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鹹豐帝客死之謎(2 / 2)

熱河避暑山莊原有離宮200餘所,完好無損者尚有70餘所,又多藏梨園行頭,其精致華美甚至勝於京師南府。和約簽訂以後,肅順等人為寬慰病弱煩悶的鹹豐皇帝,知他酷愛京劇,便召升平署(宮廷戲班)人員分批到熱河承差。幾乎隔兩三天即演一次戲,每次戲目、角色均由朱筆決定,有時上午已花唱,仍“傳旨今日晌午,還要清唱”。除觀劇外,避暑山莊距圍場不遠,鹹豐又時常遊獵打圍。然而,深秋塞外,水冷風寒,已病入膏肓的鹹豐皇帝,怎能與當年盤馬彎弓,縱橫馳騁的康熙大帝相比。所以,娛情不久,第二年初春,鹹豐帝的病情再一次反複。原來,鹹豐十一年(1861)正月初二,鹹豐帝即詔定二月十三日回鑾。其後又規定了回鑾後詳細的行程安排。這邊京城留守的王公大臣們都翹首以盼,他們希望皇帝盡快還宮,一來人心大定,二來可以使鹹豐帝早日擺脫肅順等人的左右。但讓他們失望的是,屆時皇帝並沒有動靜。二月中旬,法國公使布爾布隆和英國公使普魯斯相繼進駐北京。接著,二月二十二日傳來上渝:朕躬尚未大安,諸王大臣請暫緩回鑾,不得已勉從所請,秋間再降諭旨。

鹹豐帝一再推遲回鑾的舉措,激起了留京王公大臣的強烈不滿,他們紛紛具折痛彈劾瑞華、肅順等人“謂鑾輿未還皆其熒惑”,而肅順等人則針鋒相對,攻擊留守京師的王公大臣一再籲請回鑾,是挾製朝廷,並中傷恭親王奕訢借助洋人勢力,欲圖謀反。京師與熱河,以奕訢和肅順為首的兩派鬥爭愈演愈烈。

此時鹹豐帝劇咳不止,紅痰時見,他的癆病已到晚期,但英、法公使駐京,親遞國書等項仍未議妥,所以鹹豐帝執意不肯回京。這正如史學家孟森所言,鹹豐帝以與外使同居一城為恥,他是“寧以社稷為殉,不使夷虜蹤跡相沾,得正而斃,雖敗猶榮”,是一個至死不渝的封建衛道士。所以當與洋人關係日趨密切的恭親王欲赴行在看望他的時候,鹹豐帝十分反感,立時提筆拒絕,連輔佐奕訢辦理洋務的文祥亦特諭不必前來。

鹹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寅時(1861年8月22日淩晨),清朝第七代皇帝鹹豐病逝於承德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卒年31歲。成為在西方資本主義大潮的衝擊之下,中國封建帝王中唯一一位客死異地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