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安史之亂:一場帝國的血色浪漫3(1 / 3)

【花舞霓裳惑君王】

華清池裏的出水芙蓉,沉香亭前的凝露牡丹,長生殿上的舞動魅影……芳魂消弭的一瞬,她是在痛惜過往的榮華,還是遺憾自己沒來得及去真正的愛呢?

楊貴妃不是武則天的粉絲,也不是我們前麵提到的那些大唐紅顏裏的任何一種類型。她無意江山社稷,無意爭權奪利。我一直在想,在這個叫做楊玉環的女人心中,什麼才是她最看重的東西。是愛情嗎?千百年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為世人所極盡渲染,而且這其中還有大詩人李白與唐、楊二人的話題,更為這段曆史增添了不少色彩。白居易還專門為唐玄宗、楊貴妃的愛情生活寫了長詩《長恨歌》。

可是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封建統治者一麵千方百計獵取美色,肆意摧殘,以飽私欲。一麵又假惺惺地打出一種衛道者的招牌,把受其摧殘遭受不幸的女子歸為“紅顏薄命”之類;又把自己因貪色而誤政、誤國的罪過歸咎於“美人禍水”之係列。久而久之,就在社會上形成一種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唐玄宗作為唐朝很有作為的一個皇帝,同時也是一個很風流的皇帝。也許是應了“自古帝王皆好色”之說吧,唐玄宗妻妾成群,在所有的女人當中,玄宗獨寵武惠妃,怎奈紅顏薄命,武惠妃中途病逝,使得唐玄宗傷感不已。後經高力士和太真公主的撮合,唐玄宗又瞄準了兒媳楊玉環。楊玉環初嫁壽王李瑁,李惠是唐玄宗與武惠妃所生的兒子,子隨母貴,因此壽王也深得玄宗的喜愛。

楊玉環嫁入壽王府一年,夫妻便隨唐玄宗與武惠妃一行回到了長安,居住在壽王宅邸。最初的婚姻是甜蜜的。壽王非常寵愛這個年輕美麗的妻子,二人常常相擁在花園漫步,或並肩攜手外出遊玩。玉環喜愛樂舞,壽王便專門請王府中的著名樂工教習。這對年輕人朝則同出,夕則同寢,沉浸在浪漫的愛情世界中。楊玉環的風姿與溫婉不但贏得了壽王的百般歡寵,也得到了婆母武惠妃的格外關照。她常常被召入內苑與婆母做伴,時而受贈許多珍寶玉玩。武惠妃當時有中宮皇後之實,有她的庇護,雖然宮中皇儲鬥爭十分尖銳,玉環與壽王卻依然能沐浴在安適悠閑的小家庭生活中,既不願去參與儲君權位的爭奪,也不願過多的幹涉宮廷政治,或許兩人也曾密誓白頭偕老、生死相攜吧!

不幸的是,武惠王於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十二月暴病身亡。這使得唐玄宗傷感不已,他感到極度空虛,經高力主的提醒,他想起了兒媳楊玉環。

高力士最初留意楊玉環的許多地方都與逝去的武惠妃頗為相似。待說與唐玄宗後,玄宗也漸漸想起幾次相見的情景,楊玉環這個姿色冠絕當代的兒媳,曾經在他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印像。當初,楊玉環被冊立為王妃時,玄宗以父皇的身份接受過小兩口的叩拜,玄宗曾在婚詔中稱讚她“含章秀出”。開元二十五年十月,玄宗與武惠妃率皇族駕幸驪山溫泉,楊玉環恰好獨自騎馬出遊,玄宗在高台看見,便如她入暖閣共同進餐。這次小範圍的覲見,似乎隱隱在玄宗心底留下點什麼。是惆帳?是遺憾?或者是其他?那就難以描述了!總之,玉環在玄宗心中印象不菲,隻是當時武惠妃恃寵在側,使他無心他顧。至於在另外社交場合的見麵則不可枚舉,楊玉環的姿容儀態、風度舉止都深深地烙在李隆基的心上,因此,一經高力士提出要楊玉環入宮,李隆基那枯槁的心一下子就複活了。

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十月,唐玄宗照例到驪山溫泉宮行幸。第二天上午,玄宗便派禦妹玉真公主前往壽王府邸,詔令壽王妃楊玉環前往驪山侍駕。毫無疑問,這道詔令意味著壽王夫婦愛情生涯的結束。自古君命難違,李瑁與楊玉環都十分清楚。自從武惠妃死後,壽王就被父皇逐漸冷落,這次詔令自己妻子前去侍駕,顯然是要公開將玉環奪走。夫妻五年恩愛一場,眼見妻離子散,自己卻絲毫不敢違逆,如果抗旨不從,隻能招惹殺身之禍。想到這些,壽王忍不住抱住玉環放聲大哭。在至高無上的皇權麵前,壽王一籌莫展,或許這就是夫妻兩人最後一次相擁相握,從此,雖近在咫尺,卻無法相親相愛。楊玉環辭別壽王,隨玉真公主來到華清宮。這一次,她陪侍李隆基度過了18個夜晚。李隆基內心得到了從未有過的滿足,興高彩烈地對高力士說:“朕得玉環,如獲至寶,實是平生第一快事。”此次驪山相會,對於22歲的楊玉環和56歲的李隆基來說,各自的生活都揭開了嶄新的一頁。從此,大唐王朝開始上演一暮催人淚下的愛情故事,尤其是那淒慘的悲劇結局,更為李楊之戀畫上了令人難以忘懷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