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帶頭大哥的風險值(2)(1 / 3)

我們再來看一看,官員眼中的抗糧“刁民”提出的削減賦稅是不是無理要求。在正常情況下,沒有鄉民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與皇綱國法相抗衡,這不符合他們的利益訴求。對於那些該繳納的皇糧國賦,包括那些不合常理,已經成為陋規慣例的火耗平餘,他們並沒有拒絕。他們提出抗議的,要求減免的,是那些濫加進去的不合理收費。他們沒有奢望官府能夠免稅,而是要求減去另外增加的部分。清朝中後期,全國各地的抗糧風潮也是此起彼伏。

當時的河南學政張之萬在他的奏疏裏就陳述了這一點,他說:“奸民之糾眾,皆謂減價完納,非敢謂抗不完納也。皆謂求減差徭,非敢謂不應差徭也。”被稱為“奸民”的農民們不是不願承擔賦稅,也不是不能忍耐不公平的濫派和浮收,但是請不要把他們往死路上逼。並不是所有人的忍耐都可以沒有底線。當他們退無可退的時候,兔子被逼了還咬人呢?更何況是人。

聯莊會的幾位帶頭大哥劉化鎮、嶽三教等人本來就是以民權代言人的身份成功上位的,他們之所以能夠將鄉紳大戶取而代之,就是因為他們是站在“民”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而聯莊會首領的身份讓他們在這件事上要有所擔當,最起碼不應該退縮。退,就意味著放棄自己已經到手的民間地位,同時背上一個勾結官員、與民爭利的罵名。

正因為如此,當知縣朱光宇嚴詞拒絕了劉化鎮等人要求減免浮收的請願後,聯莊會首領們的胸中怒火被徹底點燃。這些人在與知縣爭執無果後,罵罵咧咧就離開了衙門。可是就在他們跨出縣衙大門的那一瞬間,被衙門口的看門人喊住質問。也許是為了向自己的主子邀寵賣乖,這個衙門裏的小吏與劉化鎮等人就在衙門口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這些鄉民代表本就對官府雇傭的這幫胥吏恨得牙癢癢,這幫人無品無級,就因為披上了權力馬甲才為所欲為。官家製度下的權力運作的每個環節幾乎都離不開這幫人的參與,所謂“地方公事,如凡捕匪、解犯、催征、護餉之類,皆須其力”。按照有的人的說法,胥吏是“為官之爪牙,一日不可無,一事不能少。”因此,他們手上都掌握著官府賦予的或大或小的權力。於是,他們就利用這種權力,敲詐勒索,濫肆搜刮。作為公權力的幫凶,由於他們身份低賤,所以很多時候既不受封建道德的約束,也不受官家體例的束縛。

這個張姓小吏如今見這幫鄉民代表還沒走出衙門口,就開始罵自己的主子。也許是護主心切,就與鄉民對罵起來。其實小吏還真不是多管閑事,畢竟鄉民要求減免的浮收裏也有自己的那一點點分成。他仗著自己是衙門裏的人,與劉化鎮等人爭執不下。鄉民代表在朱光宇那裏憋了一肚子的火,正愁找不到地方發泄,於是一股腦全部宣泄到這個張姓小吏的身上。

在劉化鎮、嶽三教等人的帶領下,他們搗毀了張姓小吏的住宅,還順帶著將一個叫田子昌的胥吏家的房子也給搗毀了。

俗話說,打狗還得看主人的麵。知縣朱光宇聽聞後,極為震怒。他立即會同營訊長官帶兵去捉拿當事人方在潁河北校場展開對峙。劉化鎮等人以為經過這麼一折騰,朱光宇應該見識到他們這些地方鄉民的手段,態度能夠有所緩和。於是鄉民代表再次要求官府能夠減免稅賦,不然後來很嚴重。劉化鎮等人的如意算盤再次落空,在這件事上,知縣朱光宇沒有絲毫的商量餘地。這一次,朱光宇決定讓鄉民們領教領教“健吏”的手段。

劉化鎮等人的怒火又一次燃燒起來,他們再次謾罵著,咆哮著。朱光宇命令兵勇上前捉拿肇事者,如果遇到反抗,就地正法。雙方撕扯一處,聯莊會裏有個叫趙仁的鄉民代表在衝突中被殺死。不管是失手誤殺,還是被故意擊斃,總之在鬧哄哄的現場,有人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