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所在朝代清朝
生卒年月1678-1735
在位時間1722-1735
人物簡介
姓愛新覺羅,名胤稹,廟號世宗,清朝入關之後第三任皇帝。經過與眾多兄弟激烈的競爭後取得了皇位,以統治手段嚴苛而聞名。他在政治、經濟上實行了幾項很有影響的改革,沒有他勤政務實的13年統治,不會有後來“康乾盛世”。
即位的謎團
雍正即位,一直被認為是一個迷。民間最流了的說法是雍正皇帝串通隆科多,篡改詔書,將“傳位十四子”改成了“傳位於四子”,得繼皇位。但這種說法顯然是搖傳。
清代的傳位詔書是由滿漢兩種文字寫成的,一邊是滿文,另一邊是漢文,即使漢文可以修改,但滿文是由字母拚成的,無從修改。
清代對皇子的稱呼一般都要加上“皇”字,如皇四子、皇十四子,因此在傳位詔書上如果是傳位給十四子,那麼就應寫成“傳位皇十四子”,如果這樣寫,那麼就不存在將“十”字改成“於”字的可能了。
第一勤政皇帝
曆史上的雍正,以奪取皇位的奸詐和血腥統治的殘暴而聞名,但“康乾盛世”卻斷斷少不了雍正這個“樞紐”。雍正在位近13年,兢兢業業,死而後巳,被稱作“中國曆史上第一勤政皇帝”。
勤政是雍正區別於其他帝王的一個顯著特征。縱觀中國曆史上的皇帝,無一能像雍正那樣勤政。他在位期間,不巡幸,不遊獵,日理政事,終年不息。僅以朱批奏折而言,雍正朝現存漢文奏折35000餘件、滿文奏折6600餘件,共有41600餘雍正帝禦製為斜玉冊產,又改革了賴晚年的弊政,為乾隆時期的強件,他在位1年零8個月,實際約4247天,平均每天批閱奏折約10件。他閱覽本章,多在夜間,親筆朱批,不假手於他人,有的奏折上的批語竟有1000多字。
雍正帝在短暫的13年帝王生涯中,每天睡眠不足4個小時;而一年之中,隻有在生日那天,他才會休息半日。雍正在數萬件奏折中寫下批語,總計多達1000多萬字。以至於許多不明雍正之死的人認為他是累死的。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雍正處於承上啟下的曆史時期。雍正既繼承了康熙大帝的曆史遺盛奠定了基礎。康、雍、乾三朝,既是清朝曆史發展的鼎盛時期,也是中華帝國皇朝曆史發展的一個鼎盛時期。
殘害同胞雍正繼位後,使用各種方式對其兄弟進行迫害,手段頗為毒辣。
皇位的競爭者之一康熙第八子是位非常有才能的皇子,他先被雍正封為親王,後又被打成“阿其那”,意思是豬。
康熙十四子愛新覺羅·胤顴是雍正的同母兄弟。得知康熙駕崩後,從西寧撫遠大將軍任上趕回吊喪,雍正卻不允許其進城,後又下旨令其在遵化看守康熙的景陵,對其監禁。
雍正的所作所為引起人們對其奪嫡的猜疑,為平息傳言,雍正下令撰寫《大義覺迷錄》,但是文中存在的矛盾之處使人覺得欲蓋彌彰,更加懷疑。
雍正之死疑案雍正之死,始終是被層層神秘濃霧掩蓋的曆史之謎。官書對雍正之死的記載非常簡單,隻是說,前一天,雍正在圓明園行宮病重,第二日下午病危,急召大臣,當晚即去世。所以,曆來對其死因猜測頗多。有傳說其是被著名思想家、學者呂留良的孫女呂四娘刺殺的,還有說是被宮女、太監縊死的。除此之外,許多學者猜測是被丹藥毒死的。
雍正之死同他多年勤政之累的體力透支有很大關係,同他心神長期不得安寧、夜不能寢、精神不能貫注、懼怕報應有很大關係,更同他長期不斷服用丹藥、體內大量積毒有關。他晚年為求長生而加大劑量服用丹藥,乃至亂服春藥,這更是導致他最終猝死的直接原因。將雍正之死單一歸結為被工作“累死”未必全麵,民間所傳呂四娘複仇、斬雍正之頭雲雲純係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