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征討定西(今甘肅定西),回軍途中去世。
耿炳文是老將為什麼晚年不保其英名
耿炳文(1334~1403),濠州(今安徽鳳陽)人,跟隨太祖創業多年,立下了赫赫戰功。到洪武末年時,曾跟隨太祖一起創業的絕大多數功臣中隻有耿炳文和郭英兩人還在世,因此,耿炳文很受朝廷倚重。
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起兵。惠帝任耿炳文為大將軍率軍攻打。當時耿炳文的兵力號稱三十萬,但真正參戰的卻隻有十三萬。後來耿炳文的部將張保投降了燕王,把耿炳文軍的實際情況都詳細地告訴了燕王。燕王便放張保返回,讓他四處宣揚燕軍的氣勢,並稱燕軍即將要攻打過來。耿炳文信以為真,便率軍準備遷移,誰知途中便遭到燕軍的埋伏,耿炳文不得不率殘留軍隊又逃回城池,堅守不出。燕王知道耿炳文是老將,一時無法攻下,因此圍了三天就解圍回去了。
未曾想,惠帝一聽說耿炳文失敗的消息,便聽從了黃子澄的推薦派李景隆取代耿炳文擔任大將軍。耿炳文返回後,李景隆便代他出兵,結果,由於李景隆其實不懂策略戰術,最終全軍覆沒。於是燕王稱帝。
燕王稱帝的第二年(1404),刑部尚書鄭賜、都禦史陳瑛彈劾耿炳文,說他的衣服和器皿中有龍鳳的圖飾,玉帶也是紅色皮帶,屬大逆不道行為。耿炳文知道自己被彈劾後,心裏非常恐懼,就自殺謝罪了。
耿炳文自從追隨太祖,便立下了汗馬功勞,一直深為朝廷所倚重,隻可惜到老時有了二心,最終以自殺了結一生,未能保住自己前半生的英名。
郭英建立了哪些功勳
郭英(1335~1406)是郭興的弟弟。十八歲就跟隨太祖創業,備受太祖信任。在跟隨太祖征討陳友諒等戰鬥中,他都參戰有功。
以後郭英又攻打嶽州(今湖南嶽陽),擊敗了敵援軍,返軍途中攻克了廬州(今安徽合肥)、襄陽(今湖北襄樊),授予曉騎衛千戶一職。攻克淮安(今江蘇淮安)、濠州(今安徽鳳陽及其周圍)、安豐(今安徽壽縣附近)後,郭英升為指揮僉事;又跟從徐達平定中原,跟從常遇春攻打太原,打下了興州(今山西興縣)、大同(今山西大同),奪取了西安、鳳翔(今陝西鳳翔),鞏昌(今甘肅隴西)、慶陽(今甘肅慶陽),攻克了定西(今甘肅定西縣)等,升為河南指揮使。
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郭英跟隨傅友德征伐雲南,與陳桓、胡海分道進軍攻打赤水河路。當時接連幾天都在下雨,河水暴漲,於是郭英就命人砍木造船,趁黑夜悄悄渡河到達敵營,敵兵防不勝防,嚇得四處逃散,因此得以平定各山寨。十六年,跟從傅友德平定了蒙化(今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部)、鄧川(今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奪取北勝(今雲南永勝)、麗江(今雲南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前後斬首一萬三千多人,收繳精良盔甲數萬,戰船一千多艘。十七年,評論平定雲南的功勞時,被封為武定侯,授予可以世代享受特權的鐵券。
洪武十八年(1385),加封靖海將軍,鎮守遼東。二十二年,跟從馮勝攻金山(今內蒙古哲裏木盟東境西遼河南岸),使得納哈出投降,晉升為征虜右副將軍。
洪武三十年(1397),輔佐耿炳文到陝西守備邊境,平定了敵寇高福興。
華雲龍有什麼英名傳世
華雲龍(1332~1374),定遠(今安徽定遠)人。太祖起兵時歸順,跟隨太祖征戰各地,立下了汗馬功勞。
龍江之戰時,他埋伏在石灰山。雙方交戰激烈,死傷無數,人馬疲憊時,華雲龍跳上戰馬,大呼一聲,直搗敵人軍陣核心,他所率領的將士備受鼓舞,於是大敗陳友諒軍,乘勝收複了太平(今安徽當塗)。
又跟從太祖攻下了九江(今江西九江)、南昌(今江西南昌)、瑞州(今江西高安)、臨江(今江西清江)、吉安(今江西吉安)等地。跟從徐達攻取高郵(今江蘇高郵),攻克淮安(今江蘇淮安)。跟從大軍北伐,進軍攻下了山東郡縣,與徐達在通州(今北京通州)會師後,又進軍攻克了元都,升為大都督府僉事,總管六衛所士兵留守兼北平行省參知政事。一年之後,又攻下了雲州(今屬河北),晉升為都督同知,並兼任燕王朱棣的左相。
後來,他到雲州巡視,在牙頭(今屬河北)襲擊了元將僧家奴的軍營,俘虜了僧家奴及他的所有部眾;又到上都(今河北開平)大石崖攻克了劉學士的各個寨子,剩下的元朝殘兵都逃到了漠北,不再敢侵犯內地,從此華雲龍威名大震。
朱亮祖是功臣為什麼卻被鞭笞而死
朱亮祖(?~1380),六安(今安徽六安)人。他曾跟從太祖奪下了南昌、九江、武昌等地,又同胡深會師,攻取了桐廬(今浙江桐廬),圍攻了餘杭(今浙江臨安東北);輔佐李文忠鎮守杭州,後又率軍討伐方國瑛和方明善。方國瑛和方明善所到之處,朱亮祖都一一攻下,最終他們兩人被逼得走投無路,隻得到朱亮祖軍營前去投降。太祖洪武元年(1368),朱亮祖又輔佐廖永忠攻取了廣東,接著又攻取了廣西,攻克了梧州(今廣西梧州),平定了潯(今廣西桂平)、貴(今廣西貴縣)諸郡;又與楊璟會師攻克了靖江(今江蘇靖江);同廖永忠攻克了南寧(今廣西南寧)、象州(今廣西象州),為太祖立下了赫赫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