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武則天的網(3)(2 / 2)

她並不奢望天下歸心,隻要那些異己勢力不給自己添太大的麻煩就算謝天謝地了。每次麵對拜伏於腳下的帝國官員,武則天都有一種難以抑製的衝動,雖然已經是六十歲的老嫗,早已過了一個女人的衝動年紀,可是權力這種東西比世間一切靈丹妙藥的回春能力都要強悍百倍。她能夠從那些官員的表情裏讀出他們內心的潛台詞,太後臨朝已經是非常時期的非常之舉,更不要說什麼女皇帝。盡管此前北朝鮮卑人統治多年,唐初女人的地位較其他王朝有了大幅提升,但是偌大的中華帝國畢竟還是一個男權社會。做女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無論如何都是件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

在武則天看來,自己能不能逆轉時代潮流,要想成為男人世界裏的那抹紅,當務之急就是要剪除異己,讓那些不服管教的帝國官員能夠真正拜伏於自己的權力台階下。聽說他們中間的一些人,每天上班就像是提著腦袋,即使同僚之間碰麵也是垂首無言,連一個眼神都不敢交流。每天上班的時候,一些官員就會與家人抱頭痛哭,來一場生離死別的儀式,因為他們誰也不知道檢舉箱裏到底有沒有告發自己的信。

自古以來,聰明的權力者都會將突破口置於人性的陰暗麵。告密不能說是最好的辦法,隻能說是最有效的辦法之一。大家互相懷疑,誰也不信任誰,讓密切而龐雜的社會關係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如此再去整治,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武則天也許早就已經料到,自己掀起的告密之風將會使得醜陋者更醜陋,施惡者更無忌。在己方與他方的權力關係中,有著四種不同的博弈方式:利人利己,損人利己,損己損人,損己利人。

而在這四種關係中,利人利己是一種雙贏格局,是理想化狀態;而損己利人是雙重不道德行為,它既損害了己方的利益,又導致他人損人利己,對人對己都是不道德的。損人利己是非道德行為,而為損人寧願損己則是極低劣的行徑,傷人八百、自毀一千的做法同樣是一種扭曲的價值觀。

一般情況下,人們會首先選擇利己,然後才去考慮是否損人,損人的道德拷問要嚴謹得多,因此施行者所要負擔的心理壓力也更大。在形式各異的權力行為中,隻要是損人的,就會有人跟風效仿,就算是走到兩敗俱傷的境地,仍然會有人緊隨其後。告密就是如此。

告密行為就像是一場蔓延開來的瘟疫,嚴酷的政治環境已經限製了人類良知善行的產生。人與人之間為了避免病原菌的感染,人人唯恐避之不及,更不敢輕言包容,而缺少了法律約束的告密行為使得帝國的政治秩序處於失控狀態。在這樣一種特定的社會環境中,我們可以想象,置身於剛性製度下的人性究竟有著怎樣的扭曲。

最初的告密行為也許不帶有多麼大的功利色彩,反而帶有一種純粹的忠誠意向。但這一行為導致的是,參與同一活動的人成為告密的主動者和被動者所產生的結果截然不同:一方升官發財,另一方輕者流放發落,重者喪命滅族。初次嚐到主動告密的甜頭和不主動告密的苦頭,後來的人們在利益考量麵前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告密。

武則天每天都要花去很長一段時間翻看那些來自不同階層、不同人群的告密信,並且樂此不疲。那些告密信就像是一條條伸向帝國四麵八方的觸角,讓整個帝國處於嚴密的監控狀態。為武則天實現權力壟斷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線索,讓她不出宮門也可以掌控朝堂內外的政治動向。武則天不會忘記,因為情報不靈,徐敬業集團在背後搞了那麼多陰謀詭計,朝廷對此居然一無所知,直到他們集結起十萬大軍攻城略地時,武則天才倉促應戰。武則天同樣不會忘記,正是因為有人告密,裴炎兵變的預謀才第一時間就被扼殺於搖籃之中。

告密,對於一個權力獨裁者來說,是再好不過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