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闖關遊戲(1)(1 / 2)

禹州知縣朱光宇對聯莊會最終走向攻城造反應該是有心理預期的,不然的話,他也不敢在寫給上司的書信裏如此大膽地使用“抗糧造反”一詞。在朱光宇的意識裏,劉化鎮、嶽三教等人肯定會按照自己所預期的那樣一步一步走向“造反”。

其實在鎮壓鄉民這件事上,朱光宇曾經也有過猶豫。畢竟前任知縣程佶是被逼辭職的,前路吉凶未卜,他也吃不準自己是否應該做出妥協和讓步。為此,他還利用扶乩招仙這些民間巫術,祈求冥冥之中有神仙相助,為自己指一條光明大道。

他扶乩後,得到這樣一首詩:“陽翟新祠宇,高陽舊酒徒。回頭郊原望,一片血模糊。”

我們來大致了解一下這首下三濫的詩歌究竟傳達了什麼意思?陽翟是禹州的舊稱。祠宇即祠堂神廟,是供奉賢能聖者的地方。而“祠宇”之“宇”,又正合“朱光宇”之“宇”。高陽舊酒徒,指明末分巡大梁道李乘雲。李乘雲是明末的忠臣良將。李自成攻打禹州城時,李乘雲率部堅守,破城後不屈而死。

朱光宇之所以猶豫不決,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在處理抗糧事件的方式方法上存在著很大的漏洞,搞不好就會陷自己於不利。一旦鄉民真的造反,上麵追究下來,自己作為地方官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他希望通過這種不靠譜的巫術,得到神靈的庇護。朱光宇從扶乩得來的這首詩中獲得利好消息,那就是他將來有可能會因為這件事成為聖賢英烈,進入祠宇受世人供奉。

這首乩詩雖然在文字上禁不起任何推敲,卻正中朱光宇的下懷。四句詩就好像神靈專門為他開出的一劑靈丹妙藥,不但消解了他的精神顧慮,也使他籠罩在一種虛妄的神聖使命感之中,好像自己已經不是逼民造反的惡吏,而是要將精忠報國進行到底的賢臣良將。

在扶乩占卜言論的蠱惑之下,就算聯莊會不造反,朱光宇也要將他們生生逼反。鄉民不造反,又怎麼能夠成全自己的忠烈之名。既然已經走出了第一步,那麼每一步都要走得步步驚心。

正因為如此,朱光宇才會在衝突事件發生後的第一時間上書巡撫,指控聯莊會會眾抗糧造反。他完全是以一種挑釁的姿態來對待那些聯莊會鄉民,激怒對方將其逼反才是目的。一切盡在他的掌握中,這種極具侵略性的挑釁很快就收到了成效。在嶽三教等聯莊會骨幹的強烈要求下,官逼民反的重頭戲如期上演。

朱光宇果然不負自己“健吏”的名號,在這件事上完全擺出一副鐵血酷吏的嘴臉。唯恐天下不亂,使自己無法成就一番功名。朱光宇內心深處的邪惡讓這場戲從最初的荒誕走向最終的慘烈,他急於想用一場戰爭將自己推向政治生命推向巔峰。圍城之戰打響後,朱光宇的表現完全夠得上“健吏”二字。當時河南巡撫派遣的增援部隊殺到禹州城下時,聯莊會的圍城民眾早已撤離現場,朱光宇並不甘心到手的功名就這樣飛了。他親自領著官兵追擊,一口氣殺了三十多人。接著又傳檄密縣知縣,圍剿逃入密縣境內的聯莊會人眾,又殺死了11人,俘虜15人。俘虜人員也全部被其斬殺,屍首懸於城門示眾。雖然劉化鎮這時候已經自殺,可是朱光宇仍然不放過這位聯莊會的帶頭大哥,將其掘墓戮屍,家產全部藉沒。

聯莊會雖然遭到重創,可是並沒被完全消滅。如果說當初劉化鎮起兵造反是受到聯莊會內部好鬥分子的蠱惑,那麼在他和大部分首領死了以後,聯莊會的殘餘勢力已經別無選擇,他們隻有豁出命去做最後的掙紮。

鹹豐五年(1855年)正月,聯莊會的分會首領李賢、袁西成率領部眾聚集到密縣大隗鎮。密縣知縣胡燕清在收到線報後,親自帶人前去捕拿,不料卻中了聯莊會的埋伏。在這場伏擊戰中,一名叫王青山的低級軍官被殺。這場帶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埋伏戰,可以說是聯莊會起兵以來打得最為漂亮的一次翻身仗。

打了勝仗的聯莊會員們情緒空前高漲,他們決定去找地方官胡燕清算賬。聯莊會分兵兩處,一處留下與知縣胡燕清繼續纏鬥,另一處潛入密縣城。潛入縣城的鄉民趁夜放火焚燒了縣衙,又殺死了知縣的老婆。等到胡燕清帶人趕回來時,這幫人早已不知蹤影。幾次偷襲得手,讓聯莊會的首領們昏了頭,找不準自己的位置,他們居然想要一鼓作氣拿下鄭州。

兩下比較,我們就會認識到聯莊會攻打鄭州的做法有多麼荒誕。聯莊會起事之初,以嶽三教為主的主力部隊攻打禹州,尚且不能攻克,更何況是鄭州這樣的河南重鎮。李賢等人隻是聯莊會的殘餘勢力,以聯莊會的殘餘勢力攻打河南重鎮,其結果可想而知。果不其然,這些人很快就敗在了鄭州知府黃見三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