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極光】
人們習慣將一個美好的時代稱為“黃金”時代,這種黃金時代在中國曆史上曾經出現過幾次,玄宗所開創的“開元盛世”是最為人們稱道的盛世典範之一。這的確是一個閃耀著黃金般光輝的時代,一個政績彪炳、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國力富強的時代,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光芒萬丈的時代,無論是內政、外交、軍事,還是文化、藝術,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開元時期,土地開辟,許多“高山絕壑,耒耜亦滿”。由於開源節流,國家財政日益豐裕,全國的糧倉充實,致使物價十分廉宜。據杜佑《通典》所記:“至(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米鬥至十三文,青齊穀鬥至五文。自後天下無貴物,兩京米鬥不至二十文,麵三十二文,絹一匹二百一十文。”可見當時糧食布帛產量豐富,物價低廉,商業繁茂。有杜甫詩為佐證:“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尤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洲四道無豺虎,遠行不勞求吉日。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中國的絲綢沿著絲綢之路到了西方,馬上就成為羅馬貴族們手裏比黃金還要珍貴的奢侈品。
當時大唐的百姓,不僅在家安居樂業,出外旅行也很舒適,道路暢通,行旅安全。《通典》記載:開元時東至洛陽、汴梁,西至關中歧州,夾路列店肆待客,酒肆豐溢,每個驛站都出賃驢馬供客人騎乘。南詣荊襄,北至太原、範陽,西至蜀川淳府,皆有驛站和店鋪。杜甫也曾經在詩中描寫:從秦州(今甘肅天水)通西域(今新疆及中亞一帶)的驛舍有池、有沼;有林、有竹。當時甘肅到新疆的驛舍有池、有竹,可見氣候和水源遠比現在好得多。還有一個數據,很能說明社會的安定和太平,即:官民犯罪的人很少。開元十八年(730),全國犯罪的僅24人。
國力強盛是開元之治的另一重要標誌。自唐高宗以後,吐蕃強大,成為唐朝西方的嚴重威脅。武後時期,後突厥複興於漠北,契丹崛起於東北,造成唐朝北方形勢的緊張。許多在貞觀﹑永徽年間歸屬唐朝的地區重又脫離控製。玄宗即位後,加強鄰接地區的軍隊,開立屯田,大大充實了防務,又從東北到西北和南方設立了平盧﹑範陽﹑河東﹑朔方﹑隴右﹑河西﹑安西四鎮﹑伊西北庭﹑劍南等9個節度使和一個嶺南五府經略使,以統一指揮戰守軍事。對外戰爭也取得了輝煌的戰果。開元五年(717年),唐朝從契丹收複了遼西21州,重置營州都督府,漠北拔也古、同羅、回紇等都重新歸順唐朝。在西北,唐朝收複了碎葉城,並打敗了強悍的吐蕃、小勃律,通往中亞的道路由此重新被打開,唐朝對西域的主權恢複,唐朝的聲威遠播西亞。日本、朝鮮半島同唐朝的聯係頻繁,南亞各國同唐朝交往不斷。各國的使者和商人來往不絕。關於打敗吐蕃和玄宗的邊防體係,後麵在《哥舒夜帶刀》一節中再詳細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