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漢政權剛剛建立的時期,有個世代顯宦的賈氏家族,男主人叫賈回,是當時的名士,他新添了一名男嬰,並給兒子取名賈誼。賈誼從小就刻苦學習,博覽群書,先秦諸子百家的書籍無所不讀。少年時,他跟著文學家荀況的弟子、秦朝博士張蒼學習《春秋左氏傳》。他還特別喜歡道家的學說,在青少年時期,就寫過《道德論》《道術》等論著。
18歲時,賈誼就因為能誦《詩經》《尚書》和撰寫文章而聞名。當時的名士河南郡守吳廷尉了解到賈誼是一個學問淵博的優秀人才,十分欣賞他的才學,對他非常器重,把他召到自己的門下,十分寵愛。
吳廷尉是秦朝丞相李斯的學生,也非常有學問,賈誼在他門下學習,受到了很大的教益,眼界更加開闊,知識更加廣博。
在賈誼22歲時,漢文帝登基,吳廷尉向漢文帝推薦賈誼當了博士,他是當時漢王朝所聘用的博士當中最年輕的一位。賈誼具有精辟的見解,文帝很欣賞他,一年後被提升為太中大夫。賈誼當時認為漢朝已經建立二十多年了,政局大體穩定,為了鞏固漢王朝的統治,他向漢文帝提出了一係列進行改革的建議。
賈誼以儒學與五行學說設計了一整套漢代禮儀製度,以代替秦製,主張是“改正朔、易服色、製法度、興禮樂”。當漢文帝正打算重用賈誼並采用他的方案時,卻遭到了官僚與宗室階層的反對。丞相絳侯周勃、東陽侯張相如、馮敬等老臣因嫉妒賈誼而上書讒言,一年後賈誼被貶為長沙王太傅。
至長沙的赴任途中,賈誼對自己被貶十分不滿,又聽說長沙氣候潮濕多雨,以為自己會早死。他心情悲觀失望極了,在渡湘江時作了《吊屈原賦》。後來,他在長沙度過了三年左右的時間。
賈誼在任長沙王太傅的第三年,一天黃昏,有一隻象征不祥的鵬鳥飛入他房內,再加上長沙潮濕氣候的影響,讓本來心情就憂鬱自以為壽命不長的賈誼更加傷感不已。於是,他就寫了一篇《鵬鳥賦》,對世界萬物的變化和人間世事的滄桑作了一番感歎,同時也借此來寬慰自己。
四年之後,漢文帝突然想起賈誼,便召賈誼回長安。賈誼回到長安後,文帝在未央宮祭神的宣室接見了他。當時祭祀剛完,祭神的肉還擺在供桌上,文帝對鬼神的事有不少疑問,就問賈誼。賈誼關於鬼神的見解,使文帝感到很新鮮,聽得很入神,甚至挪動座位,湊到賈誼跟前,一直談到半夜才結束。
事後,文帝感歎不已地說:“我好久沒有見到賈生了,自以為學問趕上他了,現在聽了他的談話,還是不及他啊!”
不久,漢文帝將自己最小的愛子梁懷王劉揖交給賈誼,讓賈誼任梁懷王的太傅。賈誼此時除了擔當太傅責任外,主要寫政論文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對漢文帝進行真誠勸諫。
在公元前171年,淮南王劉長陰謀叛亂,文帝把他流放到蜀郡,劉長在途中畏罪自殺。第二年,文帝又把劉長的四個兒子封為列侯。
賈誼擔心養虎為患,便勸告說:“淮南王反叛朝廷,誰不知道他的罪惡呢?現在尊奉罪人的兒子,隻能招致人們的非議。淮南王的兒子成人之後,哪能忘記他們父親的事呢?淮南地方雖小,英布曾憑借這塊地方造反。雖然把淮南王的封地分割為四塊,但四子一心,讓他們占有土地和人口,積蓄資財,這真可以說是把武器交給敵人,為虎添翼呀!希望陛下考慮。”
但是,文帝並沒有采納賈誼的意見。漢文帝十一年,梁懷王劉揖入朝,騎馬摔死了。賈誼感到自己身為太傅,沒有盡到責任,深深自責,經常哭泣,心情十分憂鬱。
盡管如此,賈誼還是以國事為重,為文帝出謀獻計。因為梁懷王劉揖沒有兒子,按例他的封國就要撤銷。賈誼感到,如果這樣做,將對整個局勢不利,不如加強文帝的兩個親子淮陽王劉武和代王劉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