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大明王朝全麵解讀(2)(3 / 3)

第二天進見也先時,楊善便責問說:“太上皇在位時期,我們給太師您的黃金錢幣從沒有斷絕,太師您為什麼要背棄盟約呢?”也先說:“你們削減了我的馬價,給我的布帛也多被剪斷,前前後後派去的使者很多都沒有回來,而且還減少了賜給我方使者的禮物,這是為什麼?”楊善回答:“太師您送來的馬年年增多,價格難以維持,而我們又不忍心拒絕,所以隻能稍微減少一點;布帛被剪斷,是翻譯官幹的,事情敗露後,已經被殺掉了。就是太師您上貢的馬也有優有劣,貂裘有好有壞,這難道也是太師您的意思嗎?您派遣的使者好多人之所以不回去,隻是因為他們或是做了強盜,或是觸犯了法律,擔心回來後被懲處,因此逃跑了;前來進貢的使者接受賜宴時,往往虛報人數,我們減少的隻是虛報的人數,隻要本人到了就一定有禮物。上天有好生之德,您兩次進犯,雙方死傷無數,如果現在送還太上皇,我們和好如初,這不是兩全其美的事情嗎?”也先說:“可詔書上並沒有說要奉迎太上皇啊!而且你們為什麼不帶著重金來換?”楊善胸有成竹地說:“這就是想成全太師您的名聲啊!如果寫在詔書上,這就是說太師您是迫於朝廷之命而非出自真心;如果拿著財物來,人們就會說太師您送還太上皇隻是貪圖那一點點的錢財,如今您主動提出送還太上皇,百姓就會稱讚您是個仁義之人,必定會名垂史冊、稱頌萬世的。”也先聽後連連點頭。最終答應楊善陪太上皇回京。

回京後,舉朝上下都極力稱讚楊善,認為他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代宗對他的賞賜卻很少,因為在楊善帶給也先的詔書上並沒有寫著要奉迎太上皇的話,因此,楊善陪著太上皇歸朝,代宗認為這並不是當初派遣出使的旨意,所以對他的賞賜很少。

石亨為什麼支持明英宗複辟

石亨(?~1460),渭南(今陝西渭南)人,善於騎馬射箭,能用大刀,每次作戰總能擊敗敵人。

英宗正統元年(1436),石亨因斬敵眾多,累計功勞,升任為指揮僉事。十四年,石亨巡視塞外時遇到兀良哈的部眾,大敗敵寇,升任為都督同知。那個時候,邊將中有智有勇的首推楊洪,其次就是石亨。石亨雖然是副將,但朝中非常倚重他。

北京保衛戰中,石亨采用於謙的計策,設伏兵誘擊,殺死很多敵軍,繼而在西直門外將敵軍打退。論功勞,石亨最大,升為侯爵。代宗景泰元年(1450)給予可以世代享受特權的鐵券。

景泰八年(1457),代宗將要祭祀天地,疾病發作不能舉行典禮,召石亨代替。石亨受命來到床前,看見代宗病得厲害,便起了異心,聯合曹吉祥、徐有貞等人密謀擁立英宗複辟,希望立下千秋功勳,以邀功受賞。八年正月十七日,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等人乘代宗病重之際發動政變,擁立英宗複辟,史稱“奪門之變”或“南宮複辟”。石亨因擁立有功,受到英宗的重用和賞賜,由武清侯升為忠國公。

郭登在鞏固邊防方麵有什麼作為

郭登(?~1472),字符登,郭英的孫子,博聞強誌,擅長議論,喜歡談論兵法。

英宗正統年間,郭登跟從王驥征討麓川(今雲南瑞麗),立下戰功,提拔為錦衣衛指揮僉事,又跟從沐斌征討騰衝(今雲南騰衝),升任代理都指揮僉事。

正統十四年(1449),他在跟隨英宗北征的戰爭過程中,不僅英勇奮戰,還積極修整城牆,修繕兵器,撫恤士兵,吊問死者家屬,慰問受傷的戰士,並親自為他們包紮傷口。

代宗景泰元年(1450)春,郭登偵察得知蒙古瓦剌從順聖川(今河北陽原)侵入並在沙窩(今河北沙窩)安營紮寨,便率兵追蹤。在行進途中,探子報告說敵軍差不多有一萬人,而郭登隻率領了八百人,敵眾我寡,將士們麵露懼色,紛紛請求撤回。郭登大聲嗬斥道:“我們一心想著退避,如果走到半路正當疲倦時敵軍追來,各位還能保全麼?”說到這裏,拔出劍來插在地上說:“凡是說退回的立即斬首!”軍心才穩定下來。郭登隨後領軍前進,迅速逼近敵營。敵軍發現後倉促迎戰,郭登連發兩箭,射死敵人兩個頭目,明軍聲勢大震。郭登一馬當先,乘勢又斬殺敵軍頭目一人,這時官兵們無不奮勇殺敵。敵軍措手不及,慌亂中無法準確判斷明軍實力,瞬時潰散。明軍自在“土木之變”中大敗後,邊防將領無人敢與瓦剌交戰,而郭登的這次大捷則給了將士們莫大的鼓舞,士氣為之一振。朝廷得到捷報,封他為定襄伯。

四月,敵軍數千騎又蜂擁而至,郭登出城迎戰。他早先已經在城內埋伏好了士兵,在迎戰時假裝戰敗,將敵人誘入城內,大敗敵軍。又預測到敵人很可能會再次侵犯,便讓兵士拿著毒酒、豬羊、紙錢等偽裝成祭墳的人,讓他們一看見敵人就立即丟下食物逃跑。結果那些敵人看到食物後,爭相搶奪,最終因一時貪嘴而命喪黃泉。

郭登智勇雙全,帶兵也紀律嚴明,作戰料敵如神,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維護了邊塞的安定。

楊銳在平定朱宸濠叛亂中立有什麼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