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許壽裳總是求蔡元培辦事
紹興人許壽裳的聲名,在今天多少是有點被遮避的,因為人們就理所當然地把他當作了史料的提供者,他好像成了魯迅回憶錄的撰寫者。然而就他們這一輩文人中,在其回憶文章中,也是走平實路線,添油加醋是很少很少的。他們隻負責把事情講清楚,拔高的事情是不做的,當然因為許先生早逝,所以也沒有寫下什麼解密揭秘的文字。
許壽裳和蔡元培的關係,可從他寫給蔡元培的信中看出,他稱自己是“學晚”、“後學”,事實上也是這樣。1911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許壽裳應蔡老鄉之邀去一同組建教育部,1912年5月, 許壽裳隨部遷往北京,任教育部僉事、科長、參事和普通教育司司長,後還在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做兼職教授。也就是通過許壽裳這一朝中之人,紹興的不少文人墨客去都去政府裏麵謀事了,這裏就包括魯迅在教育部14年公務員的經曆。
筆者手頭有一本《許壽裳書信選集》,內收幾十封許壽裳給蔡元培的信,主要寫於1929年到1935年,這期間許曾協同蔡元培創辦大學院,蔡是院長,而許壽裳則是秘書長。第二年許壽裳又任中央研究院秘書處主任。1934年起,他又出任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院長。看許壽裳給蔡先生的信,差不多有一個共同的內容,那就是求蔡先生給自己,給自己的朋友謀個位置,語氣雖然相當客氣,但是其意還是相當地直截了當,這在今天也是頗可玩味的。比如下麵一則是給自己謀事的——
教育部依然無事可做,裳決意離去,而別無枝棲可覓,仍懇先生隨時留意,不勝盼企。(1926年10月12日)
因為收錄的信是單向的,不知蔡先生有沒有為他謀位,隻是知道1927年初,許壽裳應聘赴廣州中山大學任教。8年之後,許壽裳又給蔡先生寫了信,現看到有二,第一封是開出了條件,願去福建或浙江做官,第二封是想用庚款出國考察——
裳辭職後服務之地,蒙殷殷垂詢,多方批示,中心感激,至於涕零。雪艇(王世傑,時任教育部長)已有回音否?餘若立法監察兩院委員或閩浙廳長,如有機會均願勉就,仍求隨時留意,力為推薦,能當麵說項尤妙。(1934年4月30日)
女子學院事,已屬侄函複恐不能勝任雲。裳於此不願擔任者,實緣年來教育機關,深受政治影響,派別對峙,傾軋時聞,自知挽救乏術,故決意辭之。前日在滬,曾訪石曾先生,告以離院後意欲出外考察,能否於庚款中為之設法。渠答法比款較難,英美款未知若何?不如先謀工作,再看出洋機會……(1934年6月18日)
許先生說的“派別對峙,傾軋時聞”不僅讓他身受其牽連,也連累了魯迅,許壽裳的書信不僅是為自己謀位子,還替魯迅訴苦——
豫才(魯迅)教部之薪聞將被裁,裳以先生名義,致函段書貽君,請量予維持。函已發,特奉聞。(1932年1月26日)
那個時候魯迅先生已經不在教育部做公務員了,但還拿著編撰費,有政敵看不過去想裁之,許壽裳便力挺魯迅。至於說為其他的朋友、老鄉和同事及親戚謀職辦事的信,許壽裳給蔡先生就寫得更多了。
從這些許先生給蔡先生的求職和推薦信中可以看出,許雖然是蔡的部下,但兩人關係一直不錯,因此許壽裳才會在談人事談工作之外,讓蔡先生幫他解決純粹是個人和朋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