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道光帝就由誰來繼承大統的問題上,在四子和六子之間曾多有猶豫,道光帝駕崩後,樞臣們公啟錦匣宣示禦書,四子繼位,即為鹹豐帝。然而,鹹豐帝能繼位是多方麵的原因,有鹹豐帝師父的精巧設計,有鹹豐帝的忠厚等,也有至今未解的因素。
道光十一年(1831)六月初九,時已夜半,圓明園內湛靜齋全貴妃鈕祜祿氏的寢宮內,忽然傳出幾聲嬰兒的啼哭聲,道光帝的第四位皇子降生了。
消息傳到養心殿,年近半百的道光帝喜出望外,當即含淚賜名奕許。道光帝的喜悅歡欣不是沒有理由的。此前道光帝本來已有三個皇子。次子奕綱、三子奕繼早亡,皇長子奕緯,最受道光帝的寵愛,長至13歲,已經落落成人。一日,奕緯的師傅太史強逼其背誦經書,告訴他:“好好讀書,將來好當皇帝。”奕緯終究是個孩子,不耐煩地頂撞道:“我將來作了皇上,先殺了你。”此事為道光帝所知,當即召見大阿哥奕緯。奕緯剛剛跪下請安,道光就氣憤地踢了他一腳,正好傷及下部,沒過幾天就死了。三皇子的相繼死去,使年近半百的道光帝悲痛萬分,對於皇朝未來的繼統大事隱懷不祥之兆。唯一令道光帝稍感欣慰的是,皇長子過世時,全貴妃鈕祜祿氏和祥貴人均已身懷六甲,如能生得男嬰,亦堪來日大用。
在道光帝的群妃當中,全貴妃鈕祜祿氏最受寵愛,她年方23歲,年輕貌美,體態輕盈,楚楚動人。其父是承思公頤齡,曾仕宦蘇州,鈕祜祿氏隨父同行,備受江南山水浸染熏陶,聰慧絕倫。道光初年入宮,後因得寵連連晉封,成為後宮中紅極一時的人物。但聰明的全貴妃清楚地意識到,僅憑自己的姿色取得道光帝的寵愛隻是暫時的,要想永久確立自己的地位,非走“母以子貴”這條路不可。當她得知幾乎與其同時祥貴妃也懷上胎妊這一消息時,全貴妃麵部的笑容頓時消失,急命小太監偷偷查閱宮中召幸皇妃密檔。小太監偷查密檔後,旋即密報全貴人,祥貴人的胎妊比她早有月餘,全貴妃大失所望,她知道皇位的繼承在順序上位於前列是占有一定優勢的。想到這裏,全貴妃早生皇子的念頭越發強烈了。
一天,宮中禦醫又來給全貴妃診察胎兒,全貴妃見左右無人,便小聲問道:“不知這腹中是女是男?”因全貴妃平素在宮中頗會籠絡人心,與這禦醫熟識,因此,禦醫順口答道:“當然是真龍天子。”全貴妃聽罷,大喜,急忙又問:“此胎兒可否早降生月餘?”禦醫聽罷,大驚失色,跪地叩頭,連說:“使不得使不得!”次日,全貴妃又特召禦醫入密室,對禦醫說道:“我想讓皇子早點降生,來日若能得繼大統,我必重賞,你究竟有何辦法?”禦醫答道:“奴才並無妙法,隻有從今日起服用奴才祖傳的保胎速生藥,便可提前降生,隻是……”全貴妃明白禦醫的意思,笑著連聲說道:“那就不是你的責任了,自然不必多慮。”於是,從這日起,全貴妃每日遵醫囑服下保胎速生藥物,經過一番“苦鬥”,終於生下了皇四子,道光帝備加喜愛。
清代以前,在皇位繼承問題上實行的基本上是嫡長子繼承製,即在諸多皇子中,立嫡不立長,在嫡係子孫中立長不立賢。這種製度的建立及實行,盡管保證了政權的平穩交接,但也帶來了一個明顯的弊端:嫡長子在諸皇子中並不都是才智出眾者,一些智力低下、昏庸無能之輩在這種製度的庇護下登上了皇帝寶座,有的給當朝的統治留下了深深的禍患。
清朝建立後,為避免上述弊端,有意廢除了這一製度。清朝入關前兩代繼位的君主,太宗皇太極和世祖福臨,既不是長子也不是明立的太子。入關後,也未預立太子。常常是皇帝臨終時,在皇子中詔命一位賢能者嗣位。雍正帝繼位後,為防止諸子爭立,各樹朋黨,互相殘害,建立了秘密建儲製度,即由在位的皇帝對全體皇子作長期觀察考驗,選定之後,以朱筆書名,密定為儲,藏之於匣,懸置於乾清宮最高處“正大光明”匾額之後。當皇帝病危時,當眾開啟,冊立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