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兔死狗烹定律(2)(1 / 2)

武則天就像是一個高明的馴獸師,當她要奪取並鞏固權力的時候,就毫不猶豫地驅使虎狼去撕咬獵物;而當她意識到酷吏政治已經產生了副作用之後,又能不動聲色地迫使虎狼自相殘殺。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一切都服從於她的政治需要。

曆史經常喜歡和我們玩換湯不換藥的遊戲,一個周興倒下去了,一個來俊臣又站了起來。不過是一個惡毒奸險的小人取代了另一個而已,血腥仍在帝國的天空彌漫,殘酷的哀號仍在耳畔回響,一切似乎都沒有改變。

在家天下製度下的中古時代,酷吏也終究難以逃脫兔死狗烹的命運規則。這是一道讓人無法解開的權力規則的死結,在那風雷激蕩的大時代中,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慘死於酷吏刀下的民眾如此,就連實施傷害的酷吏又何嚐不是。

索元禮、周興、來俊臣這些人隻是武則天用來血腥整肅政敵的工具,時過境遷,工具淪為破銅爛鐵,也就到了該扔的時候。酷吏們有著強烈的生存意識,他們不斷地創新,不斷地刷新自己的殘酷記錄,不斷地樹立新的打擊目標,為的就是避免自己兔死狗烹的命運。

周興雖然落得好下場,可他真的會在生命休止的那一刻流下懺悔的淚水嗎?對於周興來說,這是一道並不糾結的選擇題。是做一個掙紮於最底層的小吏,在權力的神經末梢毫無尊嚴地耗盡生命,還是大權在握,生殺予奪,任你公子王孫、金枝玉葉、名臣良相任他魚肉,手裏殘殺了成千上萬條人命,就算賠上他一條賤命,那也有賺無賠了。

秦朝宰相李斯在受到腰斬的時候,跟他的兒子說過一句名言:“牽犬東門,豈可得乎?”這話沒了豪氣,但增加了幾分無奈。如果時光倒流,一切猶未可知,他真就願意帶著兒子去過那種“牽犬東門”的悠閑生活?在我看來,這種可能性幾乎為零。權力是金不換,權力是銀不換,在權力的世界裏迷失的人,又有幾人能夠做到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第三種結局:按照中國古代的官家製度對普通老百姓的壓縮有個度的把握,但是酷吏們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往往會一再試探這個底線。這樣就容易激起很大的民怨,等到平民的憤怒達到臨界點,就有可能出現暴亂。這時候,權力集團為了平息民憤,會將酷吏斬殺以示天下。

有人說皇帝是被官員忽悠的“冤大頭”,那麼被皇帝拿著當槍使的酷吏又何嚐不是被皇帝忽悠的“冤大頭”呢?武則天任用酷吏一直是收放自如,決不是仍由這些人肆虐蠻幹。

我們來看一看武則天任用過的27名酷吏,他們的官途真就如同自己酷吏的名號一樣酷嗎?我看倒是未必,在這27名酷吏中,除傅遊藝外,其他如周興、來俊臣、索元禮等人,武則天並沒有授給他們較高的官職,隻是把他們當槍使,並沒有讓他們在自己的權力係統中占據要位。

就是在執法機構的核心層,武則天依然保留了狄仁傑、徐有功、杜景全等一批執法公正且能力很強的官員。盡管他們所處的位置讓酷吏們羨慕得眼裏冒血,恨不得找機會把他們也敲牙剜眼。他們千方百計的編排罪名,誣陷那些身處顯位的大臣。

可不管他們如何誣陷,武則天始終不為所動,總會出麵予以保護。有時為了顧全大局,武則天也會將其中某個人,當眾貶官。但過不了多少時日,被貶之人又官複原職或者換個位置再升一級。武則天始終把這些優秀大臣倚為股肱,這也是皇權易主,政局依然穩定的重要因素。

索、周、來、萬是武則天酷吏體係中的“四大金剛”,雖然紅到發紫,但最後都沒得到好下場,或獲罪被殺、或流放途中被仇人所殺。尤其“酷吏之王”來俊臣的死更是讓人見識到,酷吏的死也是很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