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的生母劉選侍為人忠厚賢惠,但並不受寵,生下他之後也沒能母憑子貴,朱由檢五歲多時,她鬱鬱而死,被光宗草草葬在西山。朱由檢年幼喪母,思念不已,但又不敢聲張,他當時住在勖勤宮,曾悄悄向宦官詢問:“西山有申懿王的墳墓嗎?”得到肯定的回答後,便又加問了一句:“申懿王墳旁有劉娘娘的墳墓嗎?”還曾秘密付錢給宦官,讓他前往西山焚紙祭奠。即位後,尊其母為“孝純恭懿淑穆莊靜昆天毓聖皇太後”,把她從西山遷葬慶陵,與光宗合葬。又命人根據宮女的回憶給生母畫了像,將其懸掛於乾清官裏,朝夕供奉仰視。生母的早逝,對他早期的心理影響很大。
生母死後不久,朱由檢改由李選侍(西李康妃)撫養,李選侍生下皇女(皇八妹)之後,又改由另一位李選侍(東李莊妃)撫養。東李寬厚仁慈,對朱由檢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母愛。熹宗即位後,封朱由檢為信王,恩遇甚厚。當時熹宗寵信太監魏忠賢和乳母客氏,二人在宮內的勢力如日中天,宮中嬪妃多有被他們折磨威逼至死的。朱由檢的養母李選侍為人正直,不願同魏、客同流合汙,因而招來嫉恨,被百般刁難,受盡委屈,積鬱成疾而死。養母的死,對朱由檢的打擊很大,魏、客的一手遮天,也引起了他的警覺,後來受遺命入宮即位時,不吃宮中一口飯,不喝宮中一口水,晚上睡覺也不敢熄燭。
宮中的複雜鬥爭,使朱由檢早早地成熟起來,早年的這些經曆對他即位之後的影響很大。
勤奮為政的明毅宗為什麼成了亡國之君
熹宗天啟七年(1627),朱由檢受遺命即皇帝位,年號崇禎,是為毅宗。
麵對危機四伏的政局,毅宗殷殷求治,很想有所作為。即位之初就除掉了大宦官魏忠賢,又大刀闊斧地清除閹黨,削弱宦官的勢力。還平反冤獄,起複熹宗年間被罷免的官員。全麵考核官員,禁朋黨,力戒廷臣交結宦官。整飭邊政,以袁崇煥為兵部尚書,賜尚方劍,托付其收複全遼重任。在他的努力下,朝政為之一新,朝野士民刮目相看,稱他為“明主”。
但毅宗即位時明王朝已是窮途末路,矛盾叢集、積弊深重。朝內黨爭愈演愈烈,國家財政走向崩潰邊緣,土地的高度集中使百姓陷入赤貧困境,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在外,東北的滿族勢力日漸強大,嚴重威脅著明王朝的安全。這一切決定了政局在短時間內無法得到根本好轉,但毅宗急於求成,又急躁多疑,因此在朝政中屢鑄大錯。因對外廷大臣不滿,在清除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後,又重用另一批宦官。給予宦官行使監軍和提督京營大權。大批宦官被派往地方重鎮,淩駕於地方督撫之上,權力日益膨脹。在與後金戰爭的緊要關頭,中後金反間計,冤殺袁崇煥,使遼東防衛幾近崩潰。無奈中,毅宗不斷反省,四下罪己詔,減膳撤樂,又在宮中設壇,祈求上天降福消災。在對天帝及各類神仙失望之餘,還曾一度對天主教產生興趣,召外國傳教士入宮講解教義。但這些已經無力回天,崇禎十七年(1644),明軍在與農民起義軍和清軍的戰鬥中,屢戰屢敗。三月十九日淩晨,北京內城被李自成起義軍攻陷,毅宗自縊於煤山(今景山)壽皇亭。明朝滅亡。
明毅宗自殺時的詳情如何
明毅宗崇禎十七年(1644),明王朝麵臨滅頂之災。這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今陝西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對北京發起最後總攻。三月十七日,農民軍開始圍攻北京。十八日夜間,農民軍進攻西直、平則、德勝諸門,宦官曹化淳打開彰義門,農民軍一擁而入。有宦官勸毅宗投降,被毅宗一劍殺死。他派人把周皇後和袁妃叫來,哭著對周皇後說:“大勢去矣”。周皇後說:“我服侍陛下十八年,你從來不聽我一句話,至有今日”,抱著太子和兩個孩子痛哭不已,然後讓他們出宮各自逃命。為了不讓愛妃落人敵手,毅宗讓周皇後自殺,又揮劍將袁妃砍死。長平公主在一旁痛哭不已,毅宗悲歎道:“你為何生在我家!”一劍砍去,公主揮臂遮擋,被砍斷右臂,昏倒在地,接著又殺了幼女昭仁公主和幾個嬪妃。但毅宗的求生欲望卻強烈起來,換上便服,準備出城。他混在宦官中到了朝陽門,假言王太監奉命出城,但守門的人讓天亮時驗明再出。宦官奪門不成,到負責城守的戚國公朱純臣家,但其家人說他赴宴未歸。又趕到安定門,但門閘沉重,怎麼也打不開。外逃不成,毅宗隻好又回到宮中。
十九日早晨,北京內城被攻陷。毅宗得知後,親自在前殿鳴鍾召集百官,卻無一人前來。他見大勢已去,就和宦官王承恩到了紫禁城後的煤山壽皇亭。這裏曾是他檢閱內操之處,可如今卻成了他去麵見列祖列宗的地方。毅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麵,脫下龍袍,在衣襟上留下了“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的話,然後與王承恩相對而縊。
兩天之後,毅宗的屍身才被人發現,大順政權派人將他與周皇後草草葬人昌平縣(今北京昌平)田貴妃的墓穴之中。南明弘光年間諡思宗烈皇帝,廟號思宗,後改為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