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孝成功的第二個要點,在於能夠選對人。朱元璋的兒子眾多,其中不乏野心家。但姚廣孝相中朱棣,並且能夠持之以恒地勸服朱棣造反,眼光不可謂不毒辣,心思不可謂不大膽。
最難能可貴的是,姚廣孝在到達仕途巔峰之際,能夠功成身退,以袈裟作掩護,避免了兔死狗烹的傳統功臣結局,死後哀榮無限,從而成就了穿著袈裟的一代帝師傳奇。
善待身邊人,不要小看小人物的力量
有一天,明太祖朱元璋正在抱著一個燒餅啃(多麼樸素的皇帝啊)。剛吃了一口,手下彙報:“劉伯溫求見!”朱元璋忙不迭拿個大碗把燒餅扣住,擦幹淨嘴邊的芝麻,正襟危坐。
劉伯溫鬼頭鬼腦進來了,朱元璋忽然好奇心大作:“軍師啊,你不是能夠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嗎。你猜猜,我這個大碗底下是啥?”
劉伯溫掐指一算:“半似日兮半如月,定是金龍咬一缺--咬了一口的燒餅是也。”
朱元璋一張老臉羞得通紅,連忙轉移話題,東拉西扯,劉伯溫隨問隨對,應答如流。君臣倆這一番閑扯不要緊,竟然扯出了中國史上最有名、最神秘的預言之一--《燒餅歌》。
《燒餅歌》,全文以類似詩歌的隱語組成,其中有一句談到明朝之衰落,劉伯溫說了這麼一句話:“任用閹人保社稷,八千女鬼亂朝綱。”
這個“八千女鬼”,組合在一起,便是個“魏”字。
曆史飛速流轉,兩百多年眨眼就過去了,“八千女鬼”降臨人間。
他的名字,叫魏四。
魏四是個街頭無賴小混混。他既沒有上過一天學,也沒有官宦世家的背景。這樣一個成天混跡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壓根兒就沒有任何機會接近帝國的權力運轉中樞,當然沒有可能“亂朝綱”。劉伯溫算錯了?
魏四家裏頗有幾畝薄田,他在十七歲那年娶妻生女,過上了“三畝薄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幸福生活。但是魏四這人並不老實本分,他每天不事生產,而是熱衷於玩一些有錢人才玩的事情,比如射箭,比如賭博。
魏四最好賭博,成天在外濫賭不歸。他賭博,有兩大特點:第一,手氣極臭,運氣極差,常輸不贏;第二,心理素質極好,從來不見他唉聲歎氣,愁眉苦臉。但是心理素質再好也擋不住他老輸。魏四輸光了家產,還欠下了一屁股不可能還清的賭債。
在魏四娶妻生女後的第五個年頭,他二十二歲這一年,債主們逼上門來,把魏四狠狠修理了一頓,並且放出話來:“你小子要是再不還錢,下次可就不會這麼便宜你了!”
麵對還不完的賭債、哭哭啼啼的妻女和債主的恐嚇,魏四徹底絕望。隻有一條路可走了:淨身入宮!
一個二十二歲、身體健全的男青年,已經娶了太太,生了女兒,卻想到要自閹入宮,這需要何等的勇氣?魏四發揮出他賭博時候心理素質奇佳的優點和不要命的精神,一刀斬斷是非根。
魏四告別了家人,揮別了賭友,與過去的自己一刀兩斷,進入了大明朝的宮廷之中。
明朝的太監,權力之顯赫,地位之拉風,在整個中國曆史上也是罕見的。但是,並非每一個太監都可以擁有如此顯赫的地位。比如魏四,就隻不過是埋沒在芸芸太監中的一員,而且是最底層的一員。他的工作,不過是每天倒倒馬桶而已,實在清閑無比。
倒馬桶的日子,一過就是二十多年。孔子說過:“一個人到四十歲的時候還沒有出息,那就不值得畏懼了。”倒馬桶專業戶魏四,既沒有進取之心,也沒有傑出的才能,渾渾噩噩地過了不惑之年,終於純粹憑借著資曆而得到了提拔:成為東宮一個才人的夥食管理員。
夥食管理員,無論如何也好過倒馬桶。起碼來講,在負責食物采購的時候,每年可以拿到百十兩銀子的回扣,這對於魏四來講,可算一筆不小的數目了。
也就在此時,命運的天平,終於開始悄悄向魏四傾斜。他的主子王才人,當時已經給王子生了個兒子,名叫朱由校。
魏四與朱由校,關係極其親密。他無微不至地關懷著孩子的飲食起居,每天陪伴著朱由校玩耍。魏四二十多年前就離開了自己的親女兒,此時當然產生了一種移情,把朱由校當作自己的孩子看待。而朱由校,自然也對魏四極其親熱。這主仆之間,產生了一種類似於親情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