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當了皇帝後,封呂雉為皇後,戚姬為貴妃。由於劉邦寵愛戚夫人,召來呂後妒忌,處處刁難戚夫人,但因有劉邦百般嗬護,才免受其害,而呂後則看在眼裏,恨在心裏,怒火中焚。本來,呂後生的兒子劉盈被立為太子,但是劉盈天資平常,生性軟弱,加上如意的母親戚夫人能歌善舞,年輕貌美,很得劉邦恩寵。子以母貴,於是漸漸地劉邦看劉盈是越看越覺得不滿意,而看如意則是越看越喜歡。他曾不止一次對戚夫人說:“這個孩子像我,甚合我心意。”萌生了廢黜劉盈,改立如意為太子的想法。誰知從此便埋下了禍根。
呂後畢竟很有心計,她找劉邦的謀士張良,請張良幫忙,張良被逼得沒有辦法,便向呂後麵授一條計策。他說劉邦生平最敬重四個人:一個叫東園公,一個叫綺裏季,一個叫夏黃公,還有一個角裏先生,合稱“商山四皓”。劉邦自坐江山以後,便想把這四人找來為他治理國家,但他們怕劉邦不尊重讀書人,不願意為劉邦出謀劃策,隱居在山裏。隻要派人將這四人找來,時時地伴隨在太子左右,劉邦就不會打廢立太子的主意了。呂後聽從了張良的計策,依計行事。
不久,劉邦在宮裏擺宴邀群臣聚會,隻見太子劉盈身後站著四位長者,發須皆白,氣宇不凡。劉邦問,這四人是誰?四人分別報上自己的名字,劉邦一聽非常驚訝,問他們:“朕曾經請你們出山,你們不肯,現在怎麼肯幫助太子了?”四位賢老回答:“太子仁厚,禮賢下士,我等甘願為他效命。”劉邦聞聽此話,半晌沒說話,最後才說了一句:“請你們好好地護佑太子吧。”隨後召來戚夫人,指著四位賢老的背影,無奈地告訴她:“我本欲改立太子,無奈他已得四皓輔佐,羽翼已豐,勢難更動了。”從此以後,劉邦就再也未提換太子的事情。
因為改立太子風波,呂後對戚夫人及如意嫉恨在心。劉邦一死,劉盈即皇帝位,但因年幼,便由呂後掌握大權。她首先把戚夫人罰為奴隸,命人將戚夫人的頭發全部剃光,穿上粗布爛襖,天天舂米做苦力。戚夫人歌道:“子為王,母為奴,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隔三千裏,當誰使告汝……”呂後又派人把如意從封地召到長安,伺機下手。劉盈知道呂後想害同父異母的弟弟,就親自到灞上將如意接到宮裏,吃飯睡覺都寸步不離,使呂後無從下手。一天清晨,劉盈起床外出練習射箭,他本想叫如意一起去,但如意年輕貪睡,劉盈不忍心叫醒他,就獨自去了。誰料剛一離開,呂後馬上派人拿鴆酒強行給如意灌下。劉盈回到宮裏,如意已七竅流血死在床上。劉盈抱著弟弟的屍體大哭了一場。
戚夫人聞聽如意被害,萬念俱灰。呂後仍不罷休,她又給戚夫人灌下啞藥,熏聾耳朵,挖去眼珠,割去舌頭,斷其手足,然後扔到後宮花園的茅坑裏,叫她“人彘(zhL,意為豬)”。這簡直是天底下最為殘酷狠毒的殺人方法,還拉著劉盈前去欣賞。當劉盈知道茅廁中那血肉模糊的怪物就是戚夫人時,嚇得臉色大變,失聲哭叫:“這不是人做出來的事!我為太後之子,沒臉再掌管天下了!”從此劉盈不理朝政,並嚇得害了一場大病,很快死去,呂後就名正言順地開始處理朝政。
戚夫人眼睛既看不見,耳朵也聽不見,欲罵罵不出,欲動動彈不得,在茅坑裏爬了三天,悲慘地死去。
呂後獨攬朝廷大權後,公然違反劉邦臨死前定的“白馬之盟”,將呂姓親屬大肆封王封侯,同時更加專權和殘暴,引起眾大臣的不滿和憤怒。公元前180年,呂後病死,周勃、王陵等漢室元勳抓住機會,一舉誅滅了呂氏集團,擁立劉恒為帝,即漢文帝,恢複了劉氏政權。公元前179年,即文帝登基後的第一年,便在戚夫人的故鄉定陶建祠祭奠。祠院內古樹參天,每到夜晚,烏鴉歸巢,繞祠飛鳴,好像在慟哀戚夫人的慘死,當地人有“戚固晚鴉”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