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吃的是風險(3)(1 / 2)

沒過幾天,庫官又來找駱秉章談話。既然大人不肯收下這四兩銀子,那還有一個辦法。就是你讓銀號的人都來上繳捐款,每年大約也能收入一萬多兩。

駱秉章還是沒有同意,庫官實在沒有辦法,隻好另想辦法。庫官們找到駱的一個姓李的同鄉當說客。這位李姓同鄉也沒有兜圈子,隻是詢問駱秉章想不想收到見麵禮?如果肯收,各銀號馬上會送上門。

所謂的“見麵禮”,也就是上級官員剛剛到任,下屬官員按照常例前往參拜,大家見個麵,算是認識了。見麵不能空著手,這樣顯得不夠誠意,所以要帶上“見麵禮”,以示尊崇。這種“見麵禮”也叫“贄禮”或“贄見禮”,或是稱“上任禮”或“到任規禮”。州縣官員要向自己的上司送“見麵禮”,衙役在州縣官員剛剛上任時也要送上“見麵禮”。與“上任禮”相對應的是“離任禮”,也稱之為“別禮”,它是在上司升遷、調動離任時送的。第一次參拜上司要送“見麵禮”,平時拜見也要送禮,稱為“門禮”、“門敬”,送的禮銀稱為“門包”。“門包”從字麵上理解是送給守門人等隨從人員的,但是這項費用的享用者,很多時候並不是官員的隨從、家人,而是官員本人。

駱秉章很是好奇,就詢問這份“見麵禮”的數目是多少?為什麼要送自己“見麵禮”?

李同鄉就告訴他,這份“見麵禮”大約有七千兩銀子。一年中的三個重要節日(春節、中秋、端午),每次都要送七千。他們送錢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請您在關鍵時候能夠法外開恩,不要挑他們的刺,堵住他們的生財之道。

駱秉章還是不肯妥協,他認為這是自己的一項工作,而捐款是銀號的一項業務。銀號做好自己的業務,有錢賺就接受捐款業務,沒錢賺就不要隨意接活。駱秉章請自己的同鄉轉告各家銀號,按照規定繳納成色足夠的銀子,自己就不會挑刺,如果以少充多,銀色低潮,自己絕對不會坐視不管的。

李同鄉沒有料到駱秉章會把話說到這個份上,隻好怏怏而歸。緊接著,駱秉章的故交好友紛紛登場來做他的思想工作,都沒有收到效果。

在駱秉章看來,稽查銀庫並不是多麼難辦的差事,對於一名監察官員來說,這件事不是難在辦案上,而是難就執法官員能不能突破權力賦予的灰色章程。這些人希望自己收黑錢,就是想讓自己和他們一起來蹚這趟渾水。隻有水渾了,才好渾水摸魚。作為一名監察官員,一旦遵循了這種遊戲的玩法,不要說辦案,就連自己的身家清白也會搭進去。

駱秉章在銀庫任職,每個月隻收夥食費三十八兩銀子,並且從一年所得的夥食費中,拿出一百兩,給予車夫和跟班,不準他們在銀庫裏索取分文。收銀放銀,嚴密稽查。一時之間,名聲大噪,他的這些做法讓那些庫官們無所適從。為了把住收發兩關,駱秉章用最原始的盯人法,他搬來一把椅子,就坐在天秤對麵,把砝碼查核一遍,不給收銀員任何做手腳的機會。

駱秉章抓住兩大關鍵。一是發放數目最大的,通常是八旗的錢糧。隻要稱銀時查驗清楚,防止多出就行。二是作弊最多的環節是收銀。捐款和崇文門的稅銀,在接收的時候問題是最多的。收銀員常常把六七百兩或四五百兩當作一千兩收進來,導致庫銀虧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