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與北朝的鬥爭中,屢屢受挫,一大原因在於:南朝能治國的文人有餘,而能打仗的武將不足。蕭衍有意培養眼前這個棋手陳慶之,去更大的舞台上施展他的高超棋術。
機會很快來了,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決定叛逃南梁,蕭衍破天荒地任命禦用棋手陳慶之為武威將軍,與其他將領一起接應元法僧。
陳慶之已經年屆不惑,但他還是很迷惑:皇上為何突然讓我帶兵打仗?打仗咱不專業啊!
而蕭衍,則沒有絲毫的疑慮:去吧,陳慶之。也許軍事作戰,才是真正適合你的舞台。
陳慶之騎上馬匹,手握兵刃的那一刻,他突然發現,士兵的麵目逐漸模糊,眼前不過是縱橫交錯的廣闊棋盤、黑白方圓的一枚枚棋子,一切都變得那麼熟悉,那麼親切!
陳慶之找到了感覺,立即興奮起來。他再也沒有對陌生領域的恐懼,隻覺得自己早已經在這個領域摸爬滾打幾十年,對遊戲規則再熟悉不過!
這次接應的軍事行動,連仗都沒有正式打一場就很快順利完成了。蕭衍的這一人事安排,也許不過是讓陳慶之熟悉一下帶兵打仗的一般程序而已,好戲在後頭。
元法僧既然來投誠,蕭衍便有心接管徐州。他派陳慶之率領兩千兵馬,護送兒子豫章王蕭綜去徐州上任。
區區兩千兵馬,就想接管徐州!我懷疑蕭衍不是想害死蕭綜就是想害死陳慶之。但是對於陳慶之這樣傑出的棋手來講,兵不在多,關鍵要用對地方。陳慶之領命護送蕭綜,部隊向北進發。
北魏聽說南梁派了兩千人來接管徐州,眼鏡都跌破了,便派出兩位宗室領兵二萬,前來抵禦。
二萬對二千,十比一的絕對優勢。但是作戰的結果,令北魏再一次跌破眼鏡,甚至連眼珠子都跌破了:陳慶之大獲全勝。此戰按理到此結束,但是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蕭綜投降北魏!
原來,蕭綜通過滴血認親等等高科技鑒定手段發現他的老爹不是蕭衍,而是南齊的東昏侯蕭寶卷;而蕭寶卷一家,是被蕭衍殺光的。兩個蕭家血海深仇,蕭綜當然就咬牙投奔了北魏。
主帥都投降了,陳慶之沒有辦法,斬關退兵。這一戰,北魏、南梁兩國,都知道了天地間還有陳慶之這麼一號人物的存在。
過不了多久,北魏進入了衰亡期,國內軍閥割據,天下大亂。北魏的一位宗室元顥向南梁伸出橄欖枝,請求南梁發兵支援他在北方建立傀儡政權。蕭衍對元顥的求援,將信將疑。他思量之後,下達了一個南北朝時代最荒唐的命令,而這個荒唐的命令成就了南北朝時代最傳奇的名將。
這個命令是:蕭衍給陳慶之七千人馬,命令他護送元顥北上洛陽稱帝!
洛陽是北魏的首都,北魏雖然大亂,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兵力極其強悍,絕對不是區區七千人馬可以打發的。這一行,完全是十死無生!
可以想象,蕭衍隻不過是在敷衍元顥。元顥不是傻子,當然能夠看出來。所以,出兵不久,元顥就賴在安全地帶,直接稱帝不走了。元顥封陳慶之為鎮北將軍、護軍、前軍大都督,命令他繼續北上,完成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蕭衍敷衍元顥,元顥敷衍蕭衍,惟獨陳慶之,毫不含糊。他點起七千子弟兵,全軍白袍白馬,毅然北上,開始了神話般的北伐曆程!
陳慶之首先利用北魏全身心對付邢杲起義軍的契機,乘虛而入攻克滎城;然後扭頭進攻睢陽。睢陽守將丘大千,雖然手握七萬重兵,但仍然不敢消極怠慢,連築九道營壘,采取純粹的全防守陣形,全副武裝等候陳慶之的到來。
地平線上,白袍白馬的陳慶之軍隊,慢慢出現了。丘大千躲在壕溝裏,精神極度緊張地注視著陳慶之。陳慶之有條不紊地展開了攻勢,每一個動作都像教科書一般標準,毫無花哨可言。但就是這樣標準的常規進攻手段,一上午就攻克了九座營壘中的三個。丘大千精神徹底崩潰,舉白旗投降。陳慶之把下一個目標瞄準了滎陽。
陳慶之軍隊,終於引起了北魏方麵的注意。魏帝勃然大怒之下,調集各方精兵共計三十萬,對陳慶之展開合圍。另外,調撥七萬精銳,死守滎陽城!
包圍圈漸漸合攏,陳慶之插翅難飛。就在包圍圈最終合攏的一刹那,陳慶之攻克了七萬精兵死守的滎陽!
北魏上黨王元天穆,率領二十萬精銳部隊開到,誓要殲殺陳慶之,挽回北魏軍人的榮譽!
麵對三十倍於己的敵軍,陳慶之並沒有采取坐以待斃的死守策略,反而點出三千精銳,主動出擊。
三千對二十萬,結果再度出人意料:陳慶之追亡逐北,殺得不亦樂乎;元天穆大敗虧輸,落荒而逃抱頭鼠竄。
一戰成名,陳慶之正式成為南北朝戰爭史上唯我獨尊的戰神金剛!
此戰之後,陳慶之的七千軍隊在北魏大地上縱橫往來,招搖過市,北魏軍隊但凡看到白袍白馬的軍隊出現,立即關門閉戶,消失得無影無蹤!陳慶之經曆四十七戰,攻城三十二座,終於把軍隊開到洛陽城下。
遺憾的是,陳慶之再也沒有機會親手攻克洛陽城了。因為:洛陽城的守將早就望風而逃!陳慶之進入洛陽,把元顥迎接過來稱帝,完成了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北魏勢力最大的爾朱榮震怒了。整個北魏,居然奈何不了一個小小的陳慶之,反而眼睜睜看著他在眼皮底下囂張跋扈而無可奈何?爾朱榮開始聚集兵力。他聚集起在他控製之下所能聚集到的全部軍隊,共計一百萬人,前來攻打陳慶之。