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順治帝繼位之謎(2 / 2)

如上所述,第二個問題已做了部分回答,福臨不是“諸王爭立”的折衷方案,而是“爭立”的對象。那麼,福臨有沒有繼嗣的可能呢?

崇德改元,五宮並建。所謂五宮係指:中宮孝端文皇後,關雎宮宸妃,永福宮莊妃,麟趾宮貴妃,衍慶宮淑妃。孝端文皇後、淑妃均無子,宸妃生八子(早殤),莊妃生九子福臨,貴妃生十子博木博果爾。在太宗諸子中,五宮之子位在“貴寵之列”。宸妃之子曾被立為皇嗣,但不幸夭折。而福臨在五宮尚存的二子中居長,繼承皇位是順理成章的。而莊妃其人,名布木布泰,蒙古科爾沁貝勒博爾濟吉特氏寨桑的次女,端莊秀美,聰穎機敏,13歲嫁給皇太極,曾佐助乃姑中宮孝端文皇後處理椒房大小事務,深受皇太極信任。以後又輔佐順治、康熙二幼帝,是曆史上一位有作為的女政治家。

在諸王大臣私相謀立時,莊妃立即“脅多爾袞入宮,立其子,以居攝餌之,遂定”。這段記載雖出自野史,但有很重要的史料價值。莊妃之所以能夠“脅”多爾袞“立其子”,是有多方麵的原因的:(一)福臨在五宮二子中居長,處於貴寵地位,無論多爾袞或豪格誰承繼大統,都與“父死子繼”或嫡、庶之分等封建宗法觀念相悖逆。(二)莊妃和多爾袞既是叔嫂關係,莊妃之妹又是多爾袞的妃子,因此莊妃比他人更便於對多爾袞施加影響和壓力。(三)崇德五宮的五大福晉都出自蒙古,而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姑侄就有三人,宸、莊二妃是同胞姊妹,中宮皇後是兩人的姑母。在漠南蒙古諸部中,科爾沁部歸附後金最早。“荷國恩獨厚,列內紮薩克二十四部首。”是清向外擴張和對明戰爭的重要同盟軍和依靠力量,這也是莊妃立即敢於召見多爾袞“逼”他“立其子”的原因。

莊妃這麼理直氣壯地把福臨提出來,除了福臨具備繼嗣的條件外,可能也代表了孝端文皇後的意見。而上文中“遂定”一詞內涵豐富,事實上表明福臨繼統,多爾袞居攝的幕後交易已經成交。於是“太宗崩後五日,睿親王多爾袞詣三官廟,召索尼議冊立”。索尼曰:“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這段記載,一方麵說明多爾袞已同意立福臨,另一方麵兩黃旗大臣不再堅持立豪格,而是籠統地提出諸皇子“必立其一”,這種態度的變化,說明莊妃事先已做了兩黃旗的工作。為了保證冊定新君會議順利進行,多爾袞以與濟爾哈朗共同攝政為條件,將鑲藍旗爭取到自己一邊。濟爾哈朗是舒爾哈齊之子,無繼嗣資格,擁立太宗諸子中的任何一個對他都是一樣的,能當上攝政王當然求之不得。在太宗生前自將的兩黃旗和多爾袞三兄弟親掌的兩白旗的支持下,福臨繼位就沒有什麼問題了。

從以上分析可知事情的真相是這樣的:睿親王多爾袞沒有作為豪格的競爭對手參與皇位之爭,所謂“諸王爭立”,實際上主要是諸王爭立太宗諸子,在這場鬥爭中,多爾袞取得了攝政王的地位而獲得了勝利。而根據滿族繼嗣傳統和五宮之子的貴寵地位,順治即位不是什麼折衷方案,而是名正言順的。清入關後,雖然建立了“立嫡以長”製度,但子以母貴的傳統觀念還在長期地影響著清一代公開或秘密的立嗣活動,這一點不應為史家所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