錢1000文左右,道光十年(1830)漲到1300多文,道光十六年(1838)竟漲到1600多文。同一時期內工農業產品的價格並沒有變動。農民和手工業者僅有的少量產品零星出售,隻能換回銅錢。他們在繳納各種捐稅時卻要折合成銀兩,從前交錢1000文可以抵銀一兩,而現在卻要交1600多文。白銀外流愈多,勞動人民生活愈益惡化。同時,鴉片泛濫也造成了清王朝的嚴重危機。白銀外流,造成本已十分困難的財政更加困難;本已十分腐朽的清王朝,經此黑色毒霧的腐蝕,貪風更盛,吏治更壞;兵丁吸食鴉片,使軍隊失去戰鬥力。總之,煙毒泛濫已造成深刻的民族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