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大明王朝全麵解讀(10)(2 / 3)

永曆政權內部的所謂“五虎”指的是什麼人

永曆黨爭中,逐漸形成由李元胤坐鎮指揮,聯絡東西,把持朝政的政治小集團,其主要成員有左都禦史袁彭年、禮部侍郎劉湘客、吏科給事中丁時魁、工科左給事中金堡、戶科右給事中蒙正發五人,合稱“五虎”。其中袁彭年為“虎頭”,劉湘客為“虎皮”,金堡為“虎牙”,丁時魁為“虎尾”,蒙正發為“虎爪”。五虎以君子自命,實際上則結黨營私,把持朝政,是一群善於鑽營的人物。

袁彭年,公安(今湖北公安)人,晚明著名文學家袁中道之子,崇禎七年(1634)考中進士,曆仕崇禎、弘光、隆武三朝。他為人反複無常,降清後又參與李成棟複明,在永曆朝憑借李成棟父子為靠山,驕狂自大,把持朝政,甚至與永曆帝當麵爭執,語出不遜。後又降清,但未被任用。

劉湘客,富平(今陝西富平)人,隆武時任推官、禦史,永曆時改授翰林院編修、侍讀學士,後改為都察院僉都禦史。桂林(今廣西桂林)失守後,隱居深山,憂鬱而終。

丁時魁,江夏(今湖北武漢)人,崇禎十三年(1640)考中進士,任禮部主事,隆武、永曆時曆任禮科給事中、吏科左給事中、吏科都給事中。桂林失守後降清,被委任為廣西學道。

金堡,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崇禎十三年(1640)考中進士,任臨清州(今山東臨清)知州,隆武時任禮科給事中。在永曆朝廷中任工科左給事中,與留守桂林大學士瞿式耜關係密切。後同袁彭年等結為一黨,攻擊異己不遺餘力。桂林失守後出家為僧,但仍時時出入於清朝達官顯貴之門。

蒙正發,崇陽(今湖北崇陽)人,清軍占領其地,他先後逃到平江(今湖南平江)、長沙,投奔何騰蛟,被授予推官職銜,而充任章曠的參軍。後逃歸家鄉,以古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為借口,娶了一大堆小老婆,合家歡樂之暇舞文弄墨,寫了一本《三湘從事錄》,在南明史籍中頗受重視。

廠衛是什麼性質的機構

為了維護封建統治的穩定,明朝設置了多種特務機構,嚴密監視臣民的言行舉止。廠衛就是明代特務機構的總稱,包括東廠、西廠、內行廠和錦衣衛。成祖永樂十八年(1420),設立東廠。憲宗成化十三年(1477),設立西廠。武宗正德初年(1506),又設立了內行廠。錦衣衛是皇上的親隨衛隊,成立於洪武十五年(1382)。

廠衛可以說是作為明代皇帝在宮外的耳目和爪牙而設立的。二者的職權無多大差別,上自公侯貴戚,下至民間百姓,都是偵察和追捕的對象。但廠的勢力大於衛。錦衣衛負責監視一切官民,廠則偵察官民和錦衣衛;西廠有時還監視東廠,內行廠則監視官民和廠衛,而皇帝直接領導與監督廠衛機關。廠衛都可以不通過司法機構,直接奉詔行事,任意逮捕官民。

廠衛用刑非常殘酷。其中一種是梃杖,名義是皇帝在朝堂上對官員用刑,由司禮監的宦官監刑,校尉行刑,每打五棍換一人,最初打到行刑數滿就停止,後來則直到打死為止。如武宗正德、世宗嘉靖年間的兩次梃杖,受刑官吏達二百八十人,當場打死的就有二十八人。另一種是重達三百斤的立枷,幾天內就會將受刑人壓死。除此之外,還有斷脊、墮指、刺心、“琵琶”等酷刑。明代的廠衛由於要排斥異己,所以就不斷地製造冤獄,使朝野上下人人自危。廠衛人數眾多,僅東廠就有爪牙約十五六萬人,布滿全國。東廠擁有大量的莊田土地,每年可征收很多錢糧,作為修理刑具的費用。

明代的六部地位有什麼變化

六部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個朝廷官署的總稱。明代初年,朝廷曾設置中書省機構和丞相職位。但為了加強皇權,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撤消中書省,廢除丞相製度,提高六部的地位,使六部分權管理朝政,直接向皇帝負責,避免產生丞相專權的局麵。但隨之而來的繁雜政務使朱元璋非常頭疼,便不得不增設春、夏、秋、冬四輔官,以協助他處理政事。但這種製度僅僅實行了一年多就廢除了。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設立殿閣大學士,作為皇帝的直接輔佐。成祖即位以後,閣臣的設立逐漸成為常例,但地位仍較低下,權力遠不及六部尚書。到了仁宗、宣宗的時候,閣臣的地位不斷提高,不僅能草擬政令,而且可以參與商議朝廷的行政、監察、司法、軍務以及對外事務等政治大事。宣宗宣德時期,閣臣又掌握了票擬權,即根據皇帝的旨意草擬聖旨,或對各部門各地方的奏章提出批示答複意見,供皇帝參考並經批紅後予以頒示的權力。這樣,閣臣的參政權進一步增大,甚至可以利用票擬的機會壓製六部。而到了世宗嘉靖時期,閣臣的地位達到頂峰,上朝時的排位班次已在六部的長官尚書之上。神宗萬曆初年,張居正擔任內閣首輔時,六部的權力一度盡歸內閣,處理任何事務都得聽內閣的,似乎成為內閣的部屬。但在張居正之後,內閣的權位又逐漸下降,最終不能發揮作用,六部的地位卻相應地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