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李淵稱帝(1 / 1)

李淵,字叔德,隴西成紀人,是東晉西涼武昭王李暠的七世孫。從七歲那年起,他就承襲了父親唐國公的封號,小小年紀得以封侯襲爵,可謂童年得誌。

有個叫史世良的人善於給人相麵,他告訴李淵說:“您的骨骼驚奇,必為一國之主,願您自愛,不要忘記鄙人說的話。”

李淵世襲譙、隴二州刺史,隋煬帝時升任太守。隋煬帝出征遼東時,派李淵督運軍糧,當時隋朝故相楊玄感起兵作亂圍攻東都。李淵緊急上疏,隋煬帝慌忙帶兵回朝,命李淵為弘化留守剿滅楊玄感。後來楊玄感敗死,李淵仍舊留守在那裏。

竇氏是京兆平陵人,父親竇毅在北周是上柱國,母親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陽長公主。

竇毅認為自己的女兒不是等閑之輩,在選佳婿時想了一個辦法:讓人在門屏上畫了兩隻孔雀,凡是兩箭各射中一隻孔雀眼睛的,就招為女婿。前邊幾十個人都沒有射中,而李淵兩箭都射中了。竇毅歡喜不已,便將女兒嫁給了李淵。

隋煬帝看到李淵的臉上皺紋多,便戲稱李淵是“阿婆”,李淵回家後很不高興,竇氏問清原因後馬上賀喜道:“這是吉兆啊,你繼承的是唐國公,‘唐’便是‘堂’,‘阿婆麵’就是指‘堂主’啊!”

楊廣第一次遊幸江都以後,回宮後日夜不忘揚州的風景,再加一班後妃奸臣慫恿,便想第二次遊幸江南。因為京城到揚州隻有一條旱路,來往辛苦,楊廣便打算從水路走。可京城到揚州並沒有河道可通;國舅蕭懷靜說大梁西北方原有一條舊河道,如今壅塞不通,現在隻須多招人夫重新開掘,引通孟津的水東接淮河,不過千裏路程便可直達揚州。楊廣一聽立刻下詔,傳征北大總管麻叔謀做開河都護,蕩寇將軍李淵做開河副使。可憐老人小孩都被官家拉去,每日天未亮便動工,天擦黑才住手。夜間又沒有房屋居住,隻好在河邊草地裏隨處安身。工地上每天都有倒下死去的人。有人為了不被抓去當壯丁,甚至把手腳砍斷,美其名曰“福手”、“福足”。

楊廣接著下令打造各種龍舟,他自己所乘的龍舟高四十五尺,闊五十尺,長二百尺,上有四層樓,上層有正殿、內殿、東西朝堂,中間兩層有房一百二十間,下層為內侍居處。

楊廣的龍舟選有1000多名美女,楊廣讓她們穿上白衣在船前拉纖,自己在船上觀賞。這時他看上了“殿腳女”吳絳仙,當即納為嬪妃。楊廣靠著門簾對身邊的大臣們說:“古人說秀色可餐,吳絳仙真的可以療饑啊!”

這時隋朝將亡的民謠在坊間流傳開來,後來竟傳人煬帝行宮。有宮女稟告蕭皇後說:“我在外聽人說桃李子,有天下。又有人說楊氏將滅,李氏將興。”蕭皇後說:“你快去奏報陛下。”於是宮女向楊廣稟告,楊廣聽後大怒道:“這不是你該說的話!”於是將宮女處斬。

後來又有人向蕭後報告:“外麵有人預謀造反。”這回皇後自己也看淡了:“天下事一朝至此,勢已然,無可救也。何用言之,徒令帝憂煩耳。”局勢已經到了這個地步,還跟皇帝彙報什麼呢,算了,別去煩他了,讓他默默接受亡國的命運吧。

卻說李淵奉命前進,適值大雨滂沱,不便行軍,隻得在賈胡堡駐紮。偏偏大雨浸淫不止,李淵日夜望晴,未見天霽,心中很是焦煩。

忽由軍校呈入檄文,急忙取閱,但見文中寫道:“魏公李密謹以大義布告天下:楊廣罪惡滔天!即使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願擇有德之人為天下君,仗義討賊,共安天下。。。。。”

原來蒲山公李寬之子李密官至左親侍,隋煬帝見他額頭棱角突出,眼睛白多黑少,就說他眼神詭異,把他的官罷了,李密逃入瓦崗山投奔翟讓。

李淵看畢自語道:“好大的膽量!”言未畢,二子李世民趨入,李淵將檄文遞示。李世民覽畢置檄案上,隨即稟白道:“兒聞李密略取河洛,瓦崗寨盜賊奉他為主,自稱魏公,現在有眾數十萬,為我軍計,不如暫與聯絡,免得東顧。”李淵點頭稱善,便回書與李密約為同盟,書成後遣使持去。

隋煬帝趕走李密後又懷疑到盛郕公李渾身上,先是誣陷他謀反,接著殺身滅族。不久聽說李淵深得將士之心,於是又猜疑起來,派使臣傳召李淵。李淵因為李渾被滅族,不免兔死狐悲,現在突然奉詔,料定隋煬帝不懷好意。李淵無奈之下,便裝出一副病容接見來使,私下裏又拿出大量金銀財寶賄賂使臣,說是自己病重,等病好之後馬上到朝廷覲見。使臣得了金銀,樂得做個人情,到了行宮後便替李淵說了很多好話。

李淵有個姓王的外甥在後宮當差,有一天被隋煬帝撞見,隋煬帝想起李淵便突然問他:“你舅舅為什麼好幾個月不來見朕啊?”王某慌忙答道:“恐怕是病體尚未痊愈吧。”隋煬帝微笑道:“幹脆死掉算了。”王某擔心舅舅安危,連忙寫了封密信寄給李淵。李淵看完信後驚魂不定,可又想不出避禍的良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