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書怨》
葉下洞庭初,思君萬裏餘。
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
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
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這是上官婉兒的一首情詩,寫一種跨時空的思念,呈現出美麗年華易流逝的傷感。
在這樣一部通篇充斥這血腥權謀的書裏,留下一段篇章給上官婉兒,純屬個人喜好。那些亂世中的紅顏,那些宮闈間轉瞬即逝的花兒總是讓人生出憐惜。唐朝有一段時間,從高宗時開始,曆武周和中宗、睿宗幾代,短短數十年間,紅粉強人交替出現,武則天、中宗後韋氏、太平公主、安樂公主、上官婉兒……一個個輪番表演。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國封建社會中,這是一個非常特殊也是非常奇怪的現象,怎樣的曆史背景和社會環境下才能迎來這百花齊放的局麵。
而在這些紅粉強人中,我總會不自主地把上官婉兒劃出來。在不了解唐史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我以為上官婉兒,是個生在江南煙雨中的絕世女子,在她如詩如夢幻般的名字後麵應該有個迷離的愛情故事。後來當我把自己想象中的上官婉兒與曆史上的上官婉兒對號入座的時候,我那一瞬間除了驚歎就是深深的失望。
【 私人秘書 】 上官婉兒,陝州陝縣(今屬河南)人,也有史書上稱“上官昭容”,因為她的終結身份是中宗李顯(哲)的妻子,一個“昭容”級(正二品)的嬪妃。是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孫女。麟德元年(664年),當時高宗對武則天的專橫跋扈甚為不滿,與宰相上官儀密謀廢後,命令他起草廢後詔書。武則天聽到親信密報後,急忙趕到高宗身邊,一把搶過詔書,對高宗撒潑。怯弱的高宗竟然毫無辦法,支支唔唔地說:這不是我的意思,都是上官儀教我的。武則天不肯罷休,指使許敬宗上疏誣陷上官儀勾結前太子李忠圖謀反逆。結果上官儀一家被滿門抄斬,上官儀和他的兒子上官庭芝等人被處死,上官庭芝的妻子鄭氏和女兒上官婉兒,按著當時的規矩,被籍沒官府為奴。
官修的唐史裏有個關於上官婉兒身世的記錄,說是婉兒的母親鄭氏懷孕時,夢見神人給自己一把大秤說:“拿這個去稱量天下吧!”算命的人告訴她:你這是要生貴子啦,這孩子長大後肯定要做總理、部長,掌管國家大事。生下來一看,卻是個女孩,人們就笑話算得不準。鄭氏也有些失望,常逗弄懷中的小婉兒說:“要稱量天下的,難道就是你麼?”小女孩便咿咿呀呀的,仿佛在答應“就是我呀就是我呀”。 即便唐代風氣開放,上官婉兒這般小女子本來亦是沒有機會應驗這個奇夢的。但是當她遇到中國史上最傑出的女性武則天時,情況便完全不同了。
因為上官婉兒生得美麗聰慧,被選入宮中為宮女。婉兒的母親鄭十三娘從小教她讀書識字,她“天性韶警,善文章”,稍長後,在後宮作文寫詩,宮中人人都誇她是才女。十四歲時她被武則天召見,當場命題作文,上官婉兒文如泉湧,須臾而成,且文章華麗,詞藻優美,武則天看後大悅,當即下旨免其奴婢身分,封為宮中女官,讓其掌管詔命。從此上官婉兒成為武則天的政治秘書,參決政務,權勢日盛。
上官婉兒籠罩在武皇後的光輝下。她的美麗是沒有用的,諾大的皇宮她沒有靠山,她隻能靠自己的智慧,靠自己的大腦,審時度勢。走好每一步棋,總是先發而治人。牢牢的依附在掌握朝中最高權力的武皇後的身邊。婉兒知道隻有忍辱才能負重,隻有自己永遠是清醒的,就永遠處於不敗的境地。聰明異常的上官婉兒當然不會不知道武則天是自己的殺祖殺父的仇人,武則天當然更清楚上官婉兒是上官儀之後,這兩個絕頂聰明的女人,為什麼會消弭仇恨、緊密合作?尤其是上官婉兒能忘掉血海深仇,長期安心生活在武則天的身邊,一麵精心侍奉武則天,一麵在宮中執掌製定命令,為武則天代筆草擬敕詔,這其中的深層次原因到底是什麼?
有人認為,是武則天的寬大胸懷感動了上官婉兒。武則天是女中豪傑,在從政處事上每每顯示出獨特的魅力,令上官婉兒歎服不已,尤其是在對待駱賓王這個人物上。駱賓王起草討武曌(武則天)檄文,武則天看後竟然沉靜地說道:“宰相之過,人有如是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上官婉兒心中十分驚服。武則天能夠拋開自己的立場來審視人物,深為政敵的才學惋惜,的確是一個不計前嫌、求賢若渴的傑出政治家,從此她徹底打消了複仇的念頭,死心塌地跟隨武則天,贏得了武則天的信任。
認真看來,這種觀點有一廂情願的味道,姑且不論武則天是否心口如一,以後是不是會真的善待駱賓王,以上官婉兒的聰明才智,會看不出當時的武則天是在做秀,一種政治人物的故作姿態?上官婉兒其時年齡雖然不大,但由於經曆坎坷,加上天天目睹武則天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表演,在政治上成熟的程度,非常人所能估計。有人形容上官婉兒“玉潔冰清、美麗多情、才華橫溢”,“才華橫溢”是事實,“美麗多情”僅為表象,而“玉潔冰清”則根本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