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安史之亂:一場帝國的血色浪漫3(2 / 3)

在唐朝,也許李氏是胡人血統的緣故,父子兄弟爭妃的事情不乏其例。威名顯赫的唐太宗李世民奪取江山後,曾納弟弟齊王元吉的妃子楊氏為侍妾。到了唐玄宗李隆基一代,則又要出現父奪子媳的鬧劇。在我國少數民族中,曾有子納父妻、弟納兄婦的習俗,唐朝雖然民風開化,但傳統的封建禮教還是束縛人們的頭腦,就算是皇帝也不敢公然違背事關重大的倫理綱常,唐玄宗的舉動頗有“亂倫”之嫌,他既要達到目地,又要遮人耳目,便不敢堂而皇之地將楊玉環迎入宮中,公開冊立為妃。於是,他采取了一個迂回的辦法。

當初,玄宗近九歲時,其母竇氏被武則天秘密地殺死於神都(洛陽_)內宮。玄宗即位後,將生母奉為皇太後,並把每年正月初二定為太後忌日辰,例行悼念。如今,玄宗為使楊玉環盡早脫離壽王府,有一個名正言順的身份,便讓她自度為女道士,去為察太後薦福。同時,賜其道號為“太真”,移入“太真殿”內居住。太真殿位於大明宮中,通過一條往來十分方便。楊玉環名為“太真道士”實際上已經是李隆基朝夕不離的妃子了。楊玉環入宮不到一年的時間,便贏得異乎常人的寵幸,史稱“禮遇如惠妃”,“禮數實同皇後”。她不必整日一身“女宮”打扮,而是像普通嬪妃一樣穿紅披綠,盡興梳妝,宮中人都稱她為“娘子”,凡事無不畢恭畢敬。玄宗更是日夜圍著她轉,其地位上升之快,就連以往的武惠妃也無法相比。

李隆基對楊玉環的寵愛,最初是受其容貌的吸引。楊玉環正值青春年華,更兼天生麗質,體態豐韻,舉止嫻雅,雍容華貴。確如白居易《長恨歌》所描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李隆基一生也喜女色,尤其到了老年以後,精神更加空虛,一直渴望有一個像武惠妃一樣才色俱佳的女子陪伴左右。楊玉環既有年輕的姣美,又有少婦的妖嬈。她沒有後宮嬪妃那種死氣沉沉、故作妖媚的脂粉味道,其柔媚中透著純真、直率、潑辣甚至放縱。她言行舉止不甚循規蹈矩,時而表現出平民女子的野性,這恰恰足以給李隆基瀕於死寂的心以強烈刺激。他像一個被重新點燃青春之火的年輕人一樣,開始陷入一種近乎瘋狂與癡迷的戀愛之中。據說,他在驪山溫泉初次召幸楊玉環後,當夜便贈予金釵鈿盒,以為定情信物,以著磨金步搖,親自為楊玉環戴上,其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楊玉環除了有出眾的容貌,還有高超的音樂舞蹈藝術修養,史載她是一位“善歌舞,通音律”的女子。這適可與多才多藝的玄宗相匹,結為藝術知音。唐玄宗的音樂才能是從小培養起來的。他的父親唐睿宗以喜音律而著名。玄宗自小在深宮中與樂工為伴,長大後“萬知音律”。在作曲方麵,他可以即事譜曲,達到隨心所欲的境地,比一般的樂工還要技高一籌。他會彈奏多種樂器,尤其精通羯鼓。羯鼓本是從西域傳入中原,鼓聲雄健,能給許多樂種伴奏。玄宗曾多次在宮廷宴會或小範圍的歡娛場合親自擊鼓盡歡,成為當時宮廷音樂界的一大盛景。唐玄宗曾經研習印度佛曲《婆羅門曲》,加上自己的想像和感受,創作了《霓裳羽衣曲》,用以詠唱眾仙女翩翩起舞的意境,唐玄宗將此曲交給楊玉環,命她依韻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