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二十年代美國的國內國際關係(2 / 2)

1928年3月27日,紐約證券交易所內買進拋出數額巨大,參加交易者有賺有虧。這是華爾街有史以來非同尋常的日子。股票行情自動顯示器隨著瘋狂的買進拋出不時發出陣陣的響聲,轉手股票多達4790270份。這是一個股票交易數額驚人、為了美元而瘋狂搏鬥的日子。甚至在隻有10分鍾的時間裏,價格的漲落造成的主要證券價值之差高達數百萬美元。

1928年5月15日,華爾街股票價格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之下迅速地下跌,成交額之大是華爾街股票市場上前所未有的。到昨天收盤為止,成交總數為4820840股,其中多半是在最後兩小時易手的,許多最有活力的股票在拋出浪潮得以控製之前就已下跌5至40多點。

1929年10月24日,紐約證券市場發生第一次猛跌,拉開了全球性經濟危機的序幕。這次危機的規模、範圍、影響及後果,大大超過了曆史上任何一次經濟危機。隨著紐約股票價格的一路狂跌,很快造成了美國大量工業企業和農場的破產,商業貿易呈現崩潰之勢。以汽車工業為例,美為1929年8月的汽車產量為44萬,但1到10月就降為31.9萬輛,11月進而降至16.9萬輛,至年終已跌至10萬輛以下。在短短的4個月內,美國的汽車產量下降約80%。在工業危機不斷擴大的同時,農業危機也日趨嚴重,1929年9~12月間,美國的小麥價格平均下跌了4美分左右,下跌幅度在80%以上。進口方麵下降速度也十分驚人。1929年9月進口總值3.96億美元,到12月下降到3.07億美元,下跌了約20%。

“100美元可以買下這輛車。在股市上喪失一切,急需現鈔。”這是紐約金融危機帶來的結果。當危機到來時,美國總統胡佛完全沒有思想準備。他否認危機的嚴重性,繼續奉行傳統的經濟學理論,確信自行調節市場和自由放任的政策足以使美國走出危機的泥潭。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胡佛盼望的經濟好轉形勢不僅沒有到來,反而危機越來越嚴重,致使人民群眾的不滿情緒蔓延。在這種情況下,胡佛政府雖然采取了局部的反危機措施,但收效不大,形勢仍然不斷惡化。

經濟危機發展到一定程度往往會觸發政治危機。從1931年春起,美國的進步組織多次舉行了向各州首府施加壓力的饑餓進軍。胡佛政府所麵臨的一次最嚴重的政治危機,是1932年5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業退伍軍人向華盛頓的進軍。這次進軍最初是由俄勒岡州波德倫市的200名失業退伍軍人發起的,在他們橫貫大陸遊行到華盛頓向國會請願的進程中,受到了成千上萬美國平民的熱烈歡迎。到6月,已有2萬多名退伍軍人湧進了華盛頓。他們要求國會立即償付退伍軍人福利金。

1932年7月28日,胡佛總統下令陸軍參謀長麥克阿瑟及其助手艾森豪威爾指揮騎兵隊和坦克隊、機槍隊、步兵衝散了退伍軍人攆出了華盛頓。但是,全國此起彼伏的反饑餓鬥爭並未因此而平息,相反越演越烈。工農運動此起彼伏,給美國的政局帶來極大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