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兒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武則天身邊,武則天是她殺祖殺父的“仇人”,她注定要恨她;但武則天又是她一生榮華富貴和權柄的賜予者,是真正懂得她的聰明、理解她的智慧的伯樂和知音,也是她值得效仿的女政治家,她又從心底裏崇敬她佩服她。
【頭號“夢中情人”】 史書上記載,因為上官婉兒的權勢,全唐朝想做她情人的男人在門口都排長隊了。正史有記載的,婉兒的頭號情人是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舊唐書》上說,婉兒與武三思淫亂;《新唐書》上說,婉兒通武三思。婉兒與武三思也並不僅僅是情人關係,他們還是政治上的盟友,事業中的合作夥伴。正史記載的婉兒的二號情人是美男子崔湜。此人小婉兒7歲,生得俊俏,風度翩翩。而在各種曆史演義中,上官婉兒的情人還有皇子李賢以及早年還沒有登上皇位的中宗李顯。上官婉兒是一個非常講究實際的現實主義者。在武則天當政時期,她一直是個罪臣孤兒,這是無法改變的現實。上官婉兒清醒地認識到,憑一己之力複仇,無異於自取滅亡。
綜觀她一生的所作所為,她處事中庸狡黠、八麵玲瓏、左右逢源,骨子裏卻有著強烈的血腥氣概,關鍵時刻她手腕強硬、果斷幹脆。她的智慧、她的韜略、她的手腕中揉雜了一些女性的特質,但正由於此,比一般的野心勃勃的男子還要厲害。從傳統的道德角度上來看,上官婉兒肯定算不上一個好女人。史書中把她說成作惡多端、私生活糜爛,“邪人穢夫爭候門下,肆狎昵”。但是上官婉兒有她自己的立場、角度和道德評判標準,她的頭上永遠是高懸的利劍,罪臣孤兒的身份使她長時期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她運用她所有的資本,包括靈魂、智慧和肉體全方位地保護自己,與宮中和朝上的各色人等周旋交換,同時她又清楚這些交換的卑鄙與道德淪喪。上官婉兒飽讀詩書,她不會不懂儒家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但她為了生存,什麼都可以隱忍,她在隱忍中養成了自己獨特的性格和氣概。作為一個女人,她有愛和被愛的權利,但為了生存,她可以毫不猶豫地將美好的愛情視若敝履,將它無情地拋棄。
生活在皇宮中的上官婉兒,幾乎是三個皇子李賢、李顯和李旦的共同所愛(或者是心目中的情人)。上官婉兒的初戀對象,應該是太子李賢,李賢比她大八歲,同在宮中長大,更何況李賢脾性溫和,才華出眾,她對李賢懷有愛慕之心可以理解。可是當李賢對母後濫施淫威、擅權弄權產生強烈的反感後,上官婉兒選擇了背叛愛情。廢太子的詔書就是由上官婉兒起草的,“太子懷逆,廢為庶民,流放巴州”。李賢走後,婉兒接受了新太子李顯的愛。683年,高宗去世,遺詔皇太子李顯柩前即帝位,武則天以太後身份臨朝稱製。兩個月以後,武則天將李顯廢為廬陵王,幽於別所,這個詔書又是由上官婉兒來起草。
這個行動實施前,上官婉兒沒有對她的情人李顯漏過半點口風。一天,武則天突然宣布,明天早朝要在乾元殿正殿舉行,她要親自參加。第二天一早,中宗仍然高坐在他的皇位上,正殿四周站滿了全副武裝的禦林軍,武則天此時出現,令上官婉兒大聲宣讀她的詔書“廢皇帝為廬陵王,幽之”。殿前衛士立刻上前將李顯從皇位上拽了下來,拖出大殿。李顯猝不及防,茫然不知所措,唯有絕望的喊叫響徹乾元殿回廊,殿下站立的眾臣也為突然發生的變故驚愕,麵麵相覷。
愛情在政治的鐵腕麵前顯得如此微不足道,隨著青春的逝去,上官婉兒的心變得越來越堅硬。以後歲月,她與大權在握的武三思、外貌俊美內心齷齪的崔湜,和複位後的中宗的男女關係,已不再有純粹愛情的成分,她也從來沒有再提起過年輕時一些或許能稱得上真愛的往事。她和她所崇敬的武則天一樣,從心底裏蔑視男人,她們看穿了公卿官僚們這些士大夫的性格缺陷,甚至“嘲戲公卿以為笑樂”。武則天從一個小小的才人一直到一代女皇,她在天命、權力和人性之間苦苦拚搏、奮爭。上官婉兒的拚搏、奮爭,與武則天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其間的辛酸、痛苦和無奈惟有她自己最為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