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有個紹興幫35(3 / 3)

在劉大白的紹興幫裏,有兩個不是紹興人,卻在紹興和劉一同共事過(在浙江第五中學即紹興中學),他們就是江蘇吳興人徐蔚南和福建閩侯人王世穎,後來他們又一起在複旦教書,算是舊友新交了。徐和王雖不是紹興人,但對紹興卻感情頗深,他們倆人一起合著出版了《龍山夢痕》一書,寫的都是紹興的風物,作序的自然是劉大白。王世穎後來還做過浙江大學的秘書長,而這個職位的前任就曾經是劉大白。

徐蔚南在《白屋文話》序中說:“劉先生和我在複旦同事的時候,我的房間正在他的房間的後麵。我自己的房間,除了寫作外,不大住的,老是在劉先生的房間裏廝混。人家初次和劉先生見麵時,總是被他的眼光所鎮壓,覺得他威嚴得有點可畏;象我和他常在一起的人,不特覺得他可畏,卻反望他的威嚴的眼光常常超越眼鏡透射出來。因為這時候,一定可以聽到他警辟的議論了。在他的房間裏,實在很有味的。第一,他的房間便象一間小小的圖書館……第二他特別會講故事……第三是喝酒,吃水果,扯鈴。夜深人靜,月明星稀的時候,他和我常常喝一杯白蘭地,或者吃點水果。兩個人老是喝得臉紅紅,吃得津津然。第四是辯論……”

這大概就是關於劉大白的難得的生活細節了,這是比曹聚仁還要寫得生動而具體的。在大白先生去世不到一個月之際,徐蔚南即用實際行動紀念大白先生,把大白寫給他的書信整理出來,他說“在炮聲中斷斷續續地鈔成了這八十封信”,於是編出了《白屋書信》,同年5月交由大夏書局出版。

另一位紹興人王世裕,早先跟劉大白編過《紹興公報》,當年劉大白、王世裕和任瘦紅是被稱作紹興三劍客的,也是光複會的會員。大白去世之後,便是由王世裕先生替大白的古體詩集《白屋遺詩》作短序——

五四以還,大白敝屣其舊詩,然溫麗雋爽,予夙愛之。嚐戲謂他日署予名刻之何如。君歿後,詩稿儲君皖峰處。予乞以歸,題曰白屋遺詩。付上海開明書店,經年而書成。昔日戲言,宛然如昨。而君墓有宿草,子亦垂垂老矣,風雨之思,良不可任。二十四年春日。王世裕識。

而劉大白的其他一些遺著,也有朋友們替他整理出版。《中國文字學概論》和《中國文學史》是在1933年由陳望道主持的大江書鋪出版;鍾敬文則在1934年把劉大白記錄的民間故事輯成《故事的壇子》在開明出版;而《中詩外形律詳說》則是於1943年由夏丏尊幫助整理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