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鄭和(約1371~約1433),雲南人,原姓馬,小名三保,世稱“三保太監”,也稱作“三寶太監”。太祖洪武年間,他入宮成為宦官,開始是在燕王朱棣的府邸裏侍奉,後來跟隨燕王起兵,出入戰陣,多建奇功,提拔為太監,深得信任。燕王登基後,賜姓“鄭”。
成祖通過“靖難之役”奪得帝位之後,懷疑惠帝逃亡海外,想探知他的行蹤,並且要炫耀大明王朝的威力於國外,便於永樂三年(1405)六月命鄭和及宦官王景弘等人前往西洋為互通使臣。自永樂三年至宣宗宣德八年(1433)的二十八年間,鄭和先後七次率遠洋船隊,經過占城、爪哇、真臘、舊港、暹羅、古裏、滿剌加、渤泥、蘇門答剌、阿魯、柯枝、大葛蘭、小葛蘭、西洋瑣裏、瑣裏、加異勒、阿撥把丹、南巫裏、甘把裏、錫蘭山、喃渤利、彭亨、急蘭丹、忽魯謨斯、比剌、溜山、孫剌、木骨都束、麻林、剌撒、祖法兒、沙裏灣泥、竹步、榜葛剌、天方、黎伐、那孤兒等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航海史上的盛舉。自鄭和以後,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人,沒有一個不盛讚鄭和而向外國誇耀的。自宣宗以後,遠方國家也常派使者來,但總不如永樂時代。
世間流傳的三保太監下西洋,是明代初年的一件盛事。鄭和死後,南洋各國百姓崇奉他為神,立廟祭祀,香火不衰。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詳情如何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成祖永樂三年六月到五年九月。
永樂三年(1405)六月,鄭和與宦官王景弘奉成祖之命出使西洋。他們率領一支龐大的船隊,其中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的大船就有六十二艘,載有將士二萬七千八百餘人和大量的金帛財物。船隊從劉家河(今江蘇太倉瀏河)出海,先到福建,又從福建五虎門(今閩江口長樂港)揚帆起航。首站到達占城,先後又到了爪哇、蘇門答剌等國,宣布成祖的詔書,賞賜當地的君主酋長,如果不臣服,就兼用武力。永樂五年九月,鄭和等人回國,各國使臣隨鄭和前來朝見的很多。成祖很高興,給他們加賜爵位俸祿不等。這次回來,鄭和還獻上了俘獲的舊港(即三佛齊國,今印度尼西亞)酋長陳祖義。陳祖義原是廣東潮州(今廣東潮州)人,因為犯了罪在太祖洪武年間合家逃到舊港,投渤林邦國王麻那者巫裏手下為將。國王死後,就糾集一幫海盜,自封為酋長,稱霸海上,劫掠過往的商人旅客,妨礙海路暢通。鄭和派人招撫曉諭,他假裝投降,暗裏卻在謀劃搶劫。鄭和看破了他的陰謀,打敗這幫海盜,活捉陳祖義,押解帶回,成祖下令在京城集市上斬首示眾。
鄭和第二次下西洋的詳情如何
鄭和第二次下西洋是在成祖永樂六年(1408)九月至九年六月,路徑與第一次大致相同。
鄭和率船隊到錫蘭山的時候,國王亞烈苦柰兒拿出了許多禮物貢獻給明朝皇帝。表示兩國修好。但當他看見鄭和船隊裝載了大量金銀,起了貪心,就假意請鄭和到他的宮殿。盛宴招待之後,他向鄭和索取金幣,並暗地裏派兵去劫奪鄭和的船隊。鄭和沉著冷靜,了解到錫蘭山的大部分兵力已被派去攻打船隊,都城空虛,就率領部下兩千多將士,出其不意地攻下了錫蘭山的都城,活捉了亞烈苦柰兒及其妻子官屬。領兵打劫船隊的敵將聽說明軍攻打都城,趕忙下令撤兵回救。鄭和率領明軍乘勝殺了個回馬槍,打得他們潰不成軍,隻得向明軍投降。鄭和當場釋放了投降的將士卒,隻把亞烈苦柰兒和幾個重要官屬扣留在船上,繼續率船隊訪問其他地區。永樂九年(1411)六月,鄭和返國,向朝廷獻上俘虜。成祖赦免了亞烈苦柰兒等人,釋放回國。那時候,交恥(今越南)已經被明軍攻占,成為明朝的地方政府。西洋各國都非常震驚害怕,前來朝見進貢的越來越多。
鄭和第三次下西洋的詳情如何
永樂十年(1412)十一月,成祖又一次命鄭和等人率船隊出使西洋,十三年七月返回。
這一次,鄭和等人到達蘇門答剌的時候,遇上了麻煩。原來,蘇門答剌的西麵有個那孤兒國,在明永樂六年(1408),那孤兒國和蘇門答剌打了一仗,蘇門答剌國王中箭身亡。那時,王子年齡尚小,不能替父王報仇。王後複仇心切,就向全國宣告:誰能領兵打敗那孤兒國,替先王報仇,我就嫁給他,並請他當國王。一個漁夫自告奮勇,領兵打敗了那孤兒國,殺死國王。於是,漁夫娶了王後,當上蘇門答剌的國王。老國王的兒子長大後很不甘心,就培植了一批勇士,尋找機會殺死漁夫,登上王位。鄭和到達蘇門答剌後,給新國王贈送了許多禮品。漁夫有個兒子叫蘇幹剌,要替父親報仇,帶兵攻打蘇門答剌,企圖爭奪王位,反被新國王打敗了。他隻得逃到一個叫鄰山的地方,自立一寨。當他聽說鄭和給蘇門答剌新國王贈送了許多禮物,卻沒有送禮給自己,又忌又恨,就帶領幾萬兵眾,襲擊鄭和的船隊。鄭和指揮將士還擊,把蘇幹剌的兵眾打得大敗,乘勝追擊到一個叫喃渤利的地方,活捉了蘇幹刺及其妻子、兒子。十三年,鄭和返國,成祖下令斬殺了蘇幹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