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大明王朝全麵解讀(5)(1 / 3)

當時,嚴嵩專權已久,朝廷正直之臣如王宗茂、趙錦等人上疏彈劾都遭迫害。因此,朝中人人自危,沒有敢再進言的了。但是鄒應龍深知嚴嵩之所以恣意妄為是因為受到世宗的寵信,而如今世宗已不像當初那樣聽信於嚴嵩,更何況嚴嵩之子嚴世蕃貪婪成性,作惡多端,世宗對他已經產生厭惡之感。於是,鄒應龍就想先從嚴世蕃下手,推倒他後,順藤摸瓜,嚴嵩的日子也就不多了。

鄒應龍上疏彈劾嚴世蕃的種種罪狀,將他憑借嚴嵩的權勢而做下的違法亂紀之事一一列舉出來,並將他在母親喪期仍行淫亂之事一並奏上。世宗本來就對嚴世蕃居喪淫縱之事有所耳聞,內心厭惡,還曾密問過一個占卜方士有關身邊輔臣賢良之事,方士告誡說嚴嵩父子為弄權之臣,因此在心裏已經開始疏遠嚴嵩。正巧鄒應龍的奏章呈入,世宗順勢將嚴世蕃關進欽犯監獄,勒令嚴嵩退休,並提拔鄒應龍為通政司參議。

就這樣,專權長達二十餘年的嚴嵩終於被推翻。不久,嚴世蕃被誅殺,嚴嵩病死。

俞大猷在抗倭方麵有什麼貢獻

從明朝初年起,倭寇不斷騷擾我國東南沿海。嘉靖時,倭寇為患更加嚴重,沿海百姓苦不堪言。為了維護沿海安寧,在嘉靖年間湧現出一大批愛國抗倭將領,俞大猷、戚繼光等人就是他們中的傑出代表。

俞大猷(1504~1580),字誌輔,晉江(今福建晉江)人,從小喜歡讀書,尤其喜歡讀《易》。他先後跟隨王宣、趙本學等人學《易》,將易學與兵法相結合,體會兩者的相通之處。他還跟隨李良欽學習劍法,很有長進。雖然俞家家中貧寒,但俞大猷誌向高遠,從不被生活的貧乏所困擾。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他考中武會試,派赴金門上任,從此開始了抗倭救民的戎旅生涯。

起初,俞大猷官小言微,很多很好的建議都不被采用。直到嘉靖二十八年,他接連平定安南、海南兩處叛亂,共計斬殺賊寇六千餘人,這才聲名鵲起。

嘉靖三十一年,倭寇大肆擾亂浙東,朝廷以俞大猷有威名,命其率兵討伐倭寇,俞大猷一到,便以風卷殘雲之勢將倭寇驅逐出邊境。然而浙東之地,向來是倭寇為患最為頻繁之處,就在俞大猷剛剛將一夥倭寇擊退之時,又有一夥新的倭寇乘三十餘艘戰船突然進犯,賊寇分兵兩路,一路向北掠奪滸墅,一路向南掠奪橫塘,一直蔓延到常熟、江陰、無錫境內,出入太湖。俞大猷於是與當地官兵聯合,逐個將賊寇擊敗,然後一路追擊,直搗賊寇老巢,焚毀其八艘巨艦,斬殺俘獲賊寇無數。俞大猷因功升任浙江總兵官,並因其卓越的才幹,被百姓們及朝廷眾臣所稱讚。俞大猷所領導的部隊也被敬稱為“俞家軍”,常常能使倭寇聞名喪膽。後來,俞大猷又先後平定了潮州(今廣東潮安)、河源(今廣東河源)、翁源(今廣東韶關市東南)等多處倭寇作亂。

俞大猷為將有奇才,常常能夠出其不意,先發製人,數次平定倭寇之亂,威名震懾南方,當地居民為他建寺廟祭祀。一代名臣譚綸曾寫信高度評價他說:“節製精明,您不如我。賞罰分明,您不如戚繼光。精悍勇猛,您不如劉顯。然而這些都是小智,而您則是能承擔大事者。”

抗倭名將戚繼光的生平情況如何

戚繼光(1528~1587),字元敬,祖籍河南衛輝(今河南汲縣)。他出身將門,自幼喜讀兵書,勤奮習武,立誌效國。十七歲襲父職任登州衛指揮僉事,改任浙江都司僉事。戚繼光一上任,擺在他麵前的嚴峻問題就是倭寇為患嚴重。然而浙江軍隊常年疏於操練,士兵紀律散漫、懶散不堪,完全沒有作戰能力。戚繼光於是從當地金華、義烏人中挑選傈悍勇猛之士三千,親自教授各種兵器的使用方法和作戰技巧,又根據當地多沼澤湖泊而倭寇又慣於用重箭、長槍作戰的特點,創造了“鴛鴦陣”。這支新軍,經過戚繼光的嚴格訓練,精通戰法,作戰勇猛,軍紀嚴明,在日後的戰鬥中屢戰屢勝,深受百姓的愛戴,被親切地稱作“戚家軍”。

世宗嘉靖四十年(1561),倭寇大肆掠奪桃渚、圻頭,戚繼光帶領“戚家軍”迅速出擊,倭寇聞風喪膽,四處逃竄,“戚家軍”一路追擊,先後九次作戰,大獲全勝,俘獲斬殺一千多人,燒死溺死之人更是不計其數。“戚家軍”首戰告捷。第二年,溫州、福寧、連江、廣東、南澳等地的倭寇相勾結,大舉進犯福州,賊寇實力雄厚,又根據地形在橫嶼結營,形成易守難攻之勢,官軍四處不能得手,不敢輕易進攻,兩軍對峙一年之久。倭寇乘機四處騷擾掠奪,當地百姓苦不堪言。福建各軍無奈,向戚繼光告急求援。戚繼光得命,立即帶領“戚家軍”奔赴福建,一舉拿下橫嶼,倭寇一聽是“戚家軍”來了,又失了大本營,驚恐慌亂,四處逃竄。戚繼光乘勝追擊,逐個擊敗,接連攻克六十餘座賊營,斬殺數千人,福建長期滯留的倭寇幾乎全部被消滅。戚繼光凱旋而歸,百姓們為了紀念他,在平遠台立下記功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