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六年(1572),穆宗得病去世,遺命由太子朱翊鈞即位,高拱、張居正及高儀三人輔政。
為什麼說明神宗是一個懶惰的皇帝
明神宗朱翊鈞(1563~1620)是穆宗的第三個兒子,於穆宗隆慶六年(1572)即位,年號萬曆。他在位的前期,尚能勵精圖治,可到了後來,由勤變懶,長期晏居深宮,不親郊廟,不見朝臣,大臣的奏疏常是“留中”不發,經筵盡廢。
從神宗萬曆十一年(1583)開始,神宗就以“病”為借口,不親郊廟,不見朝臣,怠於政務的現象越來越嚴重,至四十六年,不上朝已近三十年。甚至發生了緊急軍情也無動於衷,如二十四年四月,大學士趙誌皋因抗倭援朝之役事屬重大,提出麵見神宗,商議有關事宜,神宗以身體不好,多日服藥需要靜養為借口而拒絕了。
神宗既不見朝臣,也不及時處理大臣呈上的奏疏。萬曆十六年(1588),有大臣上疏批評神宗唯好酒色財貨,神宗暴跳如雷,惱怒不止,從此把奏章“留中”不發。
神宗還廢除了經筵日講,自萬曆十四年(1586)開始借口有病而停止經筵日講之後,一直對此事不感興趣,多次傳免,後來幹脆以進呈講稿的辦法來代替君臣當麵講習,永久停止了經筵日講。
神宗長期晏居深宮,萬事不理,官員的任免處於半停頓狀態,在職的官員不能正常升遷,空缺的職位不能及時補充。早在萬曆三十年(1602),南北兩京已缺尚書三人,侍郎十人,科道官九十四人;全國缺巡撫三人,布政鹽司六十六人,知府二十五人,“曹署皆空”。而且自萬曆三十七年起,又有不少大臣紛紛封印出城,拜疏自去,許多行政機構陷於癱瘓狀態。而在朝廷內部,大臣們又分立門戶,結黨紛爭,神宗對此不聞不問。
神宗貪圖逸樂,幾十年晏居深宮,不理朝政,所以說是一個懶惰的皇帝。
明光宗為什麼隻做了一個月的皇帝
光宗朱常洛(1585~1620)是神宗的長子,於萬曆四十八年(1620)即位,年號泰昌。
光宗即位後,著手改變神宗時的弊政,下詔停止征收礦稅,用內庫中的銀子給士兵發餉銀,又起用神宗時因直言進諫而被罷職的大臣,使朝政向清明的方向發展。但他素來身體羸弱,當太子時,因為不被喜愛,物質待遇非常淡薄。即位之後,日理萬機,精神勞瘁,身體狀況更差。隨後,又因身處順境,就不再自我克製,貪戀女色。鄭貴妃送給他八名美女以討取歡心,光宗不顧身體虛弱,竟一夜連幸數女,導致“病體”“大劇”。禦醫崔文升(原來是鄭貴妃宮中的內侍)給他吃大黃藥,加重了病情,一夜下泄達幾十次。在光宗的病情沒有好轉的情況下,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紅丸藥,光宗吃過兩丸後就病逝了。光宗從即位到去世,時間隻有短短一個月,而此後,對光宗致死的原因,在朝廷官員之間有過長期的爭論,成為有名的“紅丸案”。
明熹宗朱由校是如何即位的
明光宗朱常洛臨死前,遺命由長子朱由校(1605~1627)即位。但光宗的寵妃李選侍為了實現個人的目的而百般阻撓,使得熹宗的即位過程充滿了鬥爭。
李選侍是鄭貴妃送給光宗的美女之一,最受寵愛,朱由校和弟弟朱由檢(即後來的毅宗)都曾由她撫養。她為人恃寵驕橫,早在萬曆年間,就欺淩朱由校的生母王氏而使她含憤死去。光宗死前,曾口諭冊封李選侍為皇貴妃,李氏不滿足,要朱由校出麵為她求取皇後的封號,但沒有成功。光宗死後,她仍住在皇帝所居的乾清宮不肯離開,把朱由校藏在宮內,不讓他見朝臣,欲挾持他以自重。朝中大臣懷疑她要垂簾聽政,於是楊漣、左光鬥、劉一燝等人謀劃使朱由校擺脫她的控製,盡快即皇帝位。
光宗泰昌元年(1620)九月一日,楊漣等人一起來到乾清宮門前,守門宦官手持木棒不讓進入。經過楊漣的厲聲責問,這才得以進宮。他們對死去的光宗行過入臨禮後,劉一燝詰問旁邊的宦官們:“皇長子應該在靈柩前即位,現在卻不在,是什麼緣故?”宦官們都支支吾吾不敢回答,宦官王安偷偷告訴說是被李選侍藏在本宮暖閣內不能出來。接著,王安進去騙李選侍說是讓朱由校出去一會兒就回來,李選侍答應了。王安帶著朱由校走到宮門時,數名宦官又追上來,拉著朱由校的衣服讓他回去,楊漣將他們斥退。大臣們簇擁著朱由校到了至文殿,舉行“即東宮位”的典禮。這時,李選侍仍然想逼迫朱由校回乾清宮,楊漣等人為朱由校分析了形勢,把他暫時安置在慈寧宮,議定當月六日正式即皇帝位。
為了使朱由校正式即位時能住進皇帝所居的乾清宮,也為了使李選侍徹底喪失幹政的可能性,左光鬥等人積極活動,逼迫李選侍搬出乾清官,移居其他宮室。九月六日,朱由校正式即皇帝位,是為熹宗,年號天啟。自光宗死到朱由校即位,共經曆了六天。
信王朱由檢早年的生活狀況如何
朱由檢(1610~1644)(即後來的毅宗)是光宗朱常洛的第五個兒子,生於神宗萬曆三十八年(1610),其生母早逝,先後由朱常洛的嬪妃西李和東李撫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